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学而优则师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六合八法拳论坛学而优则师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0 | 点击数:954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学而优则师
晓舟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团长
发帖:937
经验:1517
金币:1517
注册:2012/3/20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学而优则师

学而优则师(一)

 

师父收我为徒时对我提出了一个要求:“学而优则师”。我到井系来做主教练教大家拳,正出于这句话。这里的“优”并不是说我已经学得多么好,而是讲通过几年跟随师父学习,自己学到了一些东西,有了一些心得,学有余力,则去帮助后来者,彼此教学相长。

在井系分会二期班的开班仪式上,小凌老师对在座学员也提出了“学而优则师”的要求。小凌老师说:“我来这里指点你们,委派教练教你们,大家说我无私。但是,我要向你们说清楚,我是有私心的。我的目的是要培养一批真正合格的内家拳老师。中阳在一期班开班仪式上给我敬酒说:‘祝小凌老师把内家拳发扬光大’。我马上纠正他说:‘我是做传承,发扬光大要靠你们’。因此,你们到这里来学拳,首先要有‘学而优则师’的志向,否则,根本不必要浪费彼此的时间。”

既然,小凌老师已经把话说清楚了,那我们来学就应该达成这样的共识:学而优则师。不仅自己要把拳学好,今后还要去做老师。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拳教师。唯有如此,内家拳才能代代相传。

有鉴于此,我愿意将自己从拜师之日起这五年来为“学而优则师”所做的努力与大家分享,真诚地祝愿你们能够借鉴我的经验和教训,在更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收获!

 

我将循序渐进的就三个专题:如何学拳?如何当助教?如何教学相长?分三篇向大家逐一汇报,共同探讨:

 

 一、如何学拳?

 

我跟随小凌老师学拳,达到师父给予的“水浪拳满师”的评语,迄今为止在师兄弟姐妹中时间是最短的,但却也是最“作”的。回头来看,时间短是因为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比较善于学习。而“作”是因为当初没有建立好的学习心态,不懂得如何“循师道”。

首先讲循师道,中规矩。师父曾用三字经的方式为我写过一篇学习水浪拳的指南,其中有一句“循师道,中规矩”。 “循师道”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确实有点陌生。从小学到大学,老师基本上是学校安排的,不是自己选的,更不要说“程门立雪”去求的。原非出自本愿,自然少了一份“敬师”。另一方面,学校里大部分的老师也只将此作为一种职业,而非使命,本身也少了一份“自敬”。我此前不懂得“循师道”,现在想来应该与学校教育有关,倒不是给自己找借口,“师不存,道焉附”?

然而,这里却大大不同,师父是自己拜的,拜,本就是对师的敬服,对拳的向往。既然已拜师,自然要循师道,这才叫“就有道而正焉”!学拳首要的就是循师道、中规矩。认认真真按老师教的去学,中规中矩按老师教的去练,不走弯路,便是捷径。有了这种学习态度,就能学得顺遂。

其次,要勤记录,多思考。将老师每一次的所传所教,结合自己的问题、心得、体悟用笔记录下来。其实这是一种最直接和最简单不过的学习方法了,任何人都能做到。然而,所能达到的效果却是多方面的,既有利于检验当前的学习情况,方便复习和总结,也有利于自己今后的温故知新。同时,还能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以前,师父教我的时候,我每次都会写学拳小记贴在我们的论坛上。如今,师父教新学员,我也经常在新学员上传的学拳小记后面跟帖关于温故知新的感悟。我也希望我们井系的每名学员或每个家庭每堂课后都写一篇学拳小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贵在真实。其实,小记既是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供同学间交流的作业,也是一份对老师教学的尊重。

还有,就是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小凌老师从拳里总结出“明是今非”的道理,讲给我们听,弥足珍贵。随着我学拳的深入,对“明是今非”这四个字也有了越来越深切的认同。今天我打拳时,对某记动作,或者某句心法有了新的体悟,深以为喜。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对之前的关注点会发生变化,又体悟到了新的东西,觉得原来所见并没有多少值得高兴的。此类情况,在我这几年的学拳过程中屡见不鲜。“一层功夫,一层境界”,只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就会得到超越以往的体悟,更上一层楼。

上述是我就自己如何学拳总结出的三点,也是自己这几年来感受最深的三点,与大家分享交流。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6/11/5 15:29:10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5/6 21: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