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师来了真开心!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六合八法拳论坛老师来了真开心!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2 | 点击数:307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老师来了真开心!
晓舟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团长
发帖:937
经验:1517
金币:1517
注册:2012/3/20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老师来了真开心!

老师来了真开心!

 

   今日(2023.7.2)训练,肖力行老师来了,老师一如既往的精神,就是清瘦了些。同学们看到老师都十分激动,纷纷跑过来向老师问好,老师一一和大家握手,浓浓的师生情谊叫人感动。

 

虽正值高温,大家的训练依然如火如荼,见老师来了,更是一点都不觉得热。老师想起2014年夏天十大形标准化训练时,德榜师兄说的“天大热,人大干”,一晃又一个10年过去了。70多岁高龄的老师刚感染后恢复,就不顾高温毅然从苏州赶来给我们教拳老师从2005年出山至今,18个年头,老师为拳艺传承整整辛苦了18年,18个春夏秋冬没有一个夏天不是这样顶着酷暑来教拳。我想单凭这一点,在内家拳的历史上恐怕也是创纪录的了。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啊,何其平凡,又何其伟大!

 

在我们向老师行了上课礼后,大家抓紧时间开始了各自的训练,由各自的教练分组指导。老师则看着我们教拳,适时给予指点。老师一刻不停,我们受益丰厚。

 

一、 教学生打出自己的风格

 

老师在看我教晓为师弟时,未等晓为打完就上前指出:“你这样打是不对的,太嗲了。”

 

老师以丹逢朝阳为例,指出上手是手腕不能有多余的动作以及肘的技击用法,分别作了干脆利落的正确演示和慢柔无力的错误模仿,两相对比,让晓为一下子明白过来。

 

老师对晓为说:“每个人性格和习性不用,要打出自己本身好的风格。所以在学路径的时候,作风要打出自己的,这个就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你的身高身形就应该打出大的格局,要打的大气,这是你的作风。”

 

老师又对我说:“你看了半天,像这种地方感到味道不对马上要跟他指出,有种地方是功夫问题,没关系,以后会越打越大气。但像这种,马上要讲,而且要板着面孔,严肃指出,否则他以后还是这个样子。”

 

印象中,老师是第一次就如何教拳对我进行当面指导,于我而言,是老师对我现在具备了教拳资格的一种认可和鼓励。从老师的师范中,我深深地记住了三个教拳原则:

 

1、 因材施教。

做老师的首先要按照学生的身材、年龄、个性、习性,做好预案,要让学生打出自己好的作风。比如,晓为身材高大,体格较为魁梧,肢体语言也很不错,晓为为人宽厚大气,做事稳妥负责,老师为晓为量身定设的打拳作风就是大气。这是从一开始教就要在师者心里为不同学生所设好的各自目标,如此才能因材施教。

 

2、 正误比照。

在演示正确动作时,应同时把学生打的错误动作做给他看。

这是屡试不爽的教拳方法。学生常常意识不到自己打拳时出的问题,老师首先要充当他的镜子,甚至是放大镜,错误的动作往往都是不协调的,怪模怪样的,学生亲眼看到了自己打出来的难看的动作,再对比老师打出来的好看动作,自然就会努力去纠错改正了。

 

3、 行于当行,止于当止。

通常老师都是看我们教好再行指点,或者答疑。但这次对晓为行拳作风上的问题,老师直接上前指出。老师以此强调,类似的问题是要第一时间严肃指出的,否则学生意识不到一直错下去,永远打不好拳,不可能培养出打出自己最好风格的学生。这就是行于当行。

然而,对于方向正确,功夫不到,则根本不用去讲。只要不断练习,假以时日,学生功夫上去了,问题自然解决。而功夫不到,再说也没用。

 

我心想,我们老师不但是最好的拳教师,更是最好的拳教师的教师。虽然,以前在训练时也多次听老师指点过国燕师姐、晓希如何教拳,老师也讲过类似的问题,但我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认识深刻。我想我一辈子都会记住老师传给我们的这三大教拳准则。

 

二、 开肩与开胯

 

童金星是师兄弟中条件最好的,男生,年轻,身体条件好,手长脚长,悟性也好。金星从第一天来就得到老师的格外看重,每次金星从江苏过来训练,老师几乎都要抽出时间亲自指点。

