2022-10-21/23学拳小记
-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2022-10-21/23学拳小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814 )


作者:仁者无忧
发表时间:2022/10/28 12:56:13

学拳小记

——20221021日线上教学与20221023日训练(三)

 

黄腾达 2022.10.26

 

混沌开基

周日小凌老师再次提示了建军起势的含义。已经是第三次小凌老师引导我们去思考起势的含义。我整理一下,我所理解的我们学员起势认识的大致过程。一开始我认为起势是在找一个中心点,前后左右的一个中心点。晓舟进一步体会,起势是在找中心点上的一个中正的线。建军认识到不止是找一个中正线,是在找这条线前后摆动的平衡范围,混沌为无,开基为找边界。国燕教练点出起势混沌开基与收势归元混沌相呼应。到此为止,一维二维三维,再加上时间的维度,起势可以从四个维度去理解。


停车问路

  周日我问小凌老师,陈氏太极和杨氏太极内部也各有不同,应该去看哪一家的拳?小凌老师看出来我困惑的关键所在,在更高层面回答了我:陈氏是从战马上演化出来为上战场准备的太极拳,杨氏是从陈氏的基础上演化为主旨健身服务的太极拳。并给我演示了陈氏的懒扎衣、杨氏的搂膝拗步,同一类拳在太极拳中的演化结果。我之前想当然的以为,陈氏应该比杨氏更富有攻击力,但在陈氏懒扎衣上我却发不上劲(这里的劲指单操发的劲,我认为越接近原本的拳,应该更重视单操),所以有此一问。答案就是小凌老师所说的,那是为马上征战而演化出来的拳。

在另一个层面上小凌老师还教了我们讲究的方法:传统的东西是有脉络的,从最初到现在演变路径中不该有断层。讲究事务要先抓住其演变的主干。

 

注坔贯月前一记中的“逢转必沉”

  小凌老师在线上课程指导金星时指出“逢转必沉”的含义。我理解意思是,拳打定的时候是紧的,要转的话,跨这边要松一下,挪一挪,“逢转必沉”。重读了晓希写的《逢转必沉靠体悟》一文后,我理解沉和起才是相对应的关系。注坔贯月前引导动作的下沉是为了之后贯月的上升,这里“沉”才是实际意义上的沉。另一种情况,如引鸟趋林接摘星换斗,其中的转是在同一个平面的转,这里的为转而沉的“沉”估计就是调整一下,挪出个空间的意思。

 

我近期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1. 小凌老师指出我行拳的时候要注意提胯。之前我注意力在手上,之后我要多关注脚的动作,把胯提起来。

2. 还有我的手行拳的路径要注意,该走竖直平面的要特别注意不要走偏了。

 


作者:罗建军
发表时间:2022/10/28 13:02:37

鸿雁双飞意象初探


鸿雁双飞这记拳在水浪拳里是一个重要节点,小凌老师告知打到这里可以稍微停顿一下,歇一歇。老师曾经亲自到鄱阳湖去观察自然界里鸟儿的生活飞翔姿态。总结出鸿雁双飞在自然中就是一对鸟儿,携翅飞翔的场景。

上周视频课,观看了不少人从临崖勒马到无用之用二的视频。我发现有些学员行拳至鸿雁双飞有一个共同的现象,让我对这记拳的意象产生了兴趣。水浪拳中于鸟儿飞翔有关的拳还有燕子斜飞。我觉得这两记拳是有区别的,鸿雁双飞,是一对鸟在一起飞行,有点类似于人类夫妻饭后溜圈,心情比较轻松愉快,飞行时更多的是依靠滑翔时张开的两翅获得的上升力;燕子斜飞,快速扇动两翅拍打空气,通过反向作用的升力而悬浮在空中,是一直主动行为获得的力。鸿雁双飞上升的力于燕子斜飞是不一样的。

怎么确切地区别出两种意象呢?外事不决问百度,武事不决问肖师,上周日训练时,我请教小凌老师:“鸿雁双飞是不是要有一点悬浮?”小凌老师听到这个问题,陷入了思索:“悬浮?鸿雁双飞也不好这么说”,这时老师有了答案,语气肯定:“燕子斜飞是有向上的升力,犹如直升飞机螺旋桨。鸿雁双飞要比燕子斜飞轻,我叫它轻灵”。

妙哉!轻灵,这就是鸿雁双飞的意象。

罗建军 2022年10月27日。

[此帖子已被 罗建军 在 2022/10/28 13:06:44 编辑过]


作者:罗建军
发表时间:2022/10/28 13:04:05

起势之辨析
小凌老师进行纠正后,我们记录下来了老师的指导。对于起势,怎么打记录有:

  • 向前时尽量向前,向后时尽量向后
  • 出去多少,向后多少
  • 是为求正

未参加训练的同门读到这三条记录,产生了疑惑,第一条好理解,但和第二条有点冲突。若以初始站立位置为基准,向前的极限量并不一定等于向后的极限量;第三条若把求正理解为求中线的话,那么向前向后摇曳一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到极限量,而且为了找中线,摇曳幅度越来越小、逐次逼近的方法难道不更好么?参加了训练的同门一时也没法辨别这三条之间的关系。
怎么辨别这些记录并找到正确的打法。我进行了一番思索,发现关键在于对起势拳名的理解,小凌老师将起势命名为“混沌开基”。所以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起势求正,是求一条线还是一个范围?”上周六老师对这个拳名进行了解释,我们的拳来源于道家,“混沌”就是无,“开基”就是找边界,人从婴儿学走路时跌跌撞撞,后面健步如飞,最后老年又回归跌跌撞撞,就是一个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

因此上面的3条都是对的,第二条是对初学者的要求,起势向前和向后时到达将要跌倒未跌倒的极限,就是找到掌握身体平衡的边界,这就是求正。若起势不被命名为“混沌开基”,那么向前向后微摇,第二次比第一次幅度小的逐次逼近打法就没有什么问题,但这记拳被命名为“混沌开基”,那么这样打就不妥。
罗建军 2022年10月27日


[此帖子已被 罗建军 在 2022/10/28 13:05:51 编辑过]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8/22 7: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