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12月24日学拳小记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六合八法拳论坛12月24日学拳小记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15 | 点击数:2693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12月24日学拳小记
刘运杰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68
经验:99
金币:99
注册:2016/11/2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12月24日学拳小记

 

学拳小记

1224日,继续在源深体育中心学拳。首先对三位老师在这个众人休息游玩的时刻来给大家教拳表示谢意,小凌老师不辞辛劳,要连续两天上课,晓舟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贺卡,特别是王老师连夜从深圳赶回来教拳,这种坚持、细致与敬业的精神让人钦佩、值得学习。

王老师首先检查了大家的“学习成果”,指出了我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在“停车问路”左转后,双手下压时,上身不动而不是屈膝下沉,只有当双手重叠回撤时才屈膝;第二,第一个“临崖勒马”刚开始的右掌出去后,掌心朝下不是朝前,同时手腕放松,试了一下,果然不一样,轻盈的感觉多了一些。

在请教小凌老师踩步动作时,小凌老师指出我踩步过于僵硬,似是而非,并亲自为我示范。其中,我存在的问题,动作3时,弓步后腿不直且步幅过小;动作2时,有身体摆动撅屁股的问题,上身要正直;动作2时,脚尖朝前不是朝下,置于脚踝位置;转身时,穿掌后直接是动作1而不是动作3。最重要的一点,是先求形似或者神似而不用力,力可能会自然而来。

最后,分享一下“鸿雁双飞”的内涵。王老师讲,小凌老师一行专门去鄱阳湖观察过鸿雁,鸿雁分雄雌,雄鸟体形较大,雌的小些,当在育雏时,雄鸟捕食归来,雌鸟家中守候,此时雌鸟起飞,同雄鸟翅膀相碰,相依相偎,绕巢飞翔一周,显得兴奋、幸福。“鸿雁双飞”这一记拳要打出这种感觉。

本次学拳,收获多多,再次祝愿三位老师圣诞节快乐!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6/12/25 23:27:21 IP:已记录
刘侃希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52
经验:80
金币:80
注册:2016/10/10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Re:12月24日学拳小记

2016-12-24  

这次看到小凌老师,觉得老师面有倦色,看来老师最近比较辛苦,请小凌老师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

我把小凌老师上次指导的拳打了一遍,老师说我这次打得不好,没有达到他期望看到的程度,他分析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一个是没有认真练习,一个是学得内容太多。我说我每天的练习程度是一样的,没有偷懒,老师说那就是上次教得太多了,消化不了,要放慢一点进度。我后来又细想了一下,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上次下课后没有视频可以回放来反复学习,我的记忆力有限,记住的东西不多,所以很多地方忘记了。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大约有视频可以反复看比较重要,可以让我回忆起来当时老师说了什么。但是全依赖视频也不对,还是要在学习的当时把脑袋调动起来努力记忆。我这次上课的时候,就努力用了一下脑子,感觉记住的内容印象深了一点。我想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一个是按照老师说的,放慢进度,每次少学一点,第二就是回去再多加练习,如果有视频那是最好,没有视频,有了这两点,也应该不那么差了。

 

小凌老师这次指出我的几个大问题:

1)老师说我川流不息之前的一记打得最差,右手的动作多了一记,应当先是左手伸向前,然后右手回来。我是右手先向前的,这样就会多穿插一次,显得乱糟糟。

 2)伏虎听风后右手直接穿下左下方然后拉高到右肩膀上方,并没有身体先往左后方退一下再扭过来的动作。

3)声东击西以后的方位不对,应该跟之前的声东击西正好反一百八十度,再来半记声东击西,在快要结束的时候接上青龙三探爪。此处是声东两击西,青龙三探爪。我之前只打出了一记声东击西,第二个半记完全没有打出来。还有记得打青龙探爪时,手指要象爪子。

 下课前听了小凌老师对同学们问题的回答,感到很受教育,获益非浅。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对于何为“为己”的解释。老师说,内家拳是文化,中国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的基础是修身。为己就是修身,是修炼自己的德行,是和儒家文化的要求一致的。修炼自己的德行和他人没有关系,是自我提升自我升华的内在诉求。

