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9 小凌老师学拳问答
-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20161029 小凌老师学拳问答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795 )


作者:陈清怡
发表时间:2016/10/31 20:07:02

1.    力和劲的区别

【小凌老师】力加气=劲;力是天生的,但是劲是后天训练的,因为有气在里面,意与气合就是发劲。

2.    训练的目的

【小凌老师】训练的目的是纠正和训练人产生正确的本能自然反应。没有训练过的人,受到意外攻击后身体会自然敞开,而训练过的人,身体会收缩,自然顾及自己。

3.     打踩步的123节奏的问题

【小凌老师】打踩步要有123123的节奏;(下图为123的节奏图供参考)

节奏1:            节奏2:             节奏3

4.  打踩步的时候,节奏123,在2的时候,手应该放在肩膀的什么位置?

【小凌老师】现在手要伸出肩一些,主要是为了能够对准目标,身体一条线的打出去,2个手的动作就像老火车头的车轮,刹!刹!刹!123的打下去。

等到打得熟练了,就是自然反应,不做要求了。

5.     打踩步的时候,手腕“断”的问题。

【小凌老师】基本原则是哪里要发力,就“断”在哪里(“断”我理解为弯曲,哪里要发力,就哪里弯曲)。“断”的位置不对,发力就不对。比如手掌要发力,手腕就不能“断”,断了手掌就没有办法发力了。

 

(小凌老师提问:肩要发力,“断”在哪里?大家不知道,小凌老师演示了肩部发力的动作,但没有解释。观察为整个手臂贴身下垂,用肩部顶出去。不是很明白。)

 

所以,踩步3的时候,(是手肘发力,)手腕不能“断”。

6.    拗步和顺步

【小凌老师】手脚不同边是拗步;手脚同边是顺步;踩步的时候要注意。

7.     “招不虚动,动必有由。”

【小凌老师】招式不是随意动作的,动就要有原由。不要额外没有原由的多出动作来。(指学员在“临崖勒马”时,脚无故抬的太高,和实际路径并不一致。)

 

[此帖子已被 陈清怡 在 2016/11/3 19:42:03 编辑过]


作者:陈清怡
发表时间:2016/10/31 20:09:20

图片显示不了?不知道怎么回事?


作者:范小莉
发表时间:2016/11/2 8:42:24

图片做附件上传后会生成一个http的url命令,然后用[image]   [/image]命令将生成的url插入文中适当的位置就可以了。


作者:刘运杰
发表时间:2016/11/2 13:24:47

学拳小记

上海的冬天总是姗姗来迟,心向往之的凌氏拳艺班二期班也终于开班了。由于开班仪式因故未能参加,今天是第一次前来学拳,刚进公园大门,看到晓舟老师在带领大家一起踩步,复习上次动作兼做热身,我赶紧过去跟着练起来。

过了一会,晓舟老师跟远处来的一人挥手致意,我回头一瞥,见来人身穿白色运动衣,上搭红色凌氏围巾,非常精神,这便是神交已久的小凌老师。随后,大家聚拢过来,小凌老师跟大家一一握手,让大家感到很亲切。小凌老师简单讲了一下练拳的要求,然后大家分班练习。

我们二期班跟国燕老师从头开始学起,老师领打了三遍之后,让我们自己打。“事非经过不知难”,简单的几个动作,有的不连贯,有的不记得怎么打,手脚不知怎么放。经过老师和同学的指点,渐渐都掌握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练习,身上热起来了,特别是小腹和腰部感觉热乎乎的,很舒服。后来小凌老师亲自教大家踩步,讲解要领,然后大家自己练习。我感觉踩步练习的难点在于不知道出脚出手的方向,容易顺步,需要好好琢磨和练习。

