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2017/03/04 学拳小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915 )
作者:xiejianxiong 2017/03/04 很长时间没到大宁练拳了,日丽风和,天透地明, 微风拂面可以明显感到升发的气息. 是踏青的好时光,也是练拳的好时机.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在户外练拳,不下雨的话. 这次跟王国燕老师复习了川流不息,卧虎听风,声东击西,青龙探爪,丹成九转,拨云见日,顺水推舟. 单独打了一遍给老师看,老师指出了下面要注意的地方. 1. 川流不息:左手不要伸得太出,稍微前伸即可,左手前伸主要目的是为了右手伸出 2. 川流不息:转身后,左手自右手下,延着右手伸出. 3. 卧虎听风:打到卧虎听风后,右手番掌,然后双手拉开,转身后右手下插,但身体不要再下断,之后打出第一式的声动击西 4. 声东击西:注意右手是手背朝外,击打面大概是第二和第三掌骨的位置 5. 青龙探爪:第二是的声动击西,左手动作不好使老,半途中左手即换成爪状 6. 青龙探爪:第二探爪两爪右脚成一直线 7. 青龙探爪: 第三探爪转身时,右脚是抬起的,做攻击用,转身完毕才落地 8. 拨云见日: 拨云见日转身后,双手上下交叉,同时手掌翻掌,以便后面打出顺水推舟. 课后有同学问了老师关于”松的概念” 我的理解是,在17年周报第3期中小凌老师有写到:
作者:刘运杰 学拳小记 3月4日,来到大宁灵石公园学拳,本来预报有阵雨,可是老天爷很给面子,艳阳高照,气温升到十八九度。我来的时候有点晚了,同学们已经开始操练起来了,我赶紧加入到队伍中去。 王老师觉得大家掌握得不错,带打一遍后,开始教授新的动作。 接“声东击西”后是“青龙探爪”,右手从左手上面穿出,同时左手回撤,为一探爪;左手从右手上面穿出,右手回撤胸前,左右手在一条直线上,同时右脚提起,脚底朝左,为二探爪;随后以左脚为轴180度向右转身,右脚脚后跟先着地后放平,重心在左脚,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左手高右手低,为三探爪;探爪时注意手指分开。随后右腿后退一小步,左右手同时向内相对划小圆,右手同时翻转掌心朝向自己,右手中指指向左手拇指;身体微左转,双手由上向后画弧,右上左下位于身体左前方,同时左脚向前一步,重心在右脚;两手从下向后画弧,在头前合掌下落至小腹分掌,左手上举,右手前伸,同时右脚向前一大步,成弓步;注意右大臂、小臂间有弯曲,不是直的;左手下落,同右手穿掌,左脚斜上45度,向右转身180度,呈闭门推月;左右手交叉,右手向上左手向下,同时身体左转180度,右手向右上如展翅,左手掌心向上放在腰间;左腿带动身体左转90度,左手从腰间上举,边举边翻手掌,同时右手从左手前下落,右腿上前与左腿并拢;右腿向右前方45度迈步,双手在腹前相合,向前推出。 小凌老师认为我们这次学得不错,指出值得注意的地方: 1. 青龙三探爪之后,接双手相对画圈后,双手是向后画圆,就不会弄错了; 2. “丹转九成”(名称不知是否正确,昵称黄飞鸿),左腿在后与右腿不在一条直线上,呈一定的角度;右手臂不是完全直的,上臂稍微弯曲,前臂略直; 3. 倒数第二个动作,左手上举要边举边翻章。 另外,王老师在看我打完拳后,说你最主要的问题是手指伸得太开,有点紧,我尽量改正。
有个问题向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请教:在以前学过的双手重叠前推后转身两手交叉后感觉手重再转身的这个动作中,膝盖可以超过脚尖吗?
