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2017-04-15 学拳小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950 )
作者:陈清怡 2017-04-15 学拳小记:今天的练拳,王涛教练也来到了灵石公园,帮着晓舟教练指导亲子班的小朋友学习、熟悉十大形的龙吊膀。我自己因为不会,帮不上忙,就在边上观摩。王涛教练看见笑笑说“一起学吧”。于是和小朋友们一起练习了新的龙吊膀。中间的时候,问了一下王涛教练,他踩步视频中转身前有一个跟步的问题,于是王教练在一边的空地上特意帮我看了一下踩步和收势,指出了很多问题,不敢独享,记录于此,作为此次的小纪。这里也谢谢王涛教练的耐心指导和示范。 ----------------------------------------------------------------------------------------------------- 踩步123存在的问题: ² 身体还是有高低起伏,要保持同一个高度。 ² 要以身体中线为中线,一条线的前进。 ² 踩步转向的时候,后脚要跟上来,变成跟步,然后转向。 收势: 王涛教练对收势开始手挥出去的动作,做了一个实际运用的演示。就是前出的脚别在对方双腿后,然后手横扫过去,这样易于让对方失去重心。 具体收势动作的要领,穿掌向上的时候,其意如同猴子蹿上去,要把高处的树叶摘下来。后面跟的是一个猴束蹲的动作。发声最后一下的时候,要注意双手是向前的,不是向下的。而且眼睛也要看前面,不要看地下。收势即是下一步对敌的起式,要看前面。 收势动作完成后,身体是半侧,胸对侧面,肩部向前(有点类似轻步站的时候,身体半侧),不是胸部正对前方(王涛教练帮我扳了几回,腰太僵硬就是侧不过来。最后说要慢慢练)。 龙吊膀: (1) 步法: 123的垫步、跨步、跟步基本步法,其中1要小步,2要大步,3的跟步双腿膝部要扣拢,不要分的很开。(参加下图) (2) 手法 手掌自然分开下垂,有龙爪插地之意。1的时候是双手心相向。2的时候,腰带着手游转,手掌还是下垂的。3的时候,前手在胯,后手在腰,双手手心同向。 (3) 转向 身体转向的时候,转向前在后面的脚,在身体转向后就要有1的垫步。 [此帖子已被 陈清怡 在 2017/4/16 20:35:33 编辑过]
作者:刘侃希 2017-4-14/15 这次去上海上拳课,为了让我跑一趟学到更多的内容,小凌老师特地在周五就挤出了时间指导我,还请我吃了丰盛美味的晚餐,心里实在感激不尽。现在我把周五周六的学习内容一起做笔记。
在打拳方面,小凌老师指出我以下问题: 1)丹凤朝阳,右手大臂举起,大臂底部与地面不是平行的,是向上有一个角度的,平行或者低于平面都不对,伸直了也不对,就是要有角度地举起。肘部要内收!内收!我的肘始终往外飞出太多,不对。右手伸直,手腕处不要有折叠!腕要直! 2)翻江倒海之前,两手从身体两侧竖起,要有一个立掌的动作,两掌从手腕处刷地竖起,干脆利落有力。现在我的腕还竖不起来,老师说慢慢就竖起来了; 3)翻江倒海之后,左手左脚同时往左翻转,身体也同步往左转,转的是左胯,然后右手从左手上方穿过; 4)倒骑龙背:右手是指向下的; 5)狸猫扑蝶:第一下右手在下,第二下右手在上,第三下右手在下,但不要往下压太多,大概在平行地面的位置,然后右手向前穿出一点,直接左手向上向前伸出到抽梁换柱,没有再把右手收回来再换手交叉的动作了; 6)抽梁换柱:前手要高高举起,重心往后坐,前三后七,我第三记转身转不过去的原因就是前三后七没做到,我是前4.5后5.5,所以后腿转不过来,如果重心更多地在后腿,一转就转过来了; 7)蛰龙现身:左手掌要平,五指张开,略向上弯,但又不能太弯,手指绝对不能向下,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要尽量拉开,虎口处的一根筋出现就对了。