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2017-02-18 学拳小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905 )
作者:陈清怡 2017-02-18 学拳小记:最近的几周打拳一直有些奇怪,本来最早打水浪拳的时候单脚站立一直有些不稳,要集中精神注意脚底才能站稳,后来慢慢的也就站稳了。结果最近一段时间,不知道怎么的有些动作又突然站不稳了,比如青龙探爪、风卷残云的单脚立,有时驽马回头转头的时候也会重心不稳,站不住。开始也没在意,觉得是自己动作做的不到位。结果不是一次两次,连续几天总犯,就有些纳闷是不是因为自己高血压又犯了,一打拳就犯晕?于是乘着这次学拳快结束的时候,问了一下小凌老师,“为什么以前能站稳的单腿立,现在反而站不稳了”?小凌老师的回答有些出乎自己的意料。 ---------------------以下为小凌老师的回答 --------------- 反而站不稳,我告诉你是对的!很难理解对吧?我说个事噢,(这个)我没和王国燕(老师)说。这次到海南去,她打拳,她每天和我一起去打拳,我不打她也在打,有时候她在下面打,我在上面看,看了我就说哪里不足。其实她没说,可能她也没注意,我是知道的,就是这个问题。她在上海打,单脚站的时候都很稳,在海南的时候不稳。我今天说了,勿晓得她们自己有体会哇?(王国燕老师表示认同) 为什么呢?当你不会打的时候,侬这个全神贯注的不会想其他东西,只记住我要站直,不要晃。当你打熟了以后,其他的干扰会使得你要动,为什么呢?海南的风大!她平时放松,不要有左右的东西左右她,她是(稳)当的。但是一旦有其他外面的因素加在她身上,她就晃动了,是对的!!! 不知道我这么说你们能理解吗?我要的是什么?放松对吧?放松是什么?我只要能够站住这一点劲就够了,除此之外是多余的。那你开始是多余的啊,硬摒牢,我不动!现在放松了,放松以后,稍微有点感觉反而有点晃动,那是对的。那么放松以后,你慢慢在练,就又不晃了。这个就是功夫的提高,是有这个现象,就是没放松。 所以,(在海南)看她们打,我不说(笑…)。(其实)我也在晃,不过我晃了以后就知道,今天的风我应该用更大一点的不放松。松和不放松是相对的,(海南)那个风“嘘…嘘…嘘…”的像呼啸一样的,很厉害的,平时摒紧了都不觉得,所以(她们)有点晃是很正常的。 (那么,什么是松呢?实际上,)手在空中运动的时候,其实是有感觉的,和另外一个物体是有感觉的,侬打到这样就对了,现在就是没打到。比如我手下来,实质上是有摩擦的,和空气的摩擦,因为你们感觉不到。讲的简单一点,随便谁都会有感觉的,就是多和少。举个例子,比如我现在打拳(小凌老师手慢慢摆动),你们没有感觉,我有(摩擦的)感觉。那我让你们打的快一点,就有(摩擦的感觉)了(小凌老师手快速摆动),你手挥,感觉风在动吗?(手)下面的摩擦有哇?一样的道理。搞懂了哇?实质上是(有风在)动的,只是你感觉不到。因此再慢的时候,你动的时候,应该有这种感觉,如果有这个感觉,就对了。所以,拳的东西是有的阻力的。你一定要感觉到你的阻力,随后才会体会到松。你感也没感觉到,你会松吗?你就是不松。你只有松到一定的程度,有感觉了,然后再松一点,再松一点。就是这个意思,懂了没有?当然这个对你们要求太高了,你们(现在还)感受不到。 所以,放松了,然后略微的有一点点感到,你精神感到有一点点晃的时候,你念就动了。你真正不放松的时候,你的精神感觉不到(晃)的,因为你的精神都在(站稳)这个上面。今天回答的问题是在学习当中一个渐进的问题,实际是最高级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因此,我有时会说在有一点点微风的时候,打拳的感觉对你们是最好的。帮你达到这种感觉。风太大你感觉不到,没有风也感觉不到,有一点点微风的时候最好,助你有这种感觉,然后体会到这种感觉,然后你慢慢就会有这种感觉。这就是打拳的要领。打拳为什么好,为什么有这种东西?因为自己有体悟。体悟的东西,人家是迷惑不了你的。 ------------------------------------------------------------------------------- 貂就不续了,记录下来和大家共享,也谢谢小凌老师详细的讲解。J