 感觉这个课后答疑的环节非常殊胜,我们可以亲耳聆听小凌老师对很多大是大非问题的精辟独到见解,对我们的见识、眼界、思想境界的提升有很大益处,又充分体现了我们水浪拳文武双修的特点。十分感谢小凌老师给我们这样的教益!就是老师站着讲了一个多小时,本来就很疲劳了,下次不能让老师这么累了。

 

这次要请教老师的问题:

我现在打拳,一般打第二遍的时候,可以感到明显的气感,在很多动作处都有体会,一个月前的气感一般出现在两手靠近的动作,比如停车问路,比如第一个临崖勒马后,右手压向左手的时候。现在感到有气感的地方更多,比如注坔贯月,向上伸起的手也感到有气一起往上伸。比如五云捧月,有时也感到两手之间捧了一团热乎乎的东西。这些热热的感觉,让我很喜欢,很舒服。但是往往在下一次打的时候,到同样的地方气感又不见了,不仅颇为沮丧。我的问题是,这个气感在同样的地方不出现了,是不是意味着此次我打得不对了? 还是可能我很想重复同样的气感,反而气就不来了?这个气是自然而然来的吗?气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念来或者不来吗?

 

                                                    刘侃希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6/12/26 16:59:19 IP:已记录
柏伟磊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50
经验:66
金币:66
注册:2016/11/2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3

Re:12月24日学拳小记

12.24学拳小记

1224日,天气渐冷,我们按时在源深体育场进行了二期班第五次课程。先要感谢王老师,为了教拳,隔夜不辞辛劳从深圳赶回,第二天一大早又赶来给我们上课,还有小凌老师和晓舟老师,从无迟到,永远充满耐心的讲解,让我深有感触。老师们的坚持和自律,即是内家拳精神最好的体现,每一次授课,教的不止是拳,更是做事的态度和精神,这同样是我们需要学习和传承的。

课间,王老师给我们讲解了鸿雁双飞这一式的要义,鸿和雁一侧翅膀相搭双飞归巢,其意境之美,动作之恰,要尽量体会和打出来这种感觉。真是充满了美感的拳法,无时无刻不在体悟天地万物的规律。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鸿雁双飞。”

路径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鸿雁双飞一式的双手和双腿方向保持一致,松肩坠肘,双腿丁八步,重心前三后七。

2、鸿雁双飞之后一式,手掌从胸前自下而上提起,再两手心相交后伸出。这个手掌上提的动作需要好好体会。

3、孤雁出群这一式,需要注意两手的手型和方向。

4、孤雁出群后一式,右脚上步,右手掌向上翻到左手虎口上,需要注意右手掌架在左手虎口上,不能太超出,也不能缩后。

5、十大形踩步的动作,31的时候,右手虎口一直是托在左手手肘处的,在动作中不分开。

6、踩步3动作打出去的时候,需要注意有一个胯部下沉的发力动作,感觉自己目前还打不出来,需要多练习。

在课后的问答环节,小凌老师非常认真的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同时指出,这样的方式很好,问、答、记录,是历史上没有的,不但有利于大家提高,更有利于后人的学习。老师也鼓励大家,不要怕问错,同学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尝试去回答,不要怕答错,所谓互教,就是从对的和不对的两个地方互相学习。

在上一次课后小记中,我问“在路径上,是不是需要多从实战和技击的角度去检验动作的准确性”,老师说,是这样的,因为水浪拳是有实战性的,但是问题本身不够准确,因为路径和技击是两个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先练熟路径,不要有太多杂念和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因为我们是完全没有实战经验的,根据自己想象做出来自以为更潇洒更有效的动作,其实在实战中,可能完全是错误的。所以先按老师教的学好路径,就是模仿,小孩子像一张白纸,你告诉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不太会有自己乱想的动作和习惯,模仿动作更像,这样学路径反而更快更有效。

在回答清怡关于十大形是从谁传到谁的问题时,小凌老师提到,拳是自己的,其实没有一个人的拳是会和老师完全一样的,同样的,每个人都有局限性,所以应该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师承是要知道的,但也不要过于迷信老师。仅此一句话,我觉得小凌老师真乃当之无愧的大师!