整个手掌的形状象张开的荷叶,水珠在里面是不会滚落出来的,叫做荷叶掌。左手要往前伸远一点,在眼前的位置。眼睛看着左手,以左手为圆心走步; 8)然后双手在身前跟身体平行的平面上划向左方,不要划到身体后面去,右腿伸到左腿的左边尽量跟左腿在一个平面上,然后双手再划向右方,右手臂竖直; 9)乌龙摆尾:上面一只手掌心超前,手的位置稍微高一些,大约手心在眼睛前面,摆尾后左手穿到右大臂根部,手背贴到上臂根部,然后转身,右脚往右转开,到平分秋色,然后右臂从额头上方划向右下方,变成拳头挥向右下方,到右膝盖上方停住,此记国燕老师说叫做青龙出水,是未收入66记拳照里面的一记; 10)走马观花:右腿向前,然后左腿向前,然后右腿再向前,然后右腿退后,到魁星献斗,双手握拳,两个拳头的拳眼都是朝向自己,拳头要平,和手腕之间没有夹角; 11)然后双手变掌挥向左下方45度,左脚同步伸向左边45度,然后双手拉动身体转身225度,到面向正西(如果起势在正南的话),有一个把敌手带过来的劲在里面; 12)燕子穿云:右手从左腿膝盖外侧起,到脸部正前方止,此时右手掌心超前并略压向下,右腿在前成弓步,然后重心移到后腿,右手向下劈再举起,同时抬右腿,到提手七星,然后左手变拳绕一下伸向前方,把人带过来的意味,绕手臂的动作幅度要小,越小越好,拳头伸出后,手背、手侧两个方向上都要直,不要有夹角; 13)然后双手向上向外举起,到燕子横斜,然后双手伸向身体左后下方,右腿也伸向左后方,要比左脚更在左边,至少跟左脚在一个平面上,此时略感别扭,但是一转身到黄龙转身,就顺了,右脚本来就在左脚右边了,记住右手此时变成掌,掌心向下,掌的外侧在右腿膝盖外,挥掌刷向右下的意思,重心在左脚,前三后七; 14)五圣朝天:双手抱拳在胸前,然后左手向前平伸出去,同时右手刷地向上竖起,注意力是在向上竖起的右手指尖,这一记的意味是当有人从背后抱住你地时候,你抱拳护住胸挣脱,然后右手迅速有力地向上直插敌方的喉咙; 15)叶底藏莲:老师说是整套拳里最容易的,也是最难的。最容易的大概是说怎么摆都有那么点意思,最难的大概是说这记动作要把身体各个部位的相对位置和角度做到位是很难的。我怎么摆都觉得腿脚别扭,大腿吃紧,膝盖受力,但是看老师随手一摆就很潇洒而且蓄势待发,随时可以发力。老师说这是因为这记拳他单练了成百上千甚至上万次,才能做到现在这样出手就到位的姿势。然后老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来给大家示范这记拳,以及这记拳的单操; 16)凤凰展翅:在叶底藏莲的第二记直接左腿上前,双手向两侧打开,我之前在这里多了一个绕手脚的动作,要删除; 17)白鹤啄食,左手虎口要托在右大臂根部底下; 后面几记拳老师刚师范了一遍,时间就到了,我还没有来得及记住,下次再学。只记得老师说犀牛望月这一记,前手伸出时,手掌于地面平行掌心向上,虎口朝前。
这次我请教了小凌老师一个问题,说我现在打拳,基本上从头到尾,手上都有气感,但是限于手部、胳膊,有的时候肚子也有气感,但腿部脚部从来没有气感,是不是说我的气通到了上半身,下半身还没有通?老师说不是这样的,我的理解不符合逻辑。手上通气了,就是全身通气了。四梢(手指脚趾)是身体最远端最难通气的地方,如果手指上有气了,那就是全身都通气了。为何腿脚上没有感觉?还是老师上次说过的径流量的概念,因为腿脚上的径流量大,当你的气血增加了一点点,相比较原来的较大的径流量而言,很轻微,你就感觉不出来。而手指上本来径流量就小,略微增加一点点气血,就有很大的反应,你就能感觉到。原来如此。 这次上课我还跟小凌老师说起,我最近事故频发,夹手指,割手指、摔破嘴等等,发现自己一着急慌忙做事情,就会出事故。小凌老师就给我讲了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书生进京赶考,带了一个书童,书童挑了满满一担书。一天天色将晚,两人还没走到城里,很担心还没走到城城门就关了,正好看到路边坐了一个老人,于是书生上前打听,老人家,你看我们在关城门前能赶得到城门口吗?