作者:刘侃希 今天是2017过年以后第一次拳课,我们在大宁灵石公园上课。好久没有见到老师们和同学们了,见到大家分外亲切。 小凌老师看了我的拳,给我指出以下问题: 1) 摘星换斗后面的转身,右脚退一步,左脚跟着后退一点,这是跟着右脚的势,然后左脚再往前回去一点点,这是复位,双手也是往前去一点点,不好去多,也是复位,然后再出手向前; 2) 鸿雁双飞之后的一记,手提起来的同时同步提腿,不要并步以后再抬腿,力量够的话就直接提腿起来,提手到腹部同时提腿,不要并步后再提腿,如果地上有水塘什么的要避让才顿一下并步后再提腿,平坦的地面上不用并步; 3)瓶花落砚双手拉开的同时要退步,最后一记是退步的同时拉手上去; 4)高山流水,前脚在45度,手从前脚后脚的中间夹角伸出去,跟身体基本成直角;并且现在不要打得一冲一冲的,自以为有势其实很突兀,现在打匀速即可; 5) 樵夫担柴的方位错了,应该是东北角 6)五云捧日,中指引领,从肚子上起的时候是下面手指领,到头顶上时是上面手指引领。手臂不能太直,也不能太弯,捧着一个大圆,上下手的中指要基本在一条直线上; 7)托天盖日右手臂往前往下挥向身体处,但是不要贴在肚子上,上下手臂之间有比较大的间距,然后转身向后向右上方挥出右手臂去时右手腕要保持直的,不能弯; 8)燕子抄水右手从胸前穿下去,转身后双手有个拉开的动作,拉开的时候双腿提起,不拉开手腿是提不起来的。 我还跟着晓舟老师学习了下半套的几个动作,蛰龙现身,乌龙摆尾,平方秋色。下半套我比较不熟,回去后需要多多练习。 这个春节我出门旅游了两个礼拜,加上各种请吃各种聚会,整个节日期间虽然我都坚持了每天打拳,最少的一天打了一遍,其他日子都打了半小时左右,但是明显感觉练得少了,因为我长胖了5斤!需要加紧锻炼了。努力!!! 刘侃希
作者:renmin 学拳小记 --------2017年2月18日 大宁公园 今天空气清新,阳光明媚,一大早我们来到了大宁公园,这也是春节过后的第一次上课。 先是跟随国燕老师一起复习了之前所学内容,然后学习了“川流不息、伏虎听风、声东击西”几个招式。今天这几个招式略有复杂,手的动作幅度比较大,穿来穿去的,还有和腿的动作的配合要求也高,好在国燕老师很有耐心,一遍遍的指导我们,同学们也都学的很认真。 这节课有几个动作要领我印象比较深刻(描述不够专业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1、川流不息,是左右连环掌,左手上前时上的是左步,右手在前则是进右腿。 2、伏虎听风,右步在前,右手向下按,左手掌心向上朝前,两臂横压沉实有力,侧耳倾听状。 3、声东击西,承上式转身时,右手用力下插,而后左手下按,右手手脚同时向右上拔起,如炮直冲。我描述的不是太好,但这个动作刚开始我打的不对,软绵绵的,小凌老师帮我纠正过后感觉气势就出来了。 这是我第一次描述动作要领,之前我一直不敢写,是怕写错误导了大家。可能这次学的几个动作都特别有气势吧,就想尝试写写自己的感悟,如若写错还请大家多包涵和指导啊!
作者:王国燕 [此帖子已被 王国燕 在 2017/2/23 21:11:36 编辑过]
作者:shutjy 陶嘉严 2017-2-18 2月18日我们在大宁灵石公园开始了我们鸡年的第一堂课。 这次学的一些招式比去年学的要复杂多了,手上的动作穿来穿去,还要和脚互相配合,难度一下子提高了不少。不过王老师教的很耐心,大家学的时候也认真,同学们之间也都互相交流,互相学些,在2个小时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把路径都学完了。在这次的学习中,小凌老师也告知我们以后在练拳的时候,之前的每一个动作都要考虑后一招的招式。自己的之前的学习中也深有体会,如果不考虑后面的情况,往往手忙脚乱。 最后,提个问题,小凌老师在这次课结束前说打拳要松,那么怎么做才能松?大脑不想其他事情,只专注打拳是不是松?还有如果要松,打拳的时候是否需要在手和脚上用力?