 

今天老师给金星看了水浪拳,让金星从头打起,老师讲的内容中,有两记拳的指点是我第一次听到的。

 

1、 起式,两手掌心朝上轻轻举,至差不多与肩平时屈肘,两掌心对着面部。

老师由此讲到了骨骼的运动,老师说这个动作是最能把肩部位的筋筋骨骨打开的,尤其是肩胛骨,符合骨骼结构的特点和骨骼运动的规律。以前古人没有解刨学,对骨骼的研究不够具象,是通过打拳打出来的感觉。现在来看,很多运动一开始都有像这样的动作,目的都是为了打开肩胛骨,把肩活动开。

 

经由老师点出,我体会出了这种开肩开背的感觉,今后练拳中,可以此来检验自己肩部的类似动作有没有打到位。

 

2、停车问题前,分掌后左肩小圈,右肩大圈,两肩联动,打到上手与下手的两掌心相对,此时打到位有“锁住”的感觉。

 

2、 随波逐流,退的时候要退足。

前几年,老师给我指点过打随波逐流时中轴的平移。我想老师当时对我的要求可能是增加下肢的支撑力和稳定性。这次老师对金星的指点则根据金星的身体条件,更具象更精细。我体会到的是开胯,在势的带动中,开前胯,开后胯,拉开最前到最后的距离,如此这记拳打出来更波澜壮阔。要最前最后都到了才能算打到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由此想到这次在苏州湾训练是老师抓拍的一张拳照,得老师点出才知其中精妙。

我想如果能把随波逐流打好了,应对很多拳都能带动起来,打出前后之势。

 

 

三、 如何打快

 

老师在看了国燕教练带我们打第六段的快打后,让我从头打给他看。我打了上半套,老师看后指点如下:

1、 不该停的地方不要停

老师以起势双手从最右边翻掌下,以及引鸟趋林前面的双手从右边下两记为例,让我注意手放下来到位后不要停,马上出去。我在打的时候意识停了,动作有卡顿感,不连贯。

2、 每个地方都要打到位

老师以野马追风后欲左先由的一个过程节点为例,指出我打的时候这记打含糊了,没做到位,一快就乱了,要注意每个动作都要跟慢打一样的打到位,否则就是草字一脱脚,仙人猜不着。

老师说,以你现在的用时,虽比原来快,也有点从容不迫的味道,但还是匀速的。你要把打停的问题克服掉。慢打容易出现打停的问题,意识上养成了错误的习惯,带到了快打中,须知慢而不断才是正确的。接下来,你在练的时候意识不能有断点,如此把省下来的时间合理分配,做到快处更快,慢处更慢,打出快慢相济的节奏,时间达标的情况下,打得更加灵动和从容不迫。

3、 呼吸跟上

老师又对我们说,以上两点还只是快打初级的要求,后面应该呼吸跟上节奏。

4、 年龄标准

老师还对清怡说,快打有一定的年龄限制,年纪大了就不要这么打了,否则对健康不利。你们到了50岁以上,可以打不出快版,但要知道怎么打,怎么教。也只有在我们这里,心意六合拳适合各种年龄层次的人来练。

 

老师每次指出原则性的要求时都会以一到两记拳为例,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进一步举一反三,经老师这次指点,我对如何打快,如何打快的同时做到快而不乱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也有了练快打的方向。

 

四、 鼓努为力是必经过程

 

汪家林请教老师,以前练拳不累,最近练拳常觉得累,是不是年龄的原因。老师听后说,这是好事情,对每记拳的意识比以前更清楚,动作更到位,这才会觉得累,说明你拳到了“鼓努为力”的阶段。大家一般都对“鼓努为力”持否定态度,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进步的必经过程,好多了根本还达不到鼓努为力的程度,你能达到说明你的拳已经比很多人高了。

 

五、 逢转必沉的沉与提

 

我在指导汪家林时,他对琵琶遮面的路径有疑问,请教老师。老师让家林打了今天教的一段。指点如下:

 