老人家看看他,说,你要是慢慢走,能赶得上,你要是急急忙忙走,就赶不上。小凌老师说,这个故事他年青时候看,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何慢慢走反而赶得上,快快走反而赶不上?到很多很多年以后,他才想明白,慢慢走,一切在有条不紊的状态下,人的状况是最好的,做事情的质量是最高的,按照当时的情况,就可以赶上。如果快快走,心急慌忙,满满一担书洒了,要一本本捡起来整理好,会花掉很多时间,就赶不上了。所以后来每当有什么事情要急急忙忙去办的,小凌老师就会用这句话提醒自己,“慢慢走,反而赶得上”,让自己冷静,用自己最好的状态去处理事情,反而能办好。如果实在实在是没有时间了,那就博一记,调动全部力量去博时间,但是出现这样情况的机会很少,大多数时候还是可以允许自己从容镇定地做事情的。这个故事充满哲理,告诉你越要着急实现的目标,越要冷静从容去做,才能做成。如果你急急忙忙去做,反而加大了你与目标间的距离。这个是不是道者反之动的一个例证呢? 可惜我这个笨人,下了课不久就又出一次事故,我的手提电脑在赶火车的路上被盗了!而过程中我一点觉察都没有!小凌老师知道后很着急,为我担心,安慰我。我感到很不好意思,看来老师的故事白讲了,不过一想不能算是白讲,因为我丢电脑并不是因为我着急慌忙,是因为我一路上都在看新一期的《凌氏艺海》杂志,看得入神,完全忘记周围的一切,被贼盯上了。下次应该请小凌老师另外讲一个故事,就是如何做到既专注于眼前的事情,又不忽略周围环境对自己的影响。 老师又再次讲起了木兰词,提到上次问大家的问题,“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此时,木兰还在织布吗?还有机杼声吗?我认为木兰是停下来叹气了,所以听不到机杼声了。但是听老师一讲,才知道自己所知甚浅,且不懂得深入思考。首先,木兰当户织,就表明了织布的时间,一定是清晨或者黄昏,光线不太好的时候,木兰勤奋刻苦,起早带晚干活,所以要把织布机搬到门口来借光。这么勤劳的姑娘,一定是不舍得停下手里的活来专门发呆和叹息的,一定是边干活边叹息。那么为何说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呢?这句诗又是从爷娘的角度写的了,机杼声也有,女儿的叹息声也有,但是在爱女心切的爷娘那里,女儿的叹息揪住了他们的心,盖过了一切,让他们忽略了机杼声,只听到女儿的叹息声,这充分反应了爷娘对女儿的关爱和担心之情。所以说机杼声是有的,只不过被爷娘过滤掉了,爷娘听到的都是女儿的声音。这是多么动人的父女母女情!经过老师讲解,简简单单的诗句里读出了深刻的情感,而且十分合情合理。十分佩服老师的读书能力和思考能力。
每次上课,从文、武两方面,都有很大收获,感到自己不断在进步。我们得遇小凌老师这样的明师,真是三生有幸,实在要好好珍惜。期待下一次的上课! 侃希
作者:xiejianxiong 04/15 大宁绿地. 今天王老国燕老师从第一式的顺水推舟开始教起,复习了顺水推舟及驽马回头,新招是瓶花落砚,高山流水及童儿送书 1. 承第二式顺水推舟,双手掌左摆,同时左脚尖也朝左偏转一个角度,这点上次小凌老师有强调过,然后双掌回正上拉从耳朵上边两侧再向下,双手尽量往下前伸,然后打出驽马回头,注意右腿也要略微. 2. 承上式,右腿上前,右手自下而上撩起至头不右前侧,然后左手注意平推而出. 3. 瓶花落研双手胸前交叉来开后注意前面的手的位置在胸的正前方.第二式瓶花落砚双手拉开身体后撤后,右腿要站直 4. 高山流水,流水是贴山而下,所以双手上下交叉时要相互依着而动. 5. 童儿送书:小孩比较矮,所以双手是要举高点,托书的手要平,另一个手是竖着虎口靠着另一只手的掌根手腕处. 动作:托书后上后面的手直线往后拉值腰际,此时前面的手手心朝上,靠要的手是手心朝下.