作者:柏伟磊 2.18学拳小记 过完春节,2月18日一早阳光明媚,大家在大宁公园绿地上二期班第八次课,虽然经过了一个月的休息,但是课上发现大家对之前学的路径都有明显的进步,说明大家都有在自己练习,在课上也逐渐会互相探讨和学习,这样遵循老师们的辛勤教导,我们团队今年一定会学有所成。 这次路径学习了川流不息、伏虎听风和声东击西。各式有各式的要点,总结如下: 1、“川流不息”需要注意左掌探出不能太前,稍微前伸之后右掌就要跟上探出,所谓连环穿掌,同时左右脚配合左右手同步跨出。随后拉开弓步如川流不息拳照中的动作,左右双臂要在一个平面上,左臂自上臂、下臂到手成三折状,右掌随在左肋下。 2、“伏虎听风”需要注意身体不能过于前倾,弓步拉开后眼观后方耳听前方,虽然动作是静态的,但是有种身体随时准备着做出反应的感觉。 3、“声东击西”上接伏虎听风后转身右臂下插的动作,首先要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其次右臂下插的动作要有气势并且迅速,身体面南屈膝微往东侧,然后双掌上下拉开,整个动作要领就是“声东击西”这四个字。特别要点,右手需要注意手型,是用右腕外侧攻击对手,所以要体会什么手型能用出力,不能太平也不能太折。 这次学习的几式动作,细细感受,拳名起的真是恰如其分,不禁感叹老祖宗传下来这世界仅存的象形文字的魅力,短短四个字,不仅好听,更能表现出各个动作的要领,结合大家的生活经验,能够直观地理解用平铺直诉的文字表达无法充分展现的动作意境,画面感十足,真是见字如画,人画合一,化为武术。 课后,小凌老师再次对我们强调,课上老师讲的一些学拳注意点要记下来,不仅对自己学习进步有帮助,更是为内家拳的传承做贡献,让后人少走一些弯路,所以老师组织我们不断完善的入门必读、学拳必读、成功必读这三篇大作,需要大家全体的帮助,非一日之功可成,需要不断完善和修改。 最后,小凌老师提了一句,练拳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在打拳的过程当中能感受到细微的外部环境,风也好,雨也罢,自己只是环境的一部分而已,所以首先自己打拳要松,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导致诸如因为风大而单腿站不稳,但是平时很稳的情况,是正常的,不用太刻意去追求绝对的稳,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息息任自然,毫无造作意吧。 柏伟磊 2017年2月24日
作者:罗建军 地点:大灵灵石公园 时间: 2017-02-18 今年气候比较奇怪,年前暖和,年后冷,周五晚上还飘着小雨,还担心学拳会受到影响,第二天一早,阳光灿烂,凉风徐徐,天气正好。 老传统了,囯燕老师先带我们打了已学的路径,然后再教新的。学了川流不息,伏虎听风,声东击西三个路径,转身和手脚配合比较多。 川流不息的要点: 1.拳照动作时,肩要沉,手要平,平具体是指:两手要平行;左手臂自然弯曲,左手和左上臂平行;腕不要抬,手和小臂要平。 伏虎听风要点: 1.拳照动作时,左手和上身平行,髋部不要挺。 2.转身后右手是斜向下插的。 声东击西要点: 1.拳照动作时,两手要有对拉的感觉 2.转身之前右脚先往左收半步 在最后大家一起打拳环节经过观察小凌老师的动作,我发觉自己有几个地方需要改正: 1.摘星换斗后有几个提手提脚的动作,转身前有一个,转身后有一个,另外鸿雁双飞后也有几个,老师的动作很自然,手起的时候,脚也开始起;手加速脚也加速;手到位后,脚也到位了。我想这就是老师之前强调的“动手动脚”,也就是拳法里的“合”吧。 2.摘星换斗后手脚提起然后脚放下时是脚后跟着地脚尖翘起,我以前是整个脚掌着地。
