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心意六合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5 ) --- 不战而屈人之兵——晓舟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677 )
作者:凌氏艺海 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中的智慧与慈悲 凌氏艺海总第六期 作者:晓舟 2014-9-25
《孙子兵法》是一本值得细读的经典之作,却并不是我爱读的一本书。如果不是受我师父的影响,我想大概我不会去研读再三。 我没有把《孙子兵法》当作兵家宝典去读,更多的是把之看成是一本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经验论去阅读和思考。 “不战而屈人之兵”一句最是耳熟能详的,也可以说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之一,出自: 出自《谋攻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诸葛孔明的空城计大概算得上是中国古代史上极精彩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役。街亭失守后,孔明为守空城一袭青衣端坐城楼,焚香抚琴,琴音如水,娴静怡然,泰然一片。司马懿见此情景,料定孔明一生谨慎,不曾弄险,城中必有埋伏,急令退兵。此计被《三十六计》编入“败战计”中,实为面临败势所用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策。而我在师父身边,所看到、学到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法大致是在两种情形下:一是危机公关之时,二是战之即胜之时。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避免了“交战”状态,区别之处在于前者是矛盾加剧,战斗状态一触即发,后者是战斗的主动权完全被我方掌控。而师父的做法是以其高超的智慧和慈悲使对方不战而退。 在处理危机公关时,师父常常会在矛盾最为激烈的时候,出奇制胜将危机化解,化戾气为祥和,使其重归平衡。如果是能够完胜的局面,失败者势必饱尝败局所带来的痛苦和不堪,处于大悲心,胜者的姿态有时反倒会放得更低,甚至放弃胜利的荣耀和战果而将交战化解。因此,师父常常会在给对手以致命一击前将战斗化解于无形。我相信这不仅仅需要对兵法的神奇运用,更彰显着一颗高尚的仁爱之心。 跟随师父读书、处事,让我慢慢发现和了解到《孙子兵法》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和仁义慈悲,对这本书有了全新的认识,给我的成长带来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