然后双手交叉做一8字交叉动作,原先腰际的手划至前面手心依旧朝下,原先前伸的手收至腰际.然后双手翻掌,前面的手回收至腰际,双手再腰际碰头,一手托书手心朝上,一手虎口靠着,腿略弯双手把书送出站直. 水浪拳第一遍是跟晓舟老师学,现在是第二遍跟王国燕老师学.温故而知新,最新体会是水浪拳招式过程中大都是身体略蹲,腿略弯,再招式到老时才腿值身挺. 听小凌老师讲了”当户织”于是百度了一下原来”户”本意是门,”門”字一半为户 也百度了一下”瓶花落砚”,见曾国荃的联句 瓶花落砚香归字,风竹敲窗韵入书 不只各位同学打出这招时,不用赠人玫瑰手亦有香J
作者:天阙
作者:xiejianxiong
作者:刘飞 这周是在大宁,天气很不错,舒心惬意。上次就是3月18号那次太阳岛的活动,因为家里有事没能参加,看到了各位老师和师兄弟的文章,感到非常可惜,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了,不仅有水浪拳的教学和点评,还有小凌老师木兰辞等文章的点评,这次好像真的错过了几个亿!! 今天学了驽马回头以后的几个动作,这几个动作以前大致都会,但路径不标准,童儿送书以前脚步错了,手上动作也不完全对,晓舟老师以前也讲过,童儿送书嘛,为了尊敬和礼貌一定是高举头顶的,我做的时候一直没做好。感触比较深的还有高山流水,两个手臂是要交叉的,流水和高山两者虽然不同,但不是分离的,是统一的,流水一定是依靠高山而下的,所以两臂的动作要贴合。 小凌老师今天又谈了木兰辞,以前对木兰辞是背的烂熟,上次看了大家的文章以后又想了一想,有了些感悟。小凌老师讲的很多,不论打拳还是做其他任何事情,场景很重要,木兰当户织,织布的时候当户,户是门户,也就是门口,在没有灯光的古代,当户织那一定是在白天了,否则没有意义。小凌老师问了两个小朋友“不闻机杼声”,是有声音还是没声音,那么这样看下来,有声音是对的,没声音也是对的,就好像“夏天了,能穿多少穿多少;冬天了,能穿多少穿多少”,汉语博大精深。这里的场景就有几种可能:(一)不闻机杼声,是谁不闻,主体是谁?是木兰吗?如果是木兰,又有两种可能木兰有所思有所忆,有时织布有时停,所以不闻。‚木兰在织布,但有所思有所忆,心有所想,故而不闻。(2)不闻的人是木兰之外的,如阿爷、阿娘、阿姊、小弟等,那么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也可以有不一样的解释。所以场景和对象很重要。 木兰辞写的很朴实也很精辟。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是出郭而不是出城,直接几十里地呢!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是多么兴奋、急迫又庄重,直接在门口就装扮了。还有“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我以前一直以为作者是不是写错了,木兰是女孩子,应该住西厢房而不是东厢房,但是仔细想,东阁门…哦,西厢房的门朝东嘛!很准确。 另外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但木兰家大概是黄河以南或附近的,辞爷娘、宿黄河,辞黄河、宿燕山,虽有文学修辞,但基本方位清晰。古时候打仗是征召的,木兰家里条件比较好(城里人嘛),还自备兵器,看来去了就是做将领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那也是一个尚武的年代、血性的年代,一个单身的女孩子都能市鞍马,未经训练就能直赴战场杀敌,没有胆识、血性、尚武的精神,怎能为之,何况还能胜而不居,做回普通人,让人钦佩和景仰,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到的。
刘飞 2017.4.15