辩证法告诉我们,要尊重经验主义,但是不能丧失怀疑精神。尊重经验主义的好处在于,有利于抓住在复杂系统中已经形成的部分相对简单系统,有利于控制复杂系统,防止复杂性过度发散,从而崩溃。而怀疑精神的好处,在于能够让作用体自组织、自催化、从而不断焕发生命力。就拿内家拳来说,如果只是因为是老师打的拳,就不假思索完全照搬,那如果老师打错了,岂不是一路错下去,这样的传承,岂不是糟糕至极,就拳法本身是永远无法进步,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拳法本身,注重内家拳所倡导的精神和自身的修为。在学习和体悟的过程中,要多从科学和客观规律的角度去思考,去求证,才能称之为为己而练。

另外,小凌老师还强调,拳首先是体悟,实际是要锻炼出来的,作为初学者,现在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到不顺畅、不舒服,不代表动作不对,只是你的功力还达不到,在不断的练习中,是可以进步的,切不可一开始就加入过多的杂念。

现在回想,看到小凌老师在《内家拳和外家拳之区别》一文中提到的,内家拳需要一辈子修行这句话时,当时只是认同这个理念,而随着自己开始练拳和学习,越发感到一辈子修行这五个字的厚重,唯有拾级而上,修行。

问题:请问老师,我打踩步时,前脚有意去扣裆的时候,感觉屁股会有点撅起来,是因为胯部不够沉吗?不知道怎么改进。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6/12/28 11:10:56 IP:已记录
xiejianxiong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67
经验:83
金币:83
注册:2016/11/15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4

Re:12月24日学拳小记

12/24

源深体育馆.迟到

今天跟王国燕老师重学了摘星换斗的后几式经鸿雁双飞,闭门推月至孤燕出群.个人体会及要点如下

1.     鸿雁双飞前一式,转身双手自上而下,至小腹前,左手压在右手上,然后双手提起,同时换位,右手换位在上,左手在下,双手上提至胸前,再向身体两侧伸出双手,同时身体左转45,斜身,双脚身体两侧跨出,打出鸿雁双飞.脸看向左手,身体面相东南.,

2.     鸿雁双飞要点,重心前三后七,双脚成丁八步.鸿雁双飞的意境参考柏会长的小记^_^

3.     然后左转身体,身体靠向左脚,同时右手翻掌,掌心向后自下划向小腹,再上提,左手也同时回收胸前,双手交于身体正中正前,右手再翻掌,双手手心相对,然后右手再往前伸出,左手回收至腰侧,左脚单立.后一式就是打出闭门推月

4.     孤雁出群:左手手掌心朝外,虎口向上,右手虎口压于左手虎口上,掌心向上.

5.     踩步:第二式右脚略离地,脚底与地相对.

 

课后答疑,感谢小凌老师每次课后都不耐其烦,耐心的一一解释回答每个人的问题.想起有一句老外的话:对别人有耐心是关爱.我想这不仅仅是关爱,更是老师修行的结果吧.

个人感觉,我们学东西都有一种定式的思维模式,就是首先了解概念,理解精确的文字定义.特别是学理工课的,以前读书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要了解概念,概念解清楚了就懂了,理解了

但学拳就不一样,有的有名称,有的没有名称,一个招式不容易用文字去定义,就算有名称的也不是仅靠名称的定义就可以打出正确的招式,更何况一招一式的内涵,意境.所以就是小凌老师所说的要靠体悟,体会和悟性.那如何体悟呢,我想就是坚持不断的每天练习吧,然后有疑问,体会就请教老师,向老师求证.

