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7 学拳小记
-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2017-06-17 学拳小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984 )


作者:罗建军
发表时间:2017/6/19 23:51:09

 这周我们先跟王国燕教练巩固了上次学习的内容然后和储礼贵教练学习了十大形的踩步和收式所谓温故而知新在学拳的过程中这种感觉尤甚结合晓舟教练和国燕教练的带打我有些新的发现

  1.孤雁出群后转身边下蹲边两手相对拉开时两手手指相对沿大腿方向在靠近膝盖处好像抱着一个圆球

  2.截手双推定式两手推出前,小臂先向大臂处收,然后推出

  3.燕子衔泥定式之后藏匕首动作后,先向前变弓步,然后向后拉,划圆,变拳,再弓步

  4.猛虎回头脚与肩同宽

 

    水浪拳练习后,由储教练教我们十大形,他教得十分认真,不时蹲下身来纠正我们的步法。也向我们传授了踩步和收式的要点。刚好这周周报上刊登了小凌老师的“虎抱头析疑”,里面对踩步摇闪把的要点有精确的概括:

近代河南心意六合拳名家卢嵩高老师的“单虎抱头”拳势,艺冠一时,蜚声武林。现将珍藏三十多年卢老师生前所摄之“踩步摇闪把”一式拳照刊出示范,他置于中线前方的左手,即为“单虎抱头”;此式又兼寓四象之意:鸡腿、龙腰、熊膀、虎抱头。

   鸡腿者,取其扣裆之意也。龙腰者,取其折身之义也。熊膀者,取其沉肩之长也。虎抱头者,手不离腮也。故拳谱云:“肘不离肋,手不离腮。”即此理也。

 

    课后我们几个学员又讨论了打拳快慢的问题,我的感觉是先慢后快再慢。刚开始学习新的路径时由于不熟悉,所以需要打慢点掌握要领,熟练了后速度就会快起来,然后随着功力的加深,对动作的细微之处又有新的体会,速度就会慢下来。我最近一次在打到高山流水定式时,觉得气提在胸口处,人好似端着一般,然后试着放松,把气沉下去,当时就感觉腰部有几块肌肉松驰了下来,气也沉了下。于是把这种感觉带到其它动作里,打拳的速度就慢了下来,而且越慢出汗越多同时发现不知不觉中开始了腹式呼吸又试着把打拳的节奏和呼吸的节奏合起来,比如这个动作吸气,下一个动作就呼气。试了几次后发觉比较勉强,就作罢让其顺乎自然了。

    这种感觉逐渐掌握后,腰部比以前要灵活些了,现在腰部上方,肩膀在打拳时感觉比较僵,期待有新的突破。在此之后,我又尝试着感受拳谱里说的通过腰胯来带动。于是向小凌老师请教个相关的问题:转肚时是否有重心在左右脚之间移动,老师直接告诉我,没有,但是我现阶段可以通过重心的移动带动手让其转起来。看来还需要继续努力,争取早点达到老师说的不用动的地步。

  嘿,练拳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此帖子已被 罗建军 在 2017/6/20 12:19:02 编辑过]


作者:王国燕
发表时间:2017/6/20 14:41:07

 

建军渐入佳境,可喜!


老师此刻决定让井系二期同学再加上十大形拳艺的训练,真是英明,再恰当不过。

假以时日,必将看到凌氏拳艺新一代的栋梁崛起。

 

[此帖子已被 王国燕 在 2017/6/20 15:57:36 编辑过]


作者:xiejianxiong
发表时间:2017/6/21 16:35:31

2017/06/17

 大宁灵石公园

本周水浪拳没有继续学习下半套,在大家演示了上半套后,小凌老师决定本周应该巩固一下,大家有针对上半套针对自己问题,请教王国燕老师.

我有向老师请教了孤雁出群后转身,身体下蹲,双手于小腹部拉开,手心朝上,好似托个球那一招.

我问了到感觉双手托不住了,再继续打下去,我打这一式没一点感觉.小凌老师说首先没有说过双手托不住了这样的话.他的原话是应该双手有沉重感.小凌老师说你可以打到这一招时,可以停在那里一点时间,慢慢练习,会有麻,酸的感觉.后面几天练拳,打到这里我都会稍作停顿,努力体会,没感觉,尚需时日.

