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17-01-07学拳笔记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六合八法拳论坛2017-01-07学拳笔记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12 | 点击数:2225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2017-01-07学拳笔记
刘侃希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52
经验:80
金币:80
注册:2016/10/10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2017-01-07学拳笔记

学拳笔记,2017-1-7

今天还是在源深中心三楼学拳,外面雨下个不停,但是大家都来了,三位老师更是提前到达,风雨无阻,是我们学拳人的榜样。

今天小凌老师先看了我上节课学的拳,指出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第二记声东击西,我动得太过了,身体摆动幅度过大,身体应该保持中正。然后又指导了我接下来的几记拳。下面的几记我的毛病很多,丹成九转之前的动作,身体不要向前弯下去,始终保持中正。一个闭门推月后面转身出右手的动作,要记得是用肩膀把手臂挥出去,不是用小臂挥,这个发力点和势头要掌握。驽马回头的时候下巴要抬一点,然后就是抱瓶落砚之前的几个退步同时挥手的动作,我做得特别不好,小凌老师反复示范了几遍,我当时也跟着可以打出来,但是自觉还没有真正掌握,一不跟着老师就打不出来了,需要回家后多多练习,找到感觉。顺水推舟第一记后面,一个右腿上前一步的动作,要想象是先把敌手推开后再向前一步给他有力一击。

课后是小凌老师的答疑时间,对我提出的关于气感的问题,老师说这个气用科学语言来说,就是“径流量”。身体好的人,径流量大,身体有问题的人,径流量小。我这个人身体不是太好,本来径流量就很小,练拳带动气血流动,只要增加一点点径流量就很明显,所以我就能有气感。但是对伟磊那样身体很棒本来径流量就很大的人,练拳现阶段增加的那一点点径流量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他不会象我那样感觉到气感。所以对于气感不要以为多神秘多高深,并不是有气感就是有功夫,是身体的一种自然反应而已。对于我问的气是不是可以受意念控制,老师用一个比喻来说,老式的解放牌卡车,发动的时候需要人力拼命摇动一个手柄,几次三番去摇,才能咔咔的启动发动机,但是现在先进的小汽车,轻轻一按钮瞬间就可以启动。这个就好比人在练功的不同阶段,当你练到一定程度,瞬间就可以把气调动起来。

可惜后面的问题解答我没有听到,因为我要赶长途大巴提前走了。希望在同学们的笔记中看到。

                            刘侃希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7/1/11 22:30:31 IP:已记录
陈清怡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营长
发帖:329
经验:611
金币:611
注册:2016/9/25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Re:2017-01-07学拳笔记

2017-01-07 学拳小记:

最近,在论坛的媒体精选里面发现有李道力老师、卢桂耀老师等老前辈的六合八法拳视频,颇为惊讶,一直以为老前辈们的拳因为时代的原因,并没有留存影像资料。因为链接已经失效,所以怀着好奇的心情上网搜了一下,结果吓一跳,原来六合八法拳的各家视频有这么多!

 

 而且各家都打法不尽相同,拳同名,路径却似大相径庭,鱼龙混杂,实在是分不清楚好坏对错。不过人家的拳,也不去管他,但是小凌老师的水浪拳和李道力老师的水浪拳感觉路径上也有差异,实在是有些费解?于是趁着机会问了小凌老师2个问题,一个是历朝历代不乏武学名师、大家,为什么没有像诸子百家一样,留下一套武学典籍呢?以至于后人在书海中无从分辨。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会感觉李道力老师和小凌老师的水浪拳有差别呢?

---------------------以下为小凌老师的回答 ---------------

[小凌老师]:(是不是经典)会知道的,你打了以后会知道的。拳书是怎么来的?是他学了以后,打出来有所心得才有的,那么你一定要打出来。现在我们所有人问的问题,往往1+1不等于2,因为他没打拳。自己以为问出来的问题高明的不得了,其实糟糕透顶。

 

(那么,为什么武术没有如同诸子百家那么多经典呢?其一、)诸子百家,他是皇帝提倡的,所有东西不要离开时代背景,懂没有懂?她是中国文明的一种结晶,以前没有的。你凭什么好做官?就是皇帝提倡的,你必须要弄啊!因此就可以传下来。而且以前没有电脑,传、传、传,口口相传,(有些偏差,)有人读通了,发现不对,他修正一下。又有偏差了,再修正一下。武术不是皇帝提倡的,(所以不易传)。

 

第二个,有所心得的人,他能说,(但)他写不出来。还有一个有所心得,它来之不易,往往保守啊!以前教拳不是这样教的,武术教师是请到家里来的。他学的很不容易,他就保守。

