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心意六合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5 ) --- 凌门才子朱全弟先生力作《男人之歌》隆重出版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521 )
作者:于一碧诗 [此帖子已被 于一碧诗 在 2013-3-18 20:53:27 编辑过]
作者:于一碧诗 热烈祝贺全弟师兄精选散文集《男人之歌》出版!!! 该书一出版,他拿到第一本样书,即签上名,送给小凌老师。 答应等第一批书到了,带些来送我等,坚决不让我们买。 ![]()
![]() [此帖子已被 于一碧诗 在 2013-3-18 20:55:28 编辑过]
作者:天阙 先睹为快,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读这部书,精彩纷呈,掷地有声,味道十足。 全弟是我团队的骄傲! 相信阅者都会爱不释手。 给全弟提一个不情之请,下次书到了,先留一本给菠萝,算替我向她表示感谢。 再留五本,给晓舟,碧诗,科臻,晓庆,芳芳。谢谢他们对这次网站水印的努力和关心。 另外,有需要者可在十天内向秘书长提出来,请全弟先后一并解决,我先替大家谢谢全弟!
作者:王国燕
作者:晓舟 书名就不同凡响,使我不禁想起骅骝哥哥发表过的一篇文章,和全弟师兄所用的笔名。 真想感受一下,此书中究竟包含着怎样的一种属于男人的旋律?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13-3-18 22:11:41 编辑过]
作者:晓舟 仗着有师父、秘书长的前贴“撑腰”,我也想请全弟师兄能否给大宁公园、人民公园、中山公园的联络官留一本您的书?先谢谢了!
作者:菠萝劲取
作者:xiaozhen
作者:fkz 感谢小凌老师和凌氏团队的厚爱,能拥有一本朱大才子的签名散文集,不仅能有机会拜读学习以成就真男人之梦,更是深切体会到了团队的凝聚力和精神纽带。 期盼中... ...
作者:cxqd 恭喜!!!
作者:仁者无忧
作者:天阙
《男人之歌》凡175篇,皆精品。是全弟的历程,也道出我的好多心声,日后当不离左右。跋可见全书一斑,以此奉上。 跋 这是我的第一本个人散文集。 自小喜欢看书,靠了在上海机床厂工作的大姐从厂图书馆借出来的书,竟然就此爱上了文学。随后的日子也可以预料,我不知天高地厚,喜欢“创作”了。 我最初是写诗,不唯自由诗,还热衷格律诗词。但是正式发表作品,却从小说、报告文学开始。及至到了报社,时间紧,才忙里偷闲写了许多散文,如果它还算是的话。 这本集子也收入了我早期稚嫩的作品,它不是一个作家的作品集,也不是一个业余作者的“自娱自乐”集,它是一个人的成长记录,抑或是一个老大不小的男人的经历。 以前只有自己知道,现在我也想让别人知道了,在情绪敏感、内心丰富的岁月里,写出了那么多伤怀、沉思、激越的篇章。于今回眸一瞥,唯有感谢生活。幸福和苦难,包括落寞,都是一种沉淀的财富。此生始信,文章作证。 在此,我要感谢新民晚报,它不但改变了我的人生,它还让我走过了那么多的山山水水。尽管我遗忘了许多,但是我总算努力地记住了一些,我深感祖国的博大和伟岸,我真心诚意地热爱和我一样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无论他们富有还是贫穷,殷实还是寒酸,漂亮还是难看,我关注和走读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我将一如既往地深情地热爱他们。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书不是“竣工”,而是奠基、开工。在未来的岁月,我将努力写下去,不敢说会更好,但是一定更深沉、有担当。 朱全弟,写于2011年11月21日 新民晚报 改于12月25日长宁家中
作者:晓舟
晚上收到全弟师兄的邮件,才知道原来今天是世界水日(3月22日)。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我们离开不水,可水对我们却一无所求。 按全弟师兄邮件里的意思,代他发此贴,今日事,今日毕,不敢怠慢。 全弟师兄说:谢谢小凌老师的照顾,特地请国燕秘书长开车来报社为大家取书。国燕秘书长今日很辛苦!谢谢她。 全弟师兄还说,他想表个态:凡凌氏心意门弟子索书,一人一本,没有任何问题。 (全弟师兄已留了他的联系方式,我会告知各联络官。)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13-3-22 23:54:16 编辑过]
作者:菠萝劲取 感谢朱先生赠书,更爱朱先生遒劲有力的亲笔签名。朱先生书中有一篇文章,名为:“有关名字”。关于朱先生的签名,还有一个小插曲,每每想起,总让我忍俊不禁:书拿回家后,婆婆翻开此书第一页,对我说:“他年龄比你小吧?”我当时愣了2秒,心想婆婆为何会有此一问,可能是看了照片的缘故吧。没想到婆婆接着说:“你看他签名下面,自称为弟。”哈哈,原来,婆婆误以为作者名为朱全。平白捡了个才华横溢的弟弟,乐得我半天没合上嘴。只是不知道朱先生肯不肯叫我一声:“菠萝姐姐?”