练习结束后,全体跟随小凌老师练习一遍水浪拳,小凌老师动作飘逸舒展,这套拳耗时比较长,动作多,打完大约20分钟左右。看来练好这套拳不容易,需要下功夫才行。

最后,老师提出要求和建议,一是每天抽出时间练习,练习才能掌握动作;二是欢迎大家提出建议和意见,便于教与学的提高。

我今天学拳的感受主要有两点:一是有效果,练习后自身感觉舒服;二是有感触,小凌老师对拳认真负责,对人真诚平和。猜想小凌老师地位高贵,事务繁忙,抽身来指导我们零基础的学员。我们能得到他的指点,真是莫大的荣幸和鞭策。对于我们不正确的动作,他耐心地讲解该动作的来源、用法并亲自示范;对同学的闪光点,不吝表扬,感觉拳如其人,其言不谬也。

愿我们跟随各位老师,文武双修,拳品俱长!

                             

                                  刘运杰

                                 2016.10.29


作者:天阙
发表时间:2016/11/2 14:32:54

 

  运杰:看到你文中说神交已久,稍有不明。看完这篇文章,尤其是一句对同学的闪光点,不吝表扬,觉此言不虚。你有如此内才,相信假以时日你一定会文武双修,拳品俱长!不情之请,望你在行有余力之时,施展才干,为我们团队进步出谋划策。谢谢!

 


作者:柏伟磊
发表时间:2016/11/3 14:42:28

再出发

 

又是在树叶飘落,天气转凉的金秋十月,我们的凌氏拳艺井系分会二期班开班了。

相较于一期班时的略显仓促,经过了一年时间的教学和磨合,二期班的开班,不仅受到了小凌老师和凌氏拳艺沙龙的分外重视,大家参与的热情也更高了,不仅是井系内部的人员,还开始辐射到这些人的亲人和朋友。而且秉承小凌老师勇于探索的教诲,和晓舟老师的辛苦付出,二期班开了亲子班的课程,不可谓不是一大创举。

为此, 作为学员,又同时有幸担任分会会长一职的我,在深感高兴的同时,也更加体会到压力和责任。对于开设亲子班,在师资力量尚显不足的情况下,困难和辛苦无需多言,但晓舟老师说,孩子是未来,水浪拳、十大形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授,崇德、健身、自卫精神的传承,是必须要做的事。而看着孩子们认真的眼神,一板一眼的动作,学完第一次课之后,即使往返路上要花三个小时,也说以后还要来,让我感受到付出和传承这两个词的含义。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做的事是对的,是有意义的。

而作为二期班的学员,这次对我来说,是再出发。经过了一年时间的沉淀,我的心态也有诸多变化,第二个孩子的到来,让我感到更多的责任和急迫感,不再是懵懂的青年,好似有大把的时间可以随意挥洒,对于家庭,对于事业,对于自身的修行,现在的我,需要去努力实践,承担自己该承担的,付出自己需要付出的。我想,在我们井系分会这样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大家庭里,必定能收获满满。

再者,既然担任了井系分会会长一职,我想,就必须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于分会发展、学习互促、交流互动等等工作,从二期班开始,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化、合理化。特别是在亲子班的教学上,在配合老师完成教学的情况下,需要摸索一套规范、行之有效、可复制的教学和管理模式。这个任务是重大的,也需要大家集思广益,一起来把事情做好。

亲子班的教学还处在初始阶段就像一家初创公司一样需要摸索需要试错,需要迎难而上的坚持。但我相信总有一天,当我们跨过了这一个阶段的时候,我们现在做的这些事必定会带来更大的价值。

 

柏伟磊

2016年11月2日


作者:陈清怡
发表时间:2016/11/3 19:43:06

谢谢小莉,好歹算是学会了


作者:郭明虎
发表时间:2016/11/5 15:38:46

2016年10月29 星期六

今天小凌老师先是教大家从起式开始教到临崖勒马。在临近下课的时候小凌老师又带领大家打了整套的水浪拳。感觉小凌老师的打法和晓舟老师的打法有很大的不同。晓舟老师打的比较流畅比较圆润,小凌老师打的中间有停顿,动作没有那么连贯,但是感觉很有力。
比如:乌龙摆尾,晓舟老师的打法是以腰带动肩膀和手臂,轮动的幅度比较大。而小凌老师感觉以手完成的动作,有发力的感觉。