作者:张耀东 张耀东 2017-2-18 今天跟王国燕老师学习了川流不息、伏虎听风、声东击西几招。接上次双手抱圆的动作,左脚往前一步,同时两手放平,然后右手从左手下方伸出,紧接着右脚往前一步,左手再从右手下方伸出。这几个动作经过反复练习后,现在略为熟练。 之后在从川流不息向伏虎听风转变的过程中,右手先做一个类似裹脑的动作,然后指向身体的右侧,左手顺势摆到右臂上方,然后双手向左划过去,再向右划,然后摆出伏虎听风的拳式。 之后双手翻掌,右手划大圆,左手划小圆,转身,右手插入左手下方,之后打出第一次声东击西,然后转身打出第二次声东击西。这个转身还不太熟练,需要多看视频再强加联系。 <style></style>
作者:郭明虎 郭明虎2017-2-18
今天是2017年春节后的第一次练拳。期间过年放假,有快一个月没有上课了。但是能感觉到大家在放假期间都在坚持练拳,野马追风之前的招数大家打的都很熟练。所以王国燕老师也没有放松对大家的要求,把动作比较连贯比较多的几招都交给大家了:川流不息,伏虎听风,声东击西,青龙探爪。
川流不息的时候,王老师强调了两个手要在一个平面。左手臂要略微弯曲在前,右手在后。
声东击西的动作,小凌老师强调了用右手的腕部击打敌人,所以要注意右手的手型。
结束训练后,清怡问了单腿站立的时候站不稳,原来反而站立的更稳。小凌老师说这是由于他放松的缘故。顺便指出在海南度假的时候王老师和晓舟老师也有这种现象,解释是海南的风很大,如果还是按照上海的放松程度去练拳肯定会收到风的干扰。
作者:王钧 2月18日学拳小记
2月18日是过完春节的第一堂课,大家充满期待地来到大宁公园等待老师们上课。已经一个月没有开课,大家见面后倍感亲切。 本次课上,王老师从“川流不息”教到“青龙探爪”,有关要点记录如下: 1. 打“川流不息”时,右手从左手手上推出,推出的距离不要太远,同时,左脚上步。接着左手在右手腋下肘部位置划出去,眼睛看前方,手指朝前,两手放平,处于同一平面上。 2. 然后右手弯折,左手抵着右手手肘慢慢往上举起,同时身体慢慢由蹲着站起来。 3. 接着右手贴着左耳边画弧甩向北方,左手放于右手腋下,然后对称的动作,左手甩向南方后收回来,然后,右脚迈向北方,同时伸出右手,手指指向正北方,这一招身体坐在后面,重心在左脚。 4、然后是“伏虎听风”,上身不能朝前倾斜,屁股不能撅起来,从左脚顺着脊背通达头顶是在一直线上的,头朝南方,竖起耳朵听向北方。 5、接着两手均翻掌,右手画弧朝右上方转出,左手画弧向左下方转出。 6、然后转身朝南方,右手向左手下方瞬间迅速地斜着插下去,右手到达左边膝盖处,身体是蹲着的。 7、接着是“声东击西”,右脚向右迈出一步,右手快速拉开向西面抡出,左手向东面下方档格,左脚伸直,注意右手是用腕骨击打对手,重心在右脚。 8、接着,两手转圆,同时转身朝北方,再左脚朝西面迈出,左手挥向西面,身体中心切换到左脚,左手翻掌探出去,此一式是“青龙探爪”。 课上,小凌老师对我指出,打拳走路径时,脚的走步落脚位置要为下面的动作做准备,这样下一个动作的方位才会准确,不会乱,我打拳往往只在意了手脚动作,没去想落脚位置的方位,故经常走位不准确,自己一定要多注意,改正这个毛病。
作者:天阙 王钧啊,几点啦,太晚了,凌晨一点多还在发帖。虽说精神可嘉,写得也不错,但健康要紧。以后这么晚了,就不要写了。下不为例,以免为师之担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