作者:天阙 摘自2013.3.30.青年报 [此帖子已被 天阙 在 2013-3-31 19:15:18 编辑过]
作者:天阙 朱全弟与他的《男人之歌》 作者 王唯铭 谈及朱全弟我会充满了情感。 多少年前,《萌芽》杂志笔会,我有幸也被邀请参加。那个夜晚,站立在浙江溪口雪窦寺旁,清风明月之际,《萌芽》的诸位老师欢谈正畅,倘若没有记错,他们应是曹阳老师,李其纲、孙文昌、魏威等兄长,师兄傅星其时远在北京中国鲁迅艺术学院深造,想来不在其中。 话题不知怎么地转向武术,于是,如我般在一旁倾听的人群中走出一个,星光下有些精瘦,却十二分精神,当下便将拳脚一路地施展开来,破空而去之际,势大力沉,猎猎生风。 众人当然十分兴奋,雪窦山上响彻喝彩之声,我更是惊奇,文友中竟然有如此专业的拳师!稍后知晓拳师大名朱全弟。那应该是我与全弟兄的初次相识,时间大致1992年光景。那时的全弟,因纪实小说《上海S·C ,总部在波士顿》而获《萌芽》奖了,也颇有名声了,不过,倘若让他回想,他当能记忆起1977年江湾五角场一边的建筑工地,彼时,因命运的不公他内心充满了悲凉,每天只是埋首扎着钢筋,一双手粗糙十分,“去食堂打饭,将手伸进窗洞,打饭的以为这是一双50岁老头子的手”。不过,伤怀的全弟也每天写自由体诗歌一首,他让文学抚慰灵魂,也在文学中发泄情感。而且,发泄不乏男性力度,这恐怕又与他热爱习武相关。 继续回望。 19岁那年,他清晨先吃一根油条,再喝一碗豆浆,随后从提篮桥出发,径直走到外滩,在师傅孙祖领、大师凌汉兴的耳提面命下,苦练其中的每一招每一式。最初是螳螂拳,继而是心意六合拳。持之以恒的习武给全弟带来什么?是富有斗志的精神?是阳刚气息的做派?总之,全弟很是男人。 自全弟在雪窦寺旁彪悍地打拳至今日,时光过去整整20年,这20年,无论做人和习武,全弟都有精彩绽放,这里就不一一地表述,我只说全弟作文,只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男人之歌》。 这是全弟第一本散文集,30万字,160篇文字共分五辑,每一辑堪称全弟的心迹袒露,每一篇也洋溢着全弟从来的热烈情怀,基于我对全弟的了解,我先睹为快了其中一辑“同气相求”。全弟依然“拳不离手”,但对武学理解,显然有更宽广的视野。在《尚武之事》一文中他如此说道,“重翻《心意六合拳艺传真》一书,通篇文言,辞约意丰,斐然而有文采,俨然而有奥秘,能读之而未必能尽知也。由是观之,武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由“同气相求”我又知全弟在运动上有了全方位扩展,不仅拳术,他还熟悉足球,更是钟情乒乓,我这才更深地体会了作为新民晚报经济部著名记者的他多次发出的感慨:“做不成一名优秀的体育记者真是遗憾!” 那是命运对全弟的再次不公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全弟从来不会深陷于命运的泥潭。作为一个极具精神力的男人,全弟不断地挑战自我,或许他与“优秀的体育记者”失之交臂,但捧出《男人之歌》等三部作品的他,不是证明了作为一个“作家型记者”的迥然不同吗? 最后,十分赞同全弟的观点,现今的中国文人因不习武,他们的意志力软弱了许多。回望历史,孔子善射、李白提剑、陆游好拳、浙东安抚使辛弃疾马上功夫了得,近代一点,伟大的文豪鲁迅先生也向姿三四郎学过摔跤,某种意义上,有开山裂石的武学功底,方有慷慨悲歌的不朽文字。 倘若让时光倒流九百年,全弟会是沧州道上快马加鞭、提刀在手、替天行道的好汉吗?我说是,全弟如何认为? 摘自2013.3.30. 青年报 [此帖子已被 天阙 在 2013-4-1 16:57:22 编辑过]
作者:凌波小仙 师父:弟子在百度上找了好久,都没找到报上这篇文章的电子稿。原来您是直接从《青年报》的网站上下载来的呀!
作者:陈德楹
作者:菠萝劲取
自从进入凌氏心意论坛,学到许多以往从未涉及的知识与学问,这里除了众多高手大侠,更有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大才子们,令我钦慕又敬仰。我虽然喜欢看书,但很多好书却求而不得。如陈先生之“南天风雨”,别说书店没有买到,连网上订购,都说书已告罄
作者:于一碧诗 接德楹来电,5月份来沪,会带一本《南天风雨》给菠萝。
作者:菠萝劲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