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武双修,福慧双收——周佳怡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六合八法拳论坛文武双修,福慧双收——周佳怡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0 | 点击数:942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文武双修,福慧双收——周佳怡
凌氏艺海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连长
发帖:131
经验:364
金币:364
注册:2016/9/29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文武双修,福慧双收——周佳怡

文武双修,福慧双收

                                   ——写给复旦大学国学总裁班的同学们

                                                                                                              凌氏艺海总第十期

                        作者:周佳怡 2015-10-16

 

此次来复旦中文系进修,竟还教起了水浪拳,同学们学拳热情之高,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可仔细想来,却又在情理之中。尚武崇德,传统国术本就饱含人文素养,符合复旦人文课程的精神实质。

内家拳的发展从心意拳、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拳一路下来水浪拳(学名:心意六合八法拳),汲取各家所长。水浪拳分上、下半套,总共200多个招式,是迄今为止最精妙,也是最具健身效果的套路拳。我师从内家拳宗师肖力行老师学习水浪拳。肖师在1983年就为水浪拳考证了五字诀心法,并在《武魂》杂志上发表了“心意六合八法拳五字歌诀(校正版)”。之后,肖师又为水浪拳排定了66式拳照,填补了历史空白,为水浪拳的正确传承奠定了基础。2005年肖师重新出山执教水浪拳教练班,十年磨一剑,开创了水浪拳的盛世。我十分有幸,在师父的众多弟子中,是唯一一个从学拳伊始就得师一对一亲授的。满师之后,师父命我肩负起水浪拳传承的使命,我得以出任水浪拳主教练。 

也很荣幸的是,此次能得到复旦国学精粹专题班同学们的青睐,为大家教授水浪拳。这几天来,每天清晨在我国大学殿堂的地标性建筑光华楼前的大草坪上带领大家放松身心,体验内家拳的魅力,享受着微风送爽、百草幽香。 

此后,陆陆续续收到好几位同学对我教拳的感想和致谢文,很感动。我师父肖力行老师一直说教学相长因此,我更该感谢你们。为让你们多少能学有所获,虽能力不济,还是勉力写了些建议,相处时间太短,不能照顾到每位同学,还请见谅 

琴瑟合鸣的兴韬夫妇:我从你们对拳的喜爱中感受到了“追求”,这也是几日来我对你们指点略多一些的原因吧!不过我想在练拳上给贤伉俪共同的两个字:“适宜”,练拳当于身体、年龄、气候、环境、心绪等等相适应,这是我学拳第一天起家师就特别强调的,过犹不及。 

皆是一表人才的刘家父子:我想通过练拳可以带给你们二位最大的收益就是“放松”,但放松的实质却各有不同。刘爸爸气宇轩昂,常常呈现的状态是外紧内松,内心已然修炼到了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境界,但身体形态可能由于早年站军姿的习惯,往往会不由自主的“端着架子”。内家拳可最有效的使身体舒展开来。刘公子谦逊守礼,家教极好,却略显拘谨,我想恐怕还是与内在的自信与练达有些关系。内家拳对你是很好的滋养,有百利而无一害。

兰馨:你的性格是我最喜欢的,爽朗明媚,随性自由。有时我好想能像你这样:爽快的要求,干脆的拒绝!我学不来,只愿你一如既往,快乐率真。学拳,于你只要两个字就好:“喜欢”,呵呵!

萍:你已经很优秀了,不用太在意完美,就像打拳,“舒适”是我想给你的两个字,舒适感会让你更优雅。我觉得你家闺女最大的特质是灵秀,也是你教导有方。多给她自由成长的空间,她会更开朗动人。 

庄子:你的情深义重让人感动的同时又莫名的感伤。我想,也许只有内家拳才能让你真正的“释放”。在释放的过程中,你的身体和心灵会逐步趋于平衡健康。 

平平:你看上去似乎并不十分出众,实则却非常特别。我现在还说不好,不如先不说。好在你在上海,更方便交流,但愿有一天我能走进你的内心,也让你真正喜爱上水浪拳。 

侃希:你是特例,越想说些什么越觉得心里没底,我们慢慢来,好吗? 