作者:郭明虎
发表时间:2016/11/5 15:39:25

2016年10月29 星期六

今天小凌老师先是教大家从起式开始教到临崖勒马。在临近下课的时候小凌老师又带领大家打了整套的水浪拳。感觉小凌老师的打法和晓舟老师的打法有很大的不同。晓舟老师打的比较流畅比较圆润,小凌老师打的中间有停顿,动作没有那么连贯,但是感觉很有力。
比如:乌龙摆尾,晓舟老师的打法是以腰带动肩膀和手臂,轮动的幅度比较大。而小凌老师感觉以手完成的动作,有发力的感觉。


作者:晓舟
发表时间:2016/11/9 10:59:05

郭博士的这帖让我记起师父为我在“水浪拳的儒释道缘一一云水篇”当中改了一句:水,未见其形,而无所不能形;云,舒卷随意,而飘逸中浩然有骨
当时还不太能理解何谓“未见其形而无所不能形”,何谓“飘逸中浩然有骨”,今见此帖,已然知晓郭博感觉到的我与师父打拳的最大差异正在于这两句。当初,师父已在为我修改文章时指明了学拳的方向。郭博观察仔细,师父这次打到乌龙摆尾时的停顿,就是为了让我们去感受,仿效,逐步掌握拳中的风骨所在。不言而喻,明白了这里是自己打的不好之处。

师父教育我做人的时候,曾经给我讲过陈独秀批评早期沈尹默的书法“其俗在骨”,当时沈已是颇有名气的书法家了,听到此评语后奋起苦练,在气骨挺立上下足功夫,终成一代大家。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16/11/9 11:00:46 编辑过]


作者:罗建军
发表时间:2016/11/10 13:07:50

  
20161029日灵石公园

   这是第二次参加凌氏心意拳集体活动,也是第一次开始学拳。到达灵石公园时,看见黎明站在公园门口,他是第一期的学员,是大家的学习委员,今天负责在门口给大家签到。进了公园后,在一片草地上发现郭博早就到了,旁边站了个小女孩,文文静静的,是他的女儿,这次带来体验一下。通过聊天我才知道脚下的草地就是以前大家学拳练拳的地方。不一会儿,晓舟老师,小凌老师,国燕老师以及其他学员陆陆续续到了。小凌老师到了后,和大家说了一会儿话,然后就开始分组学拳了。

         我是第二期的新学员,和我同期的还有六七位同门,我们是在学习水浪拳这一组,国燕老师负责教我们。这次学了水浪拳前面的几个路径,国燕老师把这几个路径分两次教给我们,我们站成两排,她站在我们的前面,先做示范动作,我们跟着做,重复几次后就由我们自行练习,然后在旁边看着,发现有人动作不到位就进行纠正,我们有疑问也不时得向老师请教。在学水浪拳的间隙,还跟着晓舟老师,小凌老师学了踩步,上次晓舟老师教小孩子们练习的时候我就在旁边跟着学,一直不得要领,这次终于学全了。

         整个学拳过程中,感觉气氛比较自由和轻松,和我们一起的还有亲子班以及一期提高班。只要我们感兴趣,都可以在旁边跟着学。各位同门的学习热情也很高,自行练习时,大家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切磋,我们组的女同门们还一个人打,另外一个人在旁边给她看是否动作到位,互帮互助。而且我还发现小凌老师幽默风趣的一面,那是在跟着小凌老师学踩步时,小凌老师边示范边讲解,一位同门是和他老婆一起练习的,就说他们之前讨论时他老婆说错了,小凌老师马上说:“你老婆没有错,怎么能说老婆错了呢?”,随后大家都笑了起来。