作者:刘侃希 2017-03-04 学拳笔记
今天我们在大宁灵石公园学拳。 小凌老师看了上次教我的拳,说“还可以的,还可以的”。我很开心! 老师让我继续打下去,从双雷贯耳打到抽梁换柱,然后指出我以下问题: 双雷贯耳:手先是手掌,然后举起到耳边时变成拳头。转身到截手双推前,是可以立住的,双拳在腰间,重心在后脚,然后走步上前往前推出双手; 熏风扫叶:上手臂要直,肘拐不可以飞向外,要垂肘!手指向下罩住,可以抓人; 灵猿摘果:第一记是重心在后脚,第二记才变成弓步重心到前脚,弓步的步幅不要大,身体站得比较高; 风摆荷叶:后手斜斜地挡在脸前面,最后一记不要并腿,后退时后手在腰腹部; 掩手冲拳:拳头手背那面和手臂之间不要有夹角,要平,拳头下沿跟手臂不要有夹角要平,两个平,同时拳头微微指向内侧,取其有力量出击; 琵琶遮面后:先是重心在右脚右手向前向上伸,此时左手在胸部,然后转身,重心转到左腿左脚弓箭步,同时左手向下,掌心向外,然后右手再从后右上方插入到左手和身体之间的空挡中; 翻江倒海后,右手从上面穿到左手前部 狸猫扑蝶:上下手都要动,然后把下手翻到上面来,先练习在一个平面上翻,然后再练习伸高一点再拍下去低一点; 今天学习的招数比较多,回去以后要好好练习。 后来跟着小凌老师打全套,发现我在第一个鸿雁双飞后的转身提腿提手有问题,我看老师是把身体转正以后腿型象弓箭步了,再提腿提手上来,是不是这样?下次我要再跟老师确认一下这一点。 其他时间,晓舟老师安排我教梁天奕小朋友打下半套起势部分,我手把手教了他风摆荷叶和退步,希望他学会了。 下课后晓舟老师匆匆跑开了,说要去买东西,后来才得知是小登登发高烧了,她要去买药。晓舟老师坚持准时上课,上完课才回家,而且上课时一如既往耐心细致,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实在令人尊敬!我们学员只有认真努力学习,才对得起老师的这份用心和付出。 期待下次的课程!
刘侃希
作者:shutjy 陶嘉严2017-03-04学拳小记 今天在大宁灵石公园练拳,天气也不错,这个季节非常适合在外打拳。 这次学的几式比之前的复杂多了,发现农历新年之后老师教的招式都比去年的要难,手和脚都需要配合好,还要考虑方位,比之前的要考虑的东西多,不过王老师和小凌老师教的都非常耐心,我们自己练习的时候也都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心得,难归难,最后还是可以打完。 上次提了个放松的问题,小凌老师和王老师在课后也给了解答,的确我现在主要要做好的就是先把路径给学习好,这个是当务之急,后面怎么放松,等到都学完了之后再考虑也不迟。 课后才知道晓舟老师的孩子病了,但是老师还是坚持教学,敬业精神值得本人好好学习。 最后谢谢黎明在课后还教我打了一遍十大行。
作者:刘飞 今天是在大宁灵石公园练拳,天气很好,在初春的季节感受不到倒春寒的凉意,早晨的阳光温暖而舒适,今天打拳还为为有些热。 金钱练习了声东击西、青龙探爪、丹成九转到顺水推舟,原来这些动作和路径我大致清楚,但我每个动作的交代都不清晰,速度打的比较快,有些动作就顺过去了,如果严格按照路径打就会慢很多。在丹成九转这个动作,原来打的快的时候,脚的动作是做错了,现在速度降下来,动作清晰后就会发现正确的路径下,动作是最舒适、最连贯的。 最近家里有些事,所以练习的少了,心态也不平静,打拳没感觉了。 刘飞 2017.3.4
