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来了真开心!老师来了真开心!
今日(2023.7.2)训练,肖力行老师来了,老师一如既往的精神,就是清瘦了些。同学们看到老师都十分激动,纷纷跑过来向老师问好,老师一一和大家握手,浓浓的师生情谊叫人感动。
虽正值高温,大家的训练依然如火如荼,见老师来了,更是一点都不觉得热。老师想起2014年夏天十大形标准化训练时,德榜师兄说的“天大热,人大干”,一晃又一个10年过去了。70多岁高龄的老师刚感染后恢复,就不顾高温毅然从苏州赶来给我们教拳老师从2005年出山至今,18个年头,老师为拳艺传承整整辛苦了18年,18个春夏秋冬没有一个夏天不是这样顶着酷暑来教拳。我想单凭这一点,在内家拳的历史上恐怕也是创纪录的了。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啊,何其平凡,又何其伟大!
在我们向老师行了上课礼后,大家抓紧时间开始了各自的训练,由各自的教练分组指导。老师则看着我们教拳,适时给予指点。老师一刻不停,我们受益丰厚。
一、 教学生打出自己的风格
老师在看我教晓为师弟时,未等晓为打完就上前指出:“你这样打是不对的,太嗲了。”
老师以丹逢朝阳为例,指出上手是手腕不能有多余的动作以及肘的技击用法,分别作了干脆利落的正确演示和慢柔无力的错误模仿,两相对比,让晓为一下子明白过来。
老师对晓为说:“每个人性格和习性不用,要打出自己本身好的风格。所以在学路径的时候,作风要打出自己的,这个就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你的身高身形就应该打出大的格局,要打的大气,这是你的作风。”
老师又对我说:“你看了半天,像这种地方感到味道不对马上要跟他指出,有种地方是功夫问题,没关系,以后会越打越大气。但像这种,马上要讲,而且要板着面孔,严肃指出,否则他以后还是这个样子。”
印象中,老师是第一次就如何教拳对我进行当面指导,于我而言,是老师对我现在具备了教拳资格的一种认可和鼓励。从老师的师范中,我深深地记住了三个教拳原则:
1、 因材施教。
做老师的首先要按照学生的身材、年龄、个性、习性,做好预案,要让学生打出自己好的作风。比如,晓为身材高大,体格较为魁梧,肢体语言也很不错,晓为为人宽厚大气,做事稳妥负责,老师为晓为量身定设的打拳作风就是大气。这是从一开始教就要在师者心里为不同学生所设好的各自目标,如此才能因材施教。
2、 正误比照。
在演示正确动作时,应同时把学生打的错误动作做给他看。
这是屡试不爽的教拳方法。学生常常意识不到自己打拳时出的问题,老师首先要充当他的镜子,甚至是放大镜,错误的动作往往都是不协调的,怪模怪样的,学生亲眼看到了自己打出来的难看的动作,再对比老师打出来的好看动作,自然就会努力去纠错改正了。
3、 行于当行,止于当止。
通常老师都是看我们教好再行指点,或者答疑。但这次对晓为行拳作风上的问题,老师直接上前指出。老师以此强调,类似的问题是要第一时间严肃指出的,否则学生意识不到一直错下去,永远打不好拳,不可能培养出打出自己最好风格的学生。这就是行于当行。
然而,对于方向正确,功夫不到,则根本不用去讲。只要不断练习,假以时日,学生功夫上去了,问题自然解决。而功夫不到,再说也没用。
我心想,我们老师不但是最好的拳教师,更是最好的拳教师的教师。虽然,以前在训练时也多次听老师指点过国燕师姐、晓希如何教拳,老师也讲过类似的问题,但我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认识深刻。我想我一辈子都会记住老师传给我们的这三大教拳准则。
二、 开肩与开胯
童金星是师兄弟中条件最好的,男生,年轻,身体条件好,手长脚长,悟性也好。金星从第一天来就得到老师的格外看重,每次金星从江苏过来训练,老师几乎都要抽出时间亲自指点。
今天老师给金星看了水浪拳,让金星从头打起,老师讲的内容中,有两记拳的指点是我第一次听到的。
1、 起式,两手掌心朝上轻轻举,至差不多与肩平时屈肘,两掌心对着面部。
老师由此讲到了骨骼的运动,老师说这个动作是最能把肩部位的筋筋骨骨打开的,尤其是肩胛骨,符合骨骼结构的特点和骨骼运动的规律。以前古人没有解刨学,对骨骼的研究不够具象,是通过打拳打出来的感觉。现在来看,很多运动一开始都有像这样的动作,目的都是为了打开肩胛骨,把肩活动开。
经由老师点出,我体会出了这种开肩开背的感觉,今后练拳中,可以此来检验自己肩部的类似动作有没有打到位。
2、停车问题前,分掌后左肩小圈,右肩大圈,两肩联动,打到上手与下手的两掌心相对,此时打到位有“锁住”的感觉。
2、 随波逐流,退的时候要退足。
前几年,老师给我指点过打随波逐流时中轴的平移。我想老师当时对我的要求可能是增加下肢的支撑力和稳定性。这次老师对金星的指点则根据金星的身体条件,更具象更精细。我体会到的是开胯,在势的带动中,开前胯,开后胯,拉开最前到最后的距离,如此这记拳打出来更波澜壮阔。要最前最后都到了才能算打到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由此想到这次在苏州湾训练是老师抓拍的一张拳照,得老师点出才知其中精妙。
我想如果能把随波逐流打好了,应对很多拳都能带动起来,打出前后之势。