         由于是第一次学拳,也没有多少感悟,只记住了小凌老师说的两个要点:一是打拳不要折,折必有断。就是让我们在出拳时,除了发力的部位,其它地方要保持放松,不要弯折,不然不能保证力气百分之百聚于发力点。一是何为力,何为劲:劲是力与气合,力单单是力。小凌老师还讲了其它的一些拳法要点,只可惜我当时在琢磨水浪拳的动作,没有听到。所以我想,大家在写学拳经历时,能否把小凌老师讲的这些拳法要点记录下来,集少成多,以后就可以整理一个拳法要粹出来。


作者:王钧
发表时间:2016/11/11 14:09:26

1029日上午大宁灵石公园内,凌氏拳艺亲子班和井系二期班教学正式开班授课。课上由小凌老师担任总指导,由王国燕秘书长和晓舟老师做动作示范,带领大家练习“水浪拳”的起式、停车问路和临崖勒马以及“十大形”的踩步。

课后,在自己练习的这段时间中,我感悟到了诸多体会:

一、  整理学习笔记很重要

回家后的练习中尽管可以参考老师的视频教学学习,但发现对上课内容做一份要点笔记是十分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在此,很感谢清怡兄把第一次教学内容以所学内容的拳照和以往教拳老师点评,以及学习者的自述汇集整理出来以供大家参考。学好拳需要在正确的动作路径上积累时间,每次练习都要按照标准动作和行拳要点去练习和打到位,只有这样做,练拳效率是最高的,因此将老师每次所教的动作以及课上和同学们的问答,结合自己的心得感悟,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是我们宝贵的学习资料,以备日后温故知新,同时也有利于和同学们分享交流,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如何做学习笔记上,清怡兄为我做了很好的示范,让我明白了如何做好自己的笔记。

二、  练拳时需要多思考

练拳时经常容易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比如身形不正,手腕弯曲,手臂太僵直而没有保持一定的弯曲,身体不放松等等,这主要是我没有用水浪拳的思维去打拳,光模仿老师的手脚动作去练习,却感觉动作形似,却不得其神。仔细想来,自己没有好好体会水浪拳的行拳要领——身法上要立身中正、虚领顶颈,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松腰坠胯。运动时腰为轴,意为先,意令腰动,腰带体动,体带手动。欲右必先左,欲左必先右;欲前必先后,欲后必先前;欲上必先下,欲下必先上。 

通过理解拳法要领,再练习时会有深入的体会,比如起式时的双肘下沉是为了上升而下沉,故下沉幅度不应过大。贴纱垂帘这一式的双手下沉需体会沉肩坠肘,由肩膀下沉和手肘因重力牵引下坠带动手臂的下沉,手臂下落时就容易放松,并且平直,犹如贴着纱帘在往下运动。停车问路后一路径的往右挥手,需要注意不仅仅是手臂要往右挥出,首先要扭腰往右转动,由腰带动肩膀把手挥出去,有点类似于打羽毛球时的挥拍动作,当看到球来时,挥拍发力都是由扭腰带动手臂,犹如挥鞭子一样,并不仅是单摆动手臂(以上行拳的理解,仅是自己的理解,难免有失偏颇,还请老师们和同学们指正)。

练拳时,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心里要清空杂念,要让自己真正做到心静,精神集中、身体放松才能“入境”,就能体会意念为先,由意念带动身体打出路径。

三、论坛是很好的学习园地

平时练完动作后我有空就会看看论坛上的帖子,看得越多越会觉得论坛是我们凌氏拳艺的藏金阁。这些帖子中有前辈们练习“水浪拳”和“十大形”时积累的心得体会以及小凌老师的解答,这些文字和拳照图片都是宝贵的学习资料,一方面前辈们的心得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另一方面,阅读这些帖子,会深深地感受到小凌老师和诸位前辈们身上的尚武崇德之中华武术精神,求真,求实,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这种精神正是凌氏拳艺的价值观所在。