作者:renmin 学拳小记 2017年3月4日 大宁灵石公园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一早来到大宁灵石公园,感觉来锻炼的人明显多了起来。 今天我们新学的招式有:青龙探爪、丹成九转、拨云见日、顺水推舟。印象深刻的有青龙探爪和丹成九转,青龙探爪:有三探爪,承上式,一探爪右手从左手上面穿出,左手回撤回;二探爪左手从右手上穿出,右手回撤到胸前,同时右脚提起,脚心向内;三探爪是以左脚为轴转180度,后右脚朝前落地,右手在前左手在后,重心在后脚,注意手的姿势如同抓东西样。丹成九转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手里抱了个球,先从上向后划弧再从下向后划弧,脚随着手的摆动先上的是左脚然后右脚,重心在后脚,后面两招我描述不太好先不写了。回来后特地看了国燕老师论坛里的拳照,结合这几个招式,发现照片拍得很是形象。 今天上课发现老师们都很忙碌和兴奋,后来在微信群里看到原来是在拍“惊马窜道”的拳照,感谢晓舟老师跟我们分享国燕老师的文章。之前从没想过拍个拳照竟要如此费神,细细打量那张照片才发现,要想捕捉到武者那一刻的精气神真是不易,老师说:照片拍得成功与否,就看拍摄者和被拍摄者之间是否有神交,意作用于自己,心作用于对方,此乃心与意合谓之神也,谢谢老师对我们的指点。此等境界虽然以我们目前的修为还不能参透,需不断用心体悟,并不断坚持修身修心。 这次练拳才知道侃希每次上课要从南京赶来,好佩服她的毅力,还有晓舟老师,孩子生病了还坚持来带课,这种责任和担当令人敬佩,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作者:柏伟磊 3.4学拳小记 3月4日,在大宁灵石公园学习二期班第九次课程。进门的时候,突然想到灵石和凌氏是同音,来灵石公园学习凌氏拳艺,真是奇妙的缘分。 这次的路径,学习了声东击西、青龙探爪、丹成九转、顺水推舟。 声东击西和青龙探爪,老师让我们记住一句话,叫声东两击西,青龙三探爪,以此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路径,不要打错。 需要注意的点,记录如下: 1、青龙探爪的时候,注意手指微曲,手指间可以适度分开,成抓状,同时前臂略微上抬,要打出探这个动作。 2、丹成九转的前序动作,注意手臂旋转的顺序,第一次是从后自上而下逆时针转,第二次是从前自下而上顺时针转,不可搞错。丹成九转的拳照动作,同样丁八步重心在后面的左腿,重量三七分布,尽量往下坐,但是也要注意左膝盖不要超出脚尖的问题。 3、顺水推舟,我自己打的时候双手推出时,两个手掌根是贴在一起的,老师说不能贴一起,要分开,后来自己对比尝试了几次,发现分开更能发出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次学的路径虽然不多,但是要领悟还是要多练习多思考,并且因为自己最近有些忙,平时早起打拳只是练习学过的路径,没有去预习下次课要上的内容,所以在课上跟老师打跟的有点累,这样就没太多精力去记老师说的要点,今后还是要先预习,哪怕只是记住大致的路径。 在看习拳必读中王老师写的《声东击西习练感悟》这篇文章中,小凌老师说,“声东击西是一招败势,如人生在世不可能一直都是顺境一样,在与敌相处中也不可能都是胜势。败势者,败而不乱,方能有势。处于逆境之中,前后都是敌方,不变势必败,谓之败势。”短短数语,令我茅塞顿开,在拳术中所包含的内容,绝不止是技击、健身这么简单,更有为人处世的道理,一如人生百味,有喜就有悲,有甜就有苦,但是差别就在于面对逆境,你的态度和应对是什么。一招败势,不仅教我们应对之法,更要明白败而不乱,方能有势的态度。 突然想到,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浪拳以水命名,是不是也有此包罗万象利万物之意。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大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潺潺流水润心田的甘美,水平如镜映白云的平和,正如拳中所展现出来的稳、劲、松、雅。