1、 枕流逆袭的沉与提

老师说,逢转必沉,有沉就有提,否则一直沉沉沉,人不是趴到地上了?枕流逆袭,先沉,两手打开时提,此时两手不要开足,留有余量,开足出去时沉。老师要求这记单练。

我想,通过这记拳可以在退步中把开合、沉提,肩胯的协调性练出来,慢慢打顺劲路和呼吸,会对拳的整体提升有很大帮助。这是老师数十年教拳经验所得。让我们得以析一式而众式明。

 

六、 点明意识,事半功倍

 

2、 琵琶遮面

这记拳很难打,老师几次重点指点过晓希,又曾在苏州湾音乐广场以小提琴的塑像指点过国燕师姐和晓希。国燕师姐在《拉小提琴与打拳击》文章里写道:“老师随即做了一个拉小提琴的姿势,只见老师把下巴嵌在肩胛里,肩向前透出,手臂伸展,手指扣弦。”“职业高手打比赛时,常常把下巴藏在肩胛的,与夹小提琴颇为相似。”老师又对琵琶做了考证,明确了如何打出手挥琵琶,琵琶遮面这两记拳中的精神。

 

这次家林的问题是在两手由退到进过程中的路径,老师让国燕师姐先来教,国燕师姐边带打边指点,动作虽然和我做得差不多,但更加自然和到位,不过家林还是不清楚他的问题如何解决。于是,老师亲自来教。老师当即指出,家林没有肘的意识,退的时候,前手肘是隐藏这技击用法的,对着敌方,随时可用肘攻。方向性和目标性都是很明确的,有了这个意识,家林马上就知道如何纠正了。

 

经由老师师范,我认识到国燕师姐在教拳中也常常从意识上帮学员纠正,事半功倍。弄清楚每记拳的用法和意识是我目前非常需要努力学习积累的,无论对练拳和教拳都会有很大帮助。

 

老师又以这记拳指出我打到琵琶遮面节点时方向不正,老师说这是我现在最大的问题。国燕师姐指点我后胯没合上,我想如何能做到既能把弓步拉大,又能合上。这次课前,我就向国燕师姐请教了琵琶遮面这记拳如何打到位的问题,师姐给我做了示范,并告诉我打到节点是有锁住的感觉,人转不过去了。没想到老师也给我纠正了这记拳,并告诉我这是我现在最大的问题。

 

我回家后做了各种尝试,然后又读了《拉小提琴与打拳击》一文,读出开中有合,或者说充分开后,自然就合上,所谓大开大合。这说明我目前功夫还没到,有些地方开得不够,我自己的感觉可能在左边,左肩,尤其是左胯。但是,既然老师说了我现在可以这样打,那就不用急,有了明确的方向,出去的时候看着目标,尽可能对准,一片射入。慢慢把开的地方都开好,假以时日总能合得起来的。不去刻意模仿或硬练。

 

我们看到老师来就很开心,一节课下来又学到了那么多东西更加开心,一点都不觉得天热。只是,老师一节课没休息过,衬衫全部湿透,我下午赶工作又不能送老师回苏州,很担心老师在地铁和高铁上吹空调着凉。总觉得老师为我们付出那么多,我什么都不能为老师做很过意不去,真想早日到老师身边真正做好老师的侍者,照顾好老师。

 

                                                    晓舟 2023.7.3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23/7/11 10:49:23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23/7/3 17:15:56 IP:已记录
晓舟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团长
发帖:937
经验:1517
金币:1517
注册:2012/3/20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Re:老师来了真开心!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23/7/3 17:21:34 IP:已记录
童金星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56
经验:75
金币:75
注册:2018/1/8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3

Re:老师来了真开心!

0702学拳小记

一转眼又好几个月没去上海学习了,这几个月一直出差,由于前段时间的工作时间比较紧,因此也没有赶上大家这一阶段的学习,落下很多。

平时自己会凭借以前跟着储教练还有上一阶段学习水浪拳的印象,以及各位教练的视频,每天练一练,但是难免会遇到自己模棱两可,不明所以的地方,正好这个周末有时间,一定要过来学习(周日完事,周一又来北京出差了,看来这周又没法去了)。

这次课,小凌老师指导我从起势到第二记临崖勒马,主要问题与个人的理解记录如下:

1.     起势,身体前后轻微摇曳时,不是单纯的手或臂在转动,而是肩动带手动;且手上意识不应重。

2.     起势后,贴纱垂帘之前,应掌心朝内先向上运动再慢慢外旋,虽然最后是掌心向外,但是整个旋转运动过程中应该是掌心偏向内多一些。

老师对这记拳的动作进行讲解时提及,大多数涉及到肩膀骨骼的运动,都有这样类似的动作,即双手掌心朝内,两臂向上运动,相比掌心朝外向上运动,这样更容易拉开肩背。

课后跟几位师兄师姐交流心得的过程中,大家提及这个动作在拉开肩背的同时,其实也是在练习裹的劲。这个动作,再做的夸张点,就是把两臂内裹,贴在一起,想起来以前在外面搏击馆练习的时候,带上拳套,两臂贴好,架在面门前,挨教练的拳头,没错,就是我们经常在搏击比赛中看到的场景,要保证两臂贴紧,要承受住来自前方的冲击力。

所以为什么很多时候,大家觉得现代的训练体系更容易出成果,而传统的方式很难,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后者相较前者,拳术的练习大多是“无实物表演”,就比如这个动作,如果没有明师指导,我的手只要抬上去就行,至于掌心朝哪里为主,完全不注意,也就不会起到锻炼效果。

3.     帖纱垂帘有问题,现在先不去管。

4.     停车问路前,两手分开时,前肩透的不可太过。定势时,前掌前探,后手贴于腰际,两掌心相呼应。

以前自己练习,执着于前手应插出去,所以做下一个动作后手上挑的时候,总感觉不顺畅。这几天练习,重点在于保持两手同时到位,这个动作本身右手画弧的行程要比左手要长,因此右手相对速度要快一点,画弧的时候,左肩顺势透出一点即可,不必特意前出。

5.     两手在丹田旋转,向左打出后,双手坐腕,重心前移,双肩错开。在这个过程中,双手坐腕之后,应连贯打出,我在坐腕后,掌指朝前下方,这个地方停顿了。

6.     随波逐流,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注意点。

在老师指导之前,储教练给我指出了两个问题:

a)     第一个问题是,搂膝拗步之后,身体前探的时候,前手相对身体位置不变,是身体前探导致的前手向前;

b)    第二个问题,身体向后移动时,后手应向下按的意识多一点,而非只是单纯的向后带;

我在按照储教练指导的内容做了改正后,老师指导的时候指出一个注意点:

由于我人比较高,因此随波逐流前后重心移动要大一点,这样才能起到锻炼效果,此要点因人而异,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7.     拨云见日,前手不宜太高,两手运动要一致。

 

除了上述记录的动作外,在跟着储教练学习动作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动作要点记录:

1.     临崖勒马

不是简单的手运动,而是整个身体向后;

2.     摘星换斗

两手朝向应与左脚尖一致;

3.     鱼窜镖击前的推掌之前,右手从后向前向下画弧,定势时应在前腿膝盖之前;

4.     沾衣翻翅:

两手从后向前向下运动时,不应合过早,要在最后到的那一点合上,就像背摔,肯定是两手拿住对方固定位置,最后才摔出去,因此过程中两手位置不变。

5.     鸿雁双飞:

以前一直以为手伸出去,跟脚方向一致就行,这次学习之后,练习的时候要体会略带点弧度出去,照着这种感觉练习的画就有一种“飞”的感觉。

6.     开枝散叶:

要前出的手从下向上提,从另一手臂大臂处摩擦(意识)着出去,定势时候应侧身,这样下一式闯肘的时候就会更顺畅。以前练习没有侧身,所以闯肘时候总会卡顿。

 

踩步:

最近十大形练习最多的还是踩步,不过有时候为了打出“撧”的那种急促感,节奏上把握的不是很好。

跟着储教练打了几步,与自己练习感觉不同的是在动作二上,自己练习的时候虽然动作上也有摇,但是意识上为了把三的最后打得快一点,总会忽略动作二的感觉,跟着储教练打,感觉动作二的意识也有了,整个踩步的动作顺畅了不少。

 

期待下一次的训练!

 

 

 

 

 


[此帖子已被 童金星 在 2023/7/6 22:01:03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23/7/6 22:00:17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5/5 4: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