再者,通过论坛上研读水浪拳和十大形的拳经拳理,我被十大形和水浪拳的博大精深所震撼,两者包含了道德经哲学、孙子兵法、中医学以及技击等原理,其中隐含了诸多精妙细节。如果学得拳架,不仔细研究拳理和行拳要领,只是学得皮毛,不得精髓,就会感觉打起来像体操,见一斑而不知全豹。而光明白拳理,但不下苦功夫去练,也只是纸上谈兵,光说不会打。真正把十大形和水浪拳打会,打出意境和境界来,只有文修国学文化和拳理奥义,提高对拳术理解和感悟,并同时以武练验证拳理,按照“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地把功夫练出来,不断循环往复以求知行合一。

 

佛家有云“人要惜缘”,我有缘结识晓舟老师,并由晓舟老师引导拜入凌氏拳艺门下学习,能获得小凌老师,国燕秘书长,晓舟老师的指导,是自己莫大的福分,自己一定多多努力练好拳,争取早日出师为凌氏拳艺发扬光大尽己之力。


作者:王国燕
发表时间:2016/11/11 15:11:58

           刚才在亲子班论坛看了张熙珩小朋友一家的妙文,这里又看到王钧的佳作。出手不凡啊,喜出望外!
     真的佩服老师慧眼,相信王钧不负老师的期望。让我们在今后的学拳之路上,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此帖子已被 王国燕 在 2016/11/11 15:17:17 编辑过]


作者:晓舟
发表时间:2016/11/11 15:27:15

小凌老师初见王钧便说:“是个好孩子,我喜欢!”,慧眼识才。

王钧点阅了小凌老师一手创办十年经营的网站道:“论坛是我们凌氏拳艺的藏金阁”,慧眼识珠。

这便是师生间的缘分了!偏王钧又引了“佛家有云‘人要惜缘’”,独具慧根。

然,时不我待,若能惜时,必成大器。


作者:晓舟
发表时间:2016/11/11 22:22:49

学拳小记  任敏

 

   第一次听说水浪拳是源于清怡,是因为看到了他近一年来由内而外的改变。有幸能加入水浪拳二期学员班,近距离跟老师一起学习。

     1029号,大宁绿地公园

     第一次参加水浪拳学习班,非常幸运小凌老师也亲临现场进行指导,让我们一睹大师风采。一大早草坪上就站满了人群,今天来参加练拳的除了有一期、二期的学员外,还有新开班的亲子班,听清怡说这次来的学员是相对较多的一次,所以非常热闹。

     我们先分组进行了学习,二期班是国燕教练进行传授,感觉自己比较笨呢,看似简单的几个动作到了我身上却并不那么协调,总是前打后忘。好在国燕教练非常有耐心,不厌其烦一遍遍示范给我们看还手把手帮忙纠错,也特别感谢旁边的两位学员一直指导我动作要领和怎么记忆,她们都好棒!怕回家练习忘记怎么打,特地拍了国燕教练慢动作的视频,一些小细节果然从前面看更豁然开朗呢。

        此外还看了小凌老师亲自带队打的整套的水浪拳,以及十大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看得我热血沸腾恨不能早日学成。不过我也知道欲速则不达,我还是先着于眼前,力争把每次学习的内容先回家好好练习,练熟,并坚持下来,学有所成。

        最后再次谢谢老师,谢谢各位!


作者:晓舟
发表时间:2016/11/11 22:23:58

2016-10-29 学拳笔记

 

刘侃希

 

今天是二期班和亲子班开班后的第一次授课。9点钟,在大宁公园草坪准时开始。

首先小凌老师带领大家打了全套的水浪拳,然后分组,小凌老师带一期班,国燕老师带领二期班,晓舟老师带着助教教亲子班,三位老师都是从起势开始教,不过小凌老师的重点是在调整学员的动作,其他两位老师是从头教新动作。老师采用的方法都是从三遍,老师领打三遍以后,大家凭记忆复打。然后晓舟老师又给所有人指导了十大形的踩步。