柏伟磊 2017年3月10日
作者:郭明虎 郭明虎2017-3-4
今天天气不错,我和女儿在8:25就到了公园,看了含苞欲放的郁金香,很鲜艳。但是公园也不应该因为这些花,就把公园名字改了吧。灵石公园多好听,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灵石的。而有郁金香的地方应该很多吧。
今天,王老师主要教大家练习了: 青龙探爪,丹成九转,拨云见日,顺水推舟。
原来以为手向前上方伸三次就是青龙三探爪。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第三次探爪是在第二次探爪后,转身向后同时向前伸出右脚的动作是第三次探爪,问王老师为什么呀?王老师解释说龙有四个爪子,所以伸脚也是探爪。 三探爪后,两手分开向外画圆然后收在胸前,注意是右手掌心向内水平放置,左手掌心向外竖直向上。同时,把前伸的右脚略微回收。下一个动作:左手在前右手跟随,向上经过背后画圆,经过身体左侧转到身体前方抱圆,同时左脚跟随向前跨出一步。下一动作:两手从下方向后画圆,经过左侧耳朵向前,两手在身前合掌,然后两掌分开,左掌竖直放置左耳上方,右掌水平向上放置,同时右脚向前跨出一步,形成丹成九转之势。
后面小凌老师给大家指点动作,纠正了我前面的几个错误。声东击西后,转身双腿屈膝,两掌相对,我以前是平行相对,老师纠正为交叉相对。然后左手向身体左侧击出,但是不要完成整个击人动作,而是在伸出一半位置停住,后面改为探爪的动作。
问题: 上期小凌老师在周报上一篇文章:武术溯源之管窥里面提到有一些证据表明十大形应该在宋朝就有相关的痕迹,如果那样就不能说十大形是姬隆丰创立的了,因为姬隆丰是明末清初的人?
作者:罗建军 地点:大灵灵石公园 时间: 2017-03-04
这次我们学习了青龙探爪,丹成九转,闭门推月,顺手推舟几个路径,其中闭门推月之前已经学过。 先从声东击西后半部分转身后学起: 身体微蹲,两手上下手心相对放于身体右侧[1],左腿向左迈出,同时两手徐徐拉开[2], 注意点: [1]小凌老师语:两手臂离身体不能太近,两手手臂分别约为弧形 [2]王老师语:和太极拳的揽雀尾动作有点像
青龙探爪 接上式,右手分开成爪状向前探出,同时左手(爪)收回放于腰侧,此为一探爪;左手(爪)向前探出,右手(爪)往回收放于胸前,同时右脚斜向左提起[1],形成拳照上的姿势,此为二探爪;以左腿为轴向右转身约45度,同时右脚向右伸出,脚后跟着地放于地上[2],双手(爪)略微伸出放于身前,左手(爪)高于右手(爪),此时 重心在后(左),此为三探爪 注意点: [1]青龙探爪整个路径两手要五指分开成爪状 [2]右脚也是一爪,此动作意为右脚踢敌下盘
丹成九转 接上式,左脚向后退半步,收右脚,同时双手边向外画圆边往胸前收,右手边收边转为手心向内,站定后右手中指对着左手拇指,随后两手从上往下画圆,当双手运至身侧时左脚顺势向前迈出,双手手指上下相对,重心在后,然后两手从下往上画圆,当双手轨迹要向前时,右脚顺势向前弓步迈出,双手并在一起收至胸前,重心在后,然后右手手心转为向上向前伸出,左手向后举,同时重心微微向下坐形成拳照上的姿势[1](有点像李连杰演的黄飞鸿里的起手势) 要点: [1]右手小臂微平于地面 闭门推月---顺手推舟 接上式,左手从头顶往下向前伸出,同时左脚向前一步,随后转向身后一记闭门推月[1],两手微交于腹前,随后再转向身后,转定后左手手心向上放于腰侧,右手手心向外置于顶前,然后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左手向上,右手向下,身体慢慢站直,同时左手慢慢转为手心向外,右手转为手心向上,左手向下,和右手汇于腹前,右脚向前迈出,同时双手呈喇嘛状向前徐徐推出(有点像七龙珠里的龟派气功) 注意点: [1]右手手心随着转身动作转为向下