关于老师说的学拳,原先不是特别理解,特别是想到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就话以前在学校里上政治课是个政治老师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大加鞭笞的.最开始对为己的理解就是学好拳,练就一健康的身体.后经老师解释才更深一层次了解,为己老师的意思是就对自己的修行,通过学拳来修行自己,也许从这个层面来讲就能更好理解小凌老师说的中华武术也是中国的文化的含义.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6/12/28 15:01:08 IP:已记录
陈清怡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营长
发帖:329
经验:611
金币:611
注册:2016/9/25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5

Re:12月24日学拳小记

2016-12-24 学拳小记:

因为要编写“入门必读”的原因,和不同的同学聊天说到了水浪拳和十大形的传承问题,因为老实说这两种拳在社会上知道的人不多,大家对此都非常陌生。和朋友、同学聊天,说我在练习水浪拳。大家都会楞半天,等你说出下半段 — 这是个什么拳?来自哪里?和太极等有什么不同吗?这时的我往往语塞,只知道是内家拳的一种,还不错,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带着这个疑惑,所以问了一下小凌老师,拳的传承问题,想想也好在以后的“入门必读”里面有个交代。

 

对于这个问题,小凌老师建议我去看一下陈德楹的《献芹记》一文,说自己的想法大概在文章里面都说了。

------------------以下为《献芹记》摘录内容 -------------------

这次再向小凌老师建议:以你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修为,何不熔心意六合、六合八法以及曾经研究过的其他拳术于一炉,自创新拳?

 

小凌老师的回答是(大意):没有一个武术教师可以把自己复制成自己的师父,用功再勤,悟性再高,你的造诣也总是只能差于(比比皆是)、或者优于(凤毛麟角)而不能等于师父,同理,一个武术教师传给后人的拳,比之前人传给自己的拳,是不可能原汁原味、一模一样的。因此,一个武术教师,再怎么高明,只要不图虚名,把自己的平生所学、独到体会(如果有的话),融汇到自己传承的拳中,或深或浅地打上自己的烙印往下传就行了。由你传下去的拳如果胜过你当初学到的拳,让学生受益于你比你受益于你的师父还多,就已经是对武术的难得贡献了。那不就是提升的创新吗?祖师、宗师、大师、胜任的教师和不能胜任的教师的区别就在于此。能如此,何须另起炉灶?不能如此,自创新拳有何意义?

--------------------------------------------------------------

同时小凌老师还进一步做了解释:“学拳和教拳过程中,没有一个学生的拳是和老师一模一样的,那么所有的拳,经过你的学习,经过老师按照你的特殊的要求给你指点,学出来后,要么超过老师,要么不及老师。那你说这个拳是谁的?是自己的!(所以,对于拳的传承,)我从不计较,只是一个代号。卢老师告诉我,他的老师叫袁凤仪,袁凤仪的老师叫买壮图,那么其他我不知道,他没跟我说。我不打听,也不要知道,(因为)我不是历史学家,我是拳术家。而且这些记载口口相传,多少是真,多少是假,我不知道。到我这里,我只对自己(教的拳负责),因为他在我这里学的。因此,不管是谁,拳都是自己的!”。

 

结合小凌老师的解释,原本就想结束了。不过还是狗尾续貂一下,谈谈自己的理解吧。我的理解,作为学生,访师学拳,是为自己学拳受益,传承的是老师的拳术,而不是师承。为师者,实为教授自己所学之拳艺,也不是师承。所以,只讲师承而不知拳艺,就有些舍本逐末了。那么,师承之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老师说过为止,也就不去攀缘附会了。

 

附录:

小凌老师解释怎么“沉肩坠肘”。

[晓舟教练]沉、坠是自然而然的,非刻意为之。沉肩坠肘是通过练内家拳练出来的,需要严格按照老师所授的正确方法,持之以恒,一层功夫,一层境界。

[王国燕教练]:初学者一般是不能认知自己动作做得对不对,需要老师帮他纠正,只要能够按照正确的要求做,一时做不好,能努力朝正确的方向去练,从形像到神像,就能自然做到沉肩坠肘。

[小凌老师]:王国燕(教练)回答的问题是很对的。如果跟了我学,一定是沉肩坠肘的。(其后小凌老师示范了沉肩和坠肘2个动作,这里没法具体描述,略过。)

[此帖子已被 陈清怡 在 2016/12/28 22:55:40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6/12/28 22:52:57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5/4 21: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