三、 如何打快
老师在看了国燕教练带我们打第六段的快打后,让我从头打给他看。我打了上半套,老师看后指点如下:
1、 不该停的地方不要停
老师以起势双手从最右边翻掌下,以及引鸟趋林前面的双手从右边下两记为例,让我注意手放下来到位后不要停,马上出去。我在打的时候意识停了,动作有卡顿感,不连贯。
2、 每个地方都要打到位
老师以野马追风后欲左先由的一个过程节点为例,指出我打的时候这记打含糊了,没做到位,一快就乱了,要注意每个动作都要跟慢打一样的打到位,否则就是草字一脱脚,仙人猜不着。
老师说,以你现在的用时,虽比原来快,也有点从容不迫的味道,但还是匀速的。你要把打停的问题克服掉。慢打容易出现打停的问题,意识上养成了错误的习惯,带到了快打中,须知慢而不断才是正确的。接下来,你在练的时候意识不能有断点,如此把省下来的时间合理分配,做到快处更快,慢处更慢,打出快慢相济的节奏,时间达标的情况下,打得更加灵动和从容不迫。
3、 呼吸跟上
老师又对我们说,以上两点还只是快打初级的要求,后面应该呼吸跟上节奏。
4、 年龄标准
老师还对清怡说,快打有一定的年龄限制,年纪大了就不要这么打了,否则对健康不利。你们到了50岁以上,可以打不出快版,但要知道怎么打,怎么教。也只有在我们这里,心意六合拳适合各种年龄层次的人来练。
老师每次指出原则性的要求时都会以一到两记拳为例,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进一步举一反三,经老师这次指点,我对如何打快,如何打快的同时做到快而不乱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也有了练快打的方向。
四、 鼓努为力是必经过程
汪家林请教老师,以前练拳不累,最近练拳常觉得累,是不是年龄的原因。老师听后说,这是好事情,对每记拳的意识比以前更清楚,动作更到位,这才会觉得累,说明你拳到了“鼓努为力”的阶段。大家一般都对“鼓努为力”持否定态度,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进步的必经过程,好多了根本还达不到鼓努为力的程度,你能达到说明你的拳已经比很多人高了。
五、 逢转必沉的沉与提
我在指导汪家林时,他对琵琶遮面的路径有疑问,请教老师。老师让家林打了今天教的一段。指点如下:
1、 枕流逆袭的沉与提
老师说,逢转必沉,有沉就有提,否则一直沉沉沉,人不是趴到地上了?枕流逆袭,先沉,两手打开时提,此时两手不要开足,留有余量,开足出去时沉。老师要求这记单练。
我想,通过这记拳可以在退步中把开合、沉提,肩胯的协调性练出来,慢慢打顺劲路和呼吸,会对拳的整体提升有很大帮助。这是老师数十年教拳经验所得。让我们得以析一式而众式明。
六、 点明意识,事半功倍
2、 琵琶遮面
这记拳很难打,老师几次重点指点过晓希,又曾在苏州湾音乐广场以小提琴的塑像指点过国燕师姐和晓希。国燕师姐在《拉小提琴与打拳击》文章里写道:“老师随即做了一个拉小提琴的姿势,只见老师把下巴嵌在肩胛里,肩向前透出,手臂伸展,手指扣弦。”“职业高手打比赛时,常常把下巴藏在肩胛的,与夹小提琴颇为相似。”老师又对琵琶做了考证,明确了如何打出手挥琵琶,琵琶遮面这两记拳中的精神。
这次家林的问题是在两手由退到进过程中的路径,老师让国燕师姐先来教,国燕师姐边带打边指点,动作虽然和我做得差不多,但更加自然和到位,不过家林还是不清楚他的问题如何解决。于是,老师亲自来教。老师当即指出,家林没有肘的意识,退的时候,前手肘是隐藏这技击用法的,对着敌方,随时可用肘攻。方向性和目标性都是很明确的,有了这个意识,家林马上就知道如何纠正了。
经由老师师范,我认识到国燕师姐在教拳中也常常从意识上帮学员纠正,事半功倍。弄清楚每记拳的用法和意识是我目前非常需要努力学习积累的,无论对练拳和教拳都会有很大帮助。
老师又以这记拳指出我打到琵琶遮面节点时方向不正,老师说这是我现在最大的问题。国燕师姐指点我后胯没合上,我想如何能做到既能把弓步拉大,又能合上。这次课前,我就向国燕师姐请教了琵琶遮面这记拳如何打到位的问题,师姐给我做了示范,并告诉我打到节点是有锁住的感觉,人转不过去了。没想到老师也给我纠正了这记拳,并告诉我这是我现在最大的问题。
我回家后做了各种尝试,然后又读了《拉小提琴与打拳击》一文,读出开中有合,或者说充分开后,自然就合上,所谓大开大合。这说明我目前功夫还没到,有些地方开得不够,我自己的感觉可能在左边,左肩,尤其是左胯。但是,既然老师说了我现在可以这样打,那就不用急,有了明确的方向,出去的时候看着目标,尽可能对准,一片射入。慢慢把开的地方都开好,假以时日总能合得起来的。不去刻意模仿或硬练。
我们看到老师来就很开心,一节课下来又学到了那么多东西更加开心,一点都不觉得天热。只是,老师一节课没休息过,衬衫全部湿透,我下午赶工作又不能送老师回苏州,很担心老师在地铁和高铁上吹空调着凉。总觉得老师为我们付出那么多,我什么都不能为老师做很过意不去,真想早日到老师身边真正做好老师的侍者,照顾好老师。
晓舟 2023.7.3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23/7/11 10:49:23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