作者:王钧 2017年3月4日学拳小记
3月4日早上,因为前一天晚上太晚睡觉,早上起来有点晚了,匆忙赶到大宁灵石公园的时候,已经迟到了。王老师已经带领大家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我赶紧加入同学队伍中开始练习。 复习完上次课的内容后,王老师教了大家以下新的内容: 1、“声东击西”的第二式。身体微微蹲着,双手抱圆在身体右侧,随后,左脚往西面迈出一步,左手由下往西上方挥出,同时右手由上往东下方捺下来,这一招注意左手的方位幅度不要打满(不如声东击西第一式时右手挥出去的幅度大),左手位置大概在西面偏北面45度位置。本招和前一式“声东击西”连贯起来,为“声东两击西”。 2、接着,左手翻过来,并探出去,手掌呈爪形,方位正对西面,开始“青龙三探爪”:左手回撤收回腰侧,同时,右手沿着左手上面向西面探出去;接着,右脚提起来,右手收回胸前,左手从下往上沿着右手上面探出,左右手处于同一直线上;随后,以左脚为轴,转身180度后身体往东面,右脚脚后跟着地,重心在左脚,右手呈爪向东面前方探出去,左手靠近身前探爪,这一式的动作实战用意是,转身右脚踢对手腿部,同时,右手爪向对方面部。 3、接着,右脚往后退半步,两手画小圆收拢于身前,左手掌心朝外,右手掌心朝内,右手中指对着左手拇指。然后,两手拉到身体左侧后面,双手呈环状抡出去,同时,左脚上一步。接着,右脚上一步呈弓箭步,双手拉回到身体左侧,从身后过头顶,画圆弧劈下去去,一直到右脚膝盖位置。然后,收双手,右手手心慢慢转为朝上同时向前伸出,注意右手不要伸得太直,保持自然弯曲,同时,左手举起,位于左耳旁侧,略微超过头顶,两脚重心分布为前三后七,类似于“临崖勒马”的两脚姿势,注意前面的右脚不是笔直的,是弯曲的。这一式为“丹回九转”。 4、接着,以右脚为轴,左脚上步,同时转90度,身体朝向南面,左手从头顶穿下来,贴着右手掌搓出去,然后右脚转一下,身体朝向西面,同时打出“闭门推月”。 5、接着,两手相错开,犹如转圆一样,慢慢转到左侧,肩膀带动右手向上,左手收后左腰际,同时,转体朝东面。 6、然后左脚向北东侧45度迈出一步,左手由下往头顶上方穿出去,边穿边旋转着翻手掌竖起来,右手横着慢慢落下来,同时,身体由蹲着慢慢站直。 7、接着,两手往身体右侧相合聚拢,右脚朝东南45度迈出一步,两手慢慢推出,左脚蹬直,打出“顺水推舟”。注意上身保持中正,身体不要往前倾。 课上,王老师说看到我上次跟帖太晚,嘱咐我不要太晚睡。课后,小凌老师也批评我说不能太晚睡,本来教我们打拳是让我们学会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现在你太晚睡,反而适得其反。我听了老师们的话,很感动,感谢老师们的关心。平时确实有时比较忙,不注意作息时间,下次多注意,也希望同学们多注意,早点休息。
作者:陈清怡 2017-03-03 学拳小记:今天打完拳回来的时候,忘记是罗建军还是王钧,发了个小小的困惑,王国燕教练和晓舟教练跟了小凌老师这么多年了,水浪拳的练习也已经是经年累月,有所成就了。照理基本不应该还有什么需要纠正的地方了。但是多次观察下来,好像2位教练的拳和小凌老师还是不一样,而且依然好像还在不停的纠正提高。那么,到底拳要打到什么样子才算是好了呢? 其实这个问题又回到了行拳的标准上面。我的理解,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目的,在不同的阶段,事实上是有一个大体的行拳标准要求的,或者说拳力在不同阶段,同样的拳路,要求要点是不同的。