美琪:你答应过我的,我要读了你的作品之后才好更了解你呀!哈哈! 

写这些是我对大家的一点心意,若能对一、两名同学有些许帮助,我将十分高兴,如有“乱弹琴”之处,也请各位原谅。 

再想给大家写点我对拳艺的粗浅感悟,也许会对大家今后的学拳有所裨益。

 

拳与诗

    诗佛王维有首《终南别业》,诗中有句特别有禅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呢。我有时觉得水浪拳便是这句诗最好的写照。王维某日轻舟泛水,随波逐流,不知不觉间已是到了水的尽头。既已无法前行,便索性悠然安坐,此时抬头望天,忽见白云飘起,于是豁然开朗,从大自然中领悟到了生命的本真。原来水即是云,云即是水,只不过是同一种物质因时空的转换所呈现出的不同生命形态罢了。经历了人事,变换了时空,开悟便迎来另一番光景。 

    这句诗读来又透着清冷幽邃,让我想起了师父打水浪拳时的眼神。也许当年水浪拳的创始人或也是在练拳练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境界,方才有了水浪拳的诞生。

    经师父校正过的拳法总论开篇曰:“心意本无法,舒卷随心意。无法得自然,循环适化机。”水,未见其形,而无所不能形;云,舒卷随意,而飘逸中浩然有骨。水与云,在大自然中交替变换着自身的形态,时而流淌在大地,时而傲然于苍穹,飘忽随心,变幻莫测。水浪拳便似那行云流水,滔滔不绝,绵绵不断。一招接着一招,一式推着一式,水穷之处就是那云起之时。拳中的起承转合有时就如同行文作诗,“转”很重要,很多人练拳一生,偏就是“转”不过来,逢转便断,而只有“转”好了才能做到“屈伸无断继”。

 

动与静

    水浪拳的六十六记拳名是所有套路拳中取名取得最值得玩味的,第一式“停车问路”就起得极妙!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被满山枫林所吸引故而停车观赏,待坐定凝神后,忽觉眼前的霜叶竟比二月的春花更为红艳。拳打到极静时,人对周遭的感知也会变得极敏锐,见色更浓,听音更密,闻花更香......念起“小杜”为《孙子兵法》做的那些批注,这句诗读来意味更深了。 

    “停车问路”就是在动中求静,在静中感知、静中思考、静中蓄势。打对停车问路,以意导气,才是真正进入水浪拳的行拳状态。

    师父曾专门为我讲过“动中求静”的道理。武学上究竟是“动中求静”还是“静中求动”,一直以来是各家争议的话题。而师父则为我道出:“静中求动”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对人体而言,只有“动中求静”,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静中求动”。这其实很好理解,人只要一息尚存,其心跳、血液、气息、各器官的运行就不可能完全停止,人体本身就是处于运动状态的。人通过睡眠得到休息,入睡便是在“动中求静”。人通过打坐、参禅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不也是“动中求静”吗?打拳无论是为技击还是健身,都是一种动的状态。然而,动则易生乱,故要在动中求静。 “求静”,一来要能在一定强度和速度的行拳过程中凝神静气、气定神闲。二来是要能在紧张、激烈的技击中处乱不惊、保持冷静。三来,是为了达到动态平衡、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起式的“停车问路”就是要让你找到“动中求静”的感觉,“动中求静”是师父在拳理上为我讲的第一堂课,也是我给“复旦国学精粹专题班”的同学们所讲的水浪拳第一堂课! 

拜师之日我即已立下誓言要为国术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既已立志,自当践行,能做便是福,做得好就是慧。 

衷心希望同学们能与我共同修习,携手获得这份文武双修下的福慧双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从五湖四海来了又回,却心相系,情相牵。待那团圆日,坐而论道,把酒言欢,不亦乐乎!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6/10/2 1:21:40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5/15 18: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