作者:罗建军 地点:大宁灵石公园 时间: 2017-04-15 经历过寒潮后,上海的天气也开始炎热起来,4月15日的早上我仍然穿着羽绒衣到达灵石公园时,周围都身着衬衫,T恤,短袖,顿时被调侃一番。还好没多久国燕教练就召集大家开始练拳了。上次太阳岛有几个同学未去,我们就从顺水推舟开始,依次学了顺水推舟,驽马回头,瓶花落砚,穷幽极海,高山流水,童儿送书这几式路径。 顺水推舟 顺水推舟有两记,之前学了右边这一记。接上一记,右手掌向下一松,向前一提,右足向前进半步,左足跟上,两腿并拢,由屈伸直;右手同时自下向上画一弧形至与地垂直,向下落,屈肘,左手掌亦向外转,两手汇于腹前,左足向左45度弓箭步,右腿在后蹬直,两手掌微错呈喇叭状向前推出呈拳照定式状
驽马回头 接上式,两手掌同时顺时针旋转,至左掌心向下时,两手掌向左挥,左足亦向左微转,然后两手掌折向右并下按,手掌轨迹宛如龙头拐杖之头部。两手手指相对上提,左腿随手伸直,右足随手提起,身前屈膝,两手提至耳部翻转,成手背相对,斜向下插,右足亦向前踏出成弓箭步[1],两手始终在右腿前。两手握拳状,自下向上平拉,屈肘,左肘尖向外扩,右拳从上往下绕左拳一圈,两拳变掌,在拳绕时身体亦向左转,右肘尖向外扩。右掌亦向外推出,头偏右,靠向左手背,重心移向左侧[2]呈拳照定式状 [1]王老师语:两手尽量向前 [2]王老师语:下巴向上抬,尽量鼻孔与地平行像一匹笨马一样。(我没有看过笨马,倒是觉得和拉笨牛回头时牛的姿势有点相像)
瓶花落砚 接上式,右足向左越过左足跨一步,右手由肩部带动自下向上画弧形,左足随着手越过右足迈一小步,左足落地与右足呈虚步,左掌竖立于胸前中线位置向前劈出,右掌同时回撤于头侧。右掌向着左手腕方位拍下,两手将要接触时左手翻至右手内侧,双手环抱成十字向后撤,左足亦后撤越过右足,与右足成虚步,左足落地时两手同时分开,左手在后,向上;右手在前,平切,左手高于右手。右手由内带动向身体内侧迅速挥动一下,左手向右侧微拍,右手亦向下绕至左手内侧,双手环抱成十字,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右足后撤越过左足,与左足成虚步,右足落地时两手同时分开,右手在后,左手在前,右手高于左手。
穷幽极海 接上式,两手向上一提,左腿向后收小步,脚尖着地,微曲,左腿伸直,双手撤回身前,两掌相对,左掌在下右掌在上,沿着中线向下探,两膝弯曲身体蹲下[1]。 [1]王老师语:身体保持中正尽量往下蹲
高山流水 接上式,身体站直,右手屈肘,左手托住右手肘部向上展开,左足随着向上提起,屈膝,小腿斜吊于右腿前呈拳照定式状。左足向左迈出一步,右手下落,肘尖向外扩,身体亦随势向下微蹲,右手至心前时,手心转向下,手向前伸出,左手心亦转向外,同时左腿弯曲右腿蹬直成左弓右箭步。身体向后微坐,两手随势回撤,右腿蹬直,右手托住左手肘部向上展开,右足顺势向上提起,屈膝,小腿斜吊于左腿前呈拳照定式状。如此向左向右再向左伸出三次。此谓高山三流水
童儿送书 接上式,右足向前与左足并拢,两手心上下相对合于腹前,左在上右在下,左手由外向内绕在下方,右手向内向外绕至上方,两手边绕边转,两手心依然上下相对。右手斜向上挥出,左手撤至左腰侧,右手心翻转向上往回撤,好像往左侧把宝剑入鞘动作一样,左手掌心转向下,虎口张开,在右手将至腰间时,向前虎口卡住右手腕,左手张开为竖,右手掌心向上平于地面。右足向右前45度进一步,左足跟上并拢,两手保持先前姿势向侧前方送出呈拳照定式状。右手前拉,左手后撤,右手向内,左手向外画8字,当左手在左前,右手在右腰侧时,左手心翻转向上往回撤,右手掌心转向下,虎口张开,像先前动作一样类似向左侧送出。此谓童儿两送书。
最后我想请教小凌老师两个问题:
[此帖子已被 罗建军 在 2017/4/24 14:13:47 编辑过]