心意六合拳说“外三合”、“内三合”,其实打的都是那个架子,但是随着拳艺的深入,境界会慢慢的由粗变细,由外入内,潜移默化开来。那么,拳艺作为一种体悟的东西,别人说万遍也不及自己打一遍,很多东西是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到这里,说了白说。有时候拳力不到,知道的太多反而会纠结于那些自己无法体悟到的“虚无缥缈”上面,不能自拔,反而是坏事。 对于水浪拳的学习(其他的拳不知道,没学过),我的理解,更像登山,周遭灌木蔽日,不见风景,很多时候不是那么有趣,有时还有很多索然无趣的时节。大家要做的就是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迈步前行(练拳),持之以恒。这样才有登上一个小山峰的可能,自己的拳力才会慢慢长进。 那么,老师作用并不在于时时伴你登行,而是到了关隘岔路口能给你指引,告诉你哪条是正路、捷径。当然还有一个就是在你茫然无助之时,描绘一下远山的妙境,给你勇气和毅力。但这些都不能代替你的登行,路还是要自己走下去。 好像有点扯的远了,那对于初学者,咱们所困惑的行拳标准是什么呢?忘记小凌老师曾经在哪里说过,初学者的标准就是 -“认得”。你打出来的拳,别人看了知道是从小凌老师这里学的水浪拳,那就是标准的。白话一点就是,初学者的标准就是把路径打会、打熟。套用刚才登山的比喻,现阶段学拳,咱们还是在学习登山的抬腿迈步阶段,山门都还没有入呢。J而王老师和晓舟老师呢,她们是已入群山深处。 所以,不要去纠结王老师和晓舟老师的动作不同,也不要去纠结得不得气,有气感没气感什么的,对于初学者,咱们先把全套动作学会,路径打熟,争取早日能迈步登山。至于以后阶段的标准是什么,早知道也没什么好处,不知道最好。个人理解,大家见笑。 这里把以前小凌老师回答行拳标准的部分文字摘录如下。 -------------------------------------------------------------- 你刚才说的“标准”,我觉得刚刚小孔(孔勇超)讲的比较准确,没有那么复杂。我们这里无论是教练还是学员,一开始学的都是标准的,但如果是后来肆意篡改过,那就谈不上了。不存在你说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之类的。 我回答你关于李道力先师的拳,举个例子,在成都的陈德楹在网上看到一个人打的水浪拳,江西的,他师傅是跟李道力先师学的。陈德楹说他在网上看遍了水浪拳,其他的打得都不对的,但这个人打的路径却和我们完全一样,只是有些动作还不太到位。陈德楹将这件事情告诉我,我说从没见过此人,也不认识他师傅。 标准其实极其简单,如果是凌老师、小凌老师教的,都是标准的,我们这里教练教的也都标准。但是如果有人“创造发明”,那就无从说起了。但是,老师教拳的时候,对每个人的训练标准是不同的,是按照学生的程度来的。今天说你对,不代表明天也说你对,刚开始学有刚开始学的标准,一步一步来,直到最终标准。而你刚才说的饮用水的标准,根本就不能讲是一种标准,只是一种商业行为。比如矿泉水,要看(矿物质)含量多少才算标准呢?每个人体内“本底值”各不相同,每种元素的含量高低不同,根本未测过,如何知道哪种元素需要去补充?要知道,过量就是有害,那么人体的“本底值”多少还未测过,又如何来认定矿泉水中矿物质含量的标准呢?因此,水就是水,为什么要去喝矿泉水?“天人合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喝本土的水对人体来说就是最平衡的。“标准”也是如此,就那么简单,如果像水变成矿泉水一样的,去加一点,变一点,就很讨厌了。但不是讲就不可以变,只有弄懂,弄通了,才能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