 

拳术的文章出问题的,大多数不是武术老师写的,是武术老师叫一个文人写的。这个文人呢,武术不懂!文化呢不是不好,也不太好,一定是个不第秀才。如果他上去了,还要写这个做什么?他去做官了。因此他写的东西呢,往往是有问题的,然后写的又是神乎其神、玄而又玄!武术是什么东西?武术是“质”!武术又没有虚的东西。他写的虚了吧唧的,后面的人看不懂,觉得很缈。我说的这还是一些“经典”的拳书,都有这些问题,更不要说其他了。

 

(那么,和李道力老师拳不同,)其实是一样的,只是你还没到这个地步,看不懂!如果你们打下去,都一样!但是又有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呢?他年纪大了。因此呢,你们去看一看,我写过的叶大密老师,我去看他的时候,他就跟我说:我老了,气血衰退了,打的是老年拳。我另外叫个学生打给你看,懂了没有,这就是老师!但是,我们以前的人(拳师),没有叶大密老师那么好的(物资)条件,他是以此为生的,他会说我打的不行的吗?他只会说就是这样的,要不怎么赚钱啊!我现在在还原历史!小凌老师会和你们说,我以前这样发劲,我(现在)不发了,你们以后发。要是以此为生的,他会这么说嘛?只会说,我行的不得了,就是这样的。他打不动了,怎么教拳?当然说那样不好,这样打好,他好收钱!

 

(因为没有好的典籍,)那么,好多人练到了一定高度,来找我,请我吃一顿饭,就是为了听一两句话。他追求了好多时间,搞不懂啊!很简单的问题,回答他一下。哎呀,就明白了!

----------------------------------------------------------------

听了小凌老师这么解释,对武术的流传有了一些些的认识。同时,对同拳不同样大概也有了一点想法,在此略述一二。小凌老师曾说过,每个人的拳都不是完全一样的。那么,每一个人在学拳或教拳的过程中,客观上,有体质、形体、年岁的差异。主观上,大家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有的是为技击、有的是为健身,有的是为表演,有的是为谋生。那么,相同的一套拳,如果为技击,可能手脚要收得拢一些;如果为表演,动作就可能变得要夸张、幅度大一些;为健身呢,可能以舒适为度,蹲不下去,也不勉强。再考虑有意无意的漏掉的,改掉的招式,这样不同的人学打出来的东西,外观上就变的千变万化了。久而久之,可能也就形成了同一个拳的不同流派,所谓一枝散五叶,各有千秋。半夜的揣测,也许要贻笑大方了。

 

[此帖子已被 陈清怡 在 2017/1/11 23:56:46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7/1/11 23:55:45 IP:已记录
xiejianxiong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67
经验:83
金币:83
注册:2016/11/15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3

Re:2017-01-07学拳笔记

2017 01 07

源深体育馆

上次跟王国燕老师学到孤雁出群,这次是后一式起到野马追风后一式.学习过程中问题点及要点如下:

1.     孤雁出群后,双手回拉划个弧度再前出,右手上,左手下,心均向下,手指相对.身体呈右弓箭步.然后注意:右手探前,手指指前,左手手心向上,手指亦朝前,双手距离为前手臂的长度.(与摘星换斗前一式同,系搏击时抓住对方手臂)

2.     后一式,转身后双手自胸前交叉拉开于小腹两侧,注意:两手心向上,手指相对,至双手有沉重感再转身,双手掌心相对右手朝上,左手朝下,略重叠与胸前位置,然后右手上升,左手下动,身体同时慢慢直起.

3.     后一式要领:身体站直,略含胸,重心在右脚,左脚前出半步,略踮脚.双手前举过头,双手中指相对,双掌,双臂,双肩成一环状,路径贯通.

4.     然后双手左摆再往右推出,同时转身,身体成右脚在前弓箭步.此时双手前伸,掌心朝外,双手手指均朝左侧.然后右手自左手上划过前伸,左手翻掌,手心朝上,双手又呈抓去对方小手臂状(见第1)

5.     后一式重点:转身双手回收至小腹部后,再身体半蹲前探,致双手到膝盖位置,然后双手上下拉开

 

之后旁观了小凌老师对侃希的指导.又学得两点:1.闭门推月后一式右手划动时,以肩膀引导.

2.顺水推舟后再右脚前跨一小步,身体亦前靠,右手亦前探.其实战意义是当双方双手抓住彼此对方双手僵持时,这一动作可以主动压迫对方,迫退对方.