作者:张耀东 2017-04-15 学拳小记:<style></style> <style></style> 今天跟王国燕老师学了顺水推舟、驽马回头、瓶花落砚、高山流水、童子送书。学到了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1)在从第二次顺水推舟向驽马回头转变的过程中,左脚脚尖要往左稍微转一下,同时双手也往左稍稍平移 2)在从驽马回头向瓶花落砚转换的过程中,双手先变成掌状,右掌从下往上劈出,左掌水平劈出 3)在打瓶花落砚的过程中,双手拉开往后退步之后,前手需要护住前胸 4)在打童子送书时,一掌要直立放于腰间,虎口卡住另一掌根部,向另一方向送出,把另一掌水平送到高于眼睛处
作者:王钧 2017年4月15日学拳小记
4月15日星期六早上,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我们在大宁灵石公园进行了新的授课。本次课上,我们复习巩固了上次学的顺水推舟,驽马回头,瓶花落砚,并新学了穷幽极海、高山流水、童子送书。 1. 顺水推舟 顺水推舟先是打右边路,接着打左边路,两边对称各打一次。承接顺水推舟右边路打完后,右手松一下,右脚向右前方跟进半步,左脚迅速并上右脚,同时,右手从下往上挑起来,身体转向左方,右手自上往下慢慢落下,与左手相合于身体左侧,随后,向左前方迈出左脚,身体沉下去,两手相合推出,右脚蹬直,与左脚呈弓箭步。 2. 驽马回头 承上式,左脚脚跟不动,脚尖往左微微转一下,同时,两手也往左转一下,然后就和前面学的“摘星换斗”之后手提起来的动作一样,右脚提起来,同时手从下面提起来,越往上越分开,手翻起来到耳边下落,右脚向前落一大步,重心移动右脚,两手背相对,并尽量伸展再往前往下插下去,两手的位置在右脚前方,这个姿势要注意保持身体中正,上身不要过于前倾,从左脚通达脊背都是在一直线上。接着两手握拳拉起,犹如拉一匹倔强的驽马的缰绳,又犹如“撑篙摇撸”,然后重心移到左腿,肩背后靠,头向左手肘指向的方向看,左手颈前,右手撑出,整个动作像是一匹不服管教的笨马。头摆动的姿势是下巴尽量上抬,能达到鼻孔与地平行,身体往下沉,右脚是弯曲的。 3. 瓶花落砚 接着,右脚上前一大步,右手自下而上挑起到头部侧面,同时,左脚跟上往前一小步,左掌自胸前平移劈出去,注意是平着劈出去,不是从下往上。两手的位置是右手高,左手低。接着,右手挥下来,落到左手的手腕上,随后左手翻掌放于右手手腕,保持两手交叉状收拢于胸前,同时左脚后撤,接着,双手拉开,左手高,右手低,右手位于身体中线位置,右手手掌撑出去,犹如一把刀刃劈向对方胸前,注意,两条腿是弯曲的,尤其是左腿。接着,同理,换成另一边,再打一记瓶花落砚,但注意,不同的是,双手拉开,右腿后撤后要站直,这是和前一记最不同的地方,这也是为下面一招“穷幽极海”做准备。 4. 穷幽极海 左腿收回一小步,位于右脚前方,身体挺拔拉起,两手掌竖起往下落,左手引领着先往下,右手跟着落下但高于左手,身体蹲下去,左手落到左脚旁,身体要保持中正,两脚跟要着地。 5、高山流水 接着身体站起来,右手往上举起,左手托着右手肘,左足随着提起,然后,左足向左前方迈出一大步呈弓箭步,身体沉下去,同时,右手下落,左手贴着右手竖起来,并手心往外慢慢转,犹如高山耸起来,右手下落时也是贴着左手而下,犹如高山上的流水沿着山流下去,然后,右脚蹬直,重心移向左脚,同时,右手向前伸出去。 接着,身体往后靠,同时沉下去,曲右腿,右手收回来托着左手手肘慢慢举起左手,右脚跟着提起,然后往右边路再打一式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一共有连续的三式,从左到右再到左。 6、童子送书 承上式,右脚并上左脚,身体站直,两手上下相对,接着,两手绕一下,上下互换后拉开,右手向右上方挥出,左手手心向上收到胯旁边,接着,右手翻掌拉弧线收向左手的虎口,左手竖起来掌心向外,用虎口卡住右手。接着,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身体沉一下,左脚并上来,两手向斜上方送出去,身体站直。送出去的高度要高,犹如“举案齐眉”,想象童儿矮小,去送书必定高举,才能送到大人手里。 接着,左手收回来,左右手画8字交替一下, 右手手心朝上收到右胯,左手挥到左前方,同理,再打出左边的一式童子送书。