中途小凌老师也到亲子班亲自示范教了孩子们几招。孩子们学得很快,今天教的动作都能有模有样复打出来了。最后小凌老师又带领大家打了一遍全套水浪拳,整个上午的教课活动就结束了。

 

今天是第一次三个班集合在一起上课,大家都很有热情,学得很认真。对于课程的编排,我总的感觉是有一点乱,三个班何时分,何时合,人员应该如何分班,孩子们一节课持续多久,都还不是十分清晰。但这是完全正常的,毕竟是第一次。大家都没有经验,都需要摸索,摸着石头过河,重要的是开始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亲子班:孩子们每个个体的差异很大,我们要保护好每个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按照符合自己天性的节奏自由生长。其中郭楚宁和蔡欣珂两位小朋友,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长,半个小时是没有问题的,其他的小朋友,我未及仔细观察,下次课我会多注意一些。亲子班的学习,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跟孩子一起学习的,我觉得至少有父母中的一位要跟孩子一起在亲子班学习,第一是体现亲子的意义,让孩子和父母能够一起同步学习,有更多的交流话题和亲近时间,第二也是让晓舟老师管教孩子的压力小一点。

 

一期班:这次上课是全体一期班一起上的,没有分提高班和普通班。优势之处是小凌老师的讲课大家都听到了,但是将来会有问题。因为在开头部分,每个人都比较熟,可以明白小凌老师在讲什么,随着讲的内容逐渐深入,如果路径还不熟悉,就会跟不上了,那种情况下让小凌老师去指导,既浪费了小凌老师的精力,而学员可能还弄不明白。所以一期班当中下半套还打不出来的学员,要抓紧时间多练习多学习,争取早日熟练掌握全套的路径,然后再跟着小凌老师学习。

 

对下次课我的建议:

1)       小凌老师领打,约15分钟

2)       晓舟老师带助教指导亲子班,与此同时国燕老师指导二期班。小凌老师两边看看。

3)       亲子班一节课约30分钟左右,休息的时候,小凌老师指导一期班,大约也是30分钟。

4)       二期班每节课的时常可长可短,由国燕老师掌握情况而定

5)       亲子班再上课约30分钟,然后休息。小凌老师再指导一期班,大约15分钟。

6)       结束。

 

 

下面记录一点我自己的学拳体会,

今天把上次小凌老师指点过的拳打了一遍给老师看,从起势到第二个临崖勒马。小凌老师肯定我打得挺好的,我很开心!然后说其中还是有一记有点问题,就是第一个临崖勒马转身过来手往下压的动作,还有就是拨云见日我的右手臂抬得太高了,要跟左手有明显的落差才对。这些我下面要继续练习。

 

接着小凌老师指导了我下面几记拳:第二个临崖勒马之后,左手直接扣到右手中间,没有一个拉回来再扣向前的动作。然后是中指引领向上,到头顶百会穴翻平手掌向上,然后手指竖起来分开向两边,压向肩膀两侧,仿佛鸟的翅膀张开一样。然后右手绕圈后到左手上方,右手要象一把刀一样,再绕过头顶砍向右方,右手臂尽量伸远,手掌尽量竖起来。然后手和脚要一起动,向前方,然后双手收回竖在胸前,然后成圆形地出去再收回,同时转身,手从腋下伸向右侧。这几记拳我打得都有问题,需要反复练习。

 

后来国燕老师和晓舟老师,也都带我打了一遍这一段,国燕老师还带我打了全套水浪拳一遍。感觉二位老师打得真是太好了,可以感受到那种气势和气韵,我跟她们相比真是相差太远了。认真练习吧,前路漫漫!不过有这么多老师的夹持,相信我一定可以学好的!


作者:刘运杰
发表时间:2016/12/8 20:22:58

今天刚看到小凌老师的回复,十分激动,得到小凌老师的邀请,十分荣幸,定当为凌氏拳艺尽力,愿小凌老师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5/9 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