 

课后答疑

侃希向老师请教了关于练拳时的气感问题时我插入请教了小凌老师什么是气,气感到底是啥感觉.小凌老师回答还是径流量的问题,每人体质不一,径流量不一,有人易感觉,有人不易.还是需要多练,练到一定程度自有体悟.

小凌老师关于武学的成书,武学的流派分呈,清怡记录的非常详细,可参看清怡的小记.

 

问题:

网站上有两块1.凌氏心意六合拳  2.凌氏六合八法拳.有何区别?一个是水浪拳,一个是十大形吗?

一直想问,一直没问.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7/1/12 11:27:23 IP:已记录
shutjy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连长
发帖:188
经验:238
金币:238
注册:2016/11/26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4

Re:2017-01-07学拳笔记

<div>陶嘉严2017-01-07学拳小记</div><div>

虽然之前缺了2次课,但是在老师们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在2017年的第一堂课跟上了大部队的节凑,终于和大家一起开始练拳了。

在我们第二期学员学习过程中,我们一直会互相交流,大家对同一招式的理解都不同,在自己练习的时间里都会说出自己的体会。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水浪拳大部分招式的重心一般都是后面,而不是前面,一些招式也要求我们将背部挺直。

最近两次练习我们都是源深体育中心的3楼练习,要用到电梯,这里提醒一些大家,尤其是带孩子的父母们,想要电梯的门不关一定不能用自己的肢体去挡门,这个是非常危险的举动,正确的做法是按电梯内或者电梯外的相关按钮,宁愿错过一般电梯也不要用自己的身体去接触电梯门。

最后提一个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大学同学的孩子,今年21个月大,孩子脾气非常大,生气的时候喜欢摔东西或者出走,家里的电视机已经被摔坏2次了,有一次和外公生气,说了几句就开门往外跑,吓的外公赶紧给妈妈打电话,同学夫妇对怎么教育这个孩子也有点头疼,所以想请教各位师兄师姐和老师,这样的孩子在平时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
</div>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7/1/12 18:57:42 IP:已记录
刘运杰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68
经验:99
金币:99
注册:2016/11/2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5

Re:2017-01-07学拳笔记

学拳小记

    17日,2107年第一次学拳,天空中飘着毛毛细雨,三位老师和众多同学都来到源深,人来得比较齐,新年新气象。

    王老师先让大家打一遍上次学过的内容,各人按照自己的节奏行拳,小凌老师也过来看我们打拳。结束后,小凌老师指出有几个同学打得不错,小陶能跟上节奏,更加不错,其他人怎么样,你们心中有数。我心想,最近打拳没有前段时间用功,需要努力了。

    王老师带打一遍后,然后教授后边的动作。从孤雁出群后边的第二个动作开始,左右两手同时翻转,手心相对,仿佛抓住别人手臂,以左脚为轴,旋转270度,双手在胯部交叉,然后缓缓拉开;感觉双手有沉重感后,右脚向内侧提起,旋转,拧步转身,屈膝站立,两手相合,右上左下,左右分开,左右两手垂直穿掌,身体随着穿掌而直立,右手到顶后向下穿掌,左手相向而行;侧身后退一步,双手抱球,注意要收胸;双手向左画弧,向右推出,左脚侧伸呈右弓步;两手交叉画圆,再次转身,两手相合,后拉至腹前,送出后呈左弓步,上下分掌;双手向左画弧后转向右,同时起右脚摆在左腿前,尽量露出右脚底;收右脚放侧前方,虚步,两手上下抱球,右手在上。

老师的指点:

1.       王老师指出:贴纱垂帘这一式,双手不应前伸太长,应做到曲肘,后来改正后再打,自己感觉好多了。

2.       小凌老师说:孤雁出群后边的第二个动作,双手重叠这一记,可以尝试发力,但发力不宜过猛,有这个动作就可以了。在虚步抱球的时候,收胸,要兜圆,这样长时间练习,可以气达百汇。

结束时,小凌老师跟我讲了浩然之气与浩然正气的区别,首先,浩然正气从语法上不通,浩然之气更贴切;其次,浩然之气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养磨炼获得,是个动态的东西,今天你有,不注意修身的话,明天就没有了,提醒我们要警醒;最后,浩然之气包含敬意,这是我从论坛里小凌老师的解读中得来的,对人要敬,对事要敬,恭敬之心才能养得浩然之气,我深以为然,并努力践行之。有此敬,对上级长辈无轻慢之心,对同辈无傲慢之意,对工作无敷衍塞责情形。

最后,借用小凌老师赠予建军的话共勉: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7/1/12 22:32:56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5/4 14: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