课后,小凌老师回答了大家关于“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到底能否听到“机杼声音”,老师分析了木兰织布的时间,场景的假设,木兰父母的心境,作者想表达的意思等等,诸多细节的推敲,使我们明白了,读书时要用质疑的方法,要独立思考去推敲,老师说“科学的最高级是哲学,拳就是哲学”,这句话颇费思量,我想,水浪拳练功时需有无相生,刚柔相济,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就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就是哲学上讲的矛盾,对立统一。 [此帖子已被 王钧 在 2017/4/29 21:10:04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王钧 在 2017/5/5 22:44:43 编辑过]
作者:renmin 学拳小记 2017--04--15 大宁灵石公园 周六的一早,我们如约来到了大宁灵石公园练拳,大家不约而同地换上了亮丽的春装,显得那么轻捷惬意,甚是精神。这节课跟王老师复习了顺水推舟和驽马回头两个招式,并学习了瓶花落砚、高山流水、童儿送书几个新的招式。小凌老师也帮我们做了纠正,印象深刻的有 1、顺水推舟:第二个顺水推舟,左腿在前右腿在后,故手部的动作应双掌先向左摆再向右,同时左脚脚尖也要向左偏转些。接着双手从两耳侧穿过再向下,注意两手要尽量前伸(这个动作我之前打得不对,手放在腿关节处,故背是弓起的)。 2、驽马回头:承上式,双手握拳,起身提起(这里罗建军同学解读说,可以想象一下,就像骑在马上拎起缰绳的样子,我觉得他讲的很生动,所以印象较深),而后在靠近面部右前侧两拳交叉后打开两拳头,平推开两手,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头靠在前手,下巴向上抬,鼻与地面尽量平行。 3、瓶花落砚:第一记,双手在胸前交叉回撤的同时同侧脚收起,双手拉开时腿后撤,承虚步,左手高右手低。第二记同前,但双手拉开身体后撤后,左腿足尖点地,右脚站直,有挺拔感,然后再下蹲,左手沿中线垂直向下插。 4、高山流水:右足曲膝胯坐,左腿的脚尖提起,右手竖起,左手托在右手关节处;左腿向左前迈弓步,左手贴紧右手手臂外侧自下而上,右臂反之,有如水流贴山而下;两掌反转,随推随坐,要有身体沉下的感觉,然后微微下压一下再起,左右分别。此式共有三个。 5、童儿送书:注意几点,在腰际一手的虎口卡住另一手的手腕处再高拖起手;被拖起的手要平,想象手里平放着一本书;‘送书’这个动作前双膝要弯曲略下蹲而后再站直,把书‘送出’。 最近学的新招式比之前似乎是难了些,但更有意境了,每招每式都让人回味无穷。每一式打得时候都是欲右必先左,欲左必先右,欲前必先后,欲后必先前,欲上必先下,欲下必先上的感觉。武学似乎和书法也是相通的,比如写‘一’这个字,看起来非常简单,想写好确非不易,首先得全身放松,起笔要有起势,笔尖先转一下再开始,运笔时要把握好轻重缓急,写得时候要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收笔还得有收势....... 最近我和家人轮流生病,还有些杂七八的事,拳练的少了,心也很难静下来。其实练拳以来心中有很多感悟感想,限于自己的功力不够,还不能很好的表达,希望能通过坚持的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做到文武双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