向王国燕老师讨教了熏风扫叶及燕子衔泥后转身的那一招.熏风扫叶后双手有个顺势带下的动作,之前这里没打好,总感到有点别扭.  燕子衔泥转身后是左手自头上下来,然后前伸.

 

小凌老师答疑:

1.      为何是熏风扫叶而不是秋风扫叶

小凌老师先说了大漠孤烟直,取其烟直,然后是熏风值室内的熏烟,也是直的.这一式上手沉肩坠肘也是直的.扫叶就是扫对手眼睛.故是熏风,不是指秋风.这是我的理解

2.      猛虎回头:

该式双掌直竖,双臂也是竖直的.取老虎状. 小凌老师说可以观察猫的动作,捏住猫脖子后皮,拎起猫即做此状

 

后半场跟随储教练学习踩步摇闪把. 储教练对每式的要点耐心讲解,令我对踩,,,合有点新的领悟.储教练特别强调了松字,肌肉不要绷紧,这样力气都浪费了,力量是用在击打的瞬间.

非常有道理.

 

 

问题:

如练拳是做到松,那力量,劲道如何练出,特别是水浪拳??


作者:renmin
发表时间:2017/6/22 20:29:22

     两周的时间眨眼而过,又到了学拳的日子。一早来到大宁灵石绿地公园,远远的看到了正在练水浪拳的储礼贵教练(储教练是小凌老师新给我们安排教十大形的教练),他练拳很投入,没敢打扰,静静地看,发现他打拳时指尖微微透着劲力,刚柔进退随意,动静虚实有度,看起来很有气势。

      或许是受了储教练气场的影响,今天老师让我们把上半套水浪拳打一遍时,我也刻意用了点“力”,尽量让自己做到“大开大合”,动作到位点,发现上半套打到一半时竟有些体力不支感。可能平时练拳注重点只是停留在路径的正确上,没有用力,所以没有很大的消耗感。

      今天没有学习新的招式,老师看了大家上半套拳的掌握情况,觉得我们还是要先巩固一下,大家不清楚的地方让国燕老师再加以指导。今天觉得老师特别辛苦(其实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只是今天感触更深),既要关注亲子班孩子的学习情况,又要关注我们二期班的掌握情况,不断帮我们指正纠偏;还要留意几个教练教的情况,指导他们正确的教学方法......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体力脑力都是极大消耗。每次课后还要应付大家各种似是而非的问题,要极大耐心,因材施教的讲解.....不容易啊,真是不容易!好在大家都学的认真,也唯有认真才对得起老师的殷殷期望和付出啊!

       根据大家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老师让储教练教大家十大形。储教练看起来很和蔼且不善言谈,但教起十大形却恨不能倾囊而出。从起式,然后123、收式,看起来似很简单的动作,自己练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总结一下我记住的几点。起式,左脚在前,脚跟着地,脚尖抬起,右腿在后,身体斜向右侧,沉肩垂肘,两手自然下垂于两腿,有挺拔感;1:迈右腿,呈虚步,重心在后,左手弯肘约90度上举,手掌对面部,右手托左手肘部,眼正好从左手之间看过;2:左腿上步,与右脚齐平,脚尖点地。两手沿右侧胸壁向右后摆动,右手托于右胯处,肘呈直角,左手回收到右侧肩部,身体自然右侧;3:左脚弓步向前迈出,脚掌着地(注意不是脚后跟),身体略前倾,重心在前,两手同时向前推出,手势同1 。还有几个要点:走直线,身体高度保持同一水平线,不能忽高忽低(初练者尤为重要),注意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这个合是说起落发力点要同步)。

      此外,小凌老师还指出了我的一处错误,就是头、眼睛不要转来转去的,我练拳的时候眼睛是跟着手的方向转动。这正好是我之前一直困惑的问题,就是打拳的时候眼睛到底应该往哪里看?回家后我想了想这个问题,既然不能到处乱转,那么应该就是向前看喽,结合上节课的问题, 如果说武术的本质是技击,是搏杀,那么眼睛应该看像的方向应该就是敌方或假想敌?不知这样的理解对不对?


作者:刘侃希
发表时间:2017/6/22 20:49:05

2017-06-17学拳笔记,刘侃希

 

今天学拳在大宁灵石公园,小凌老师身体有恙,晚上咳嗽厉害得不能睡觉,但早上还是按时来给我们上拳课,我们不好好学习真是对不起老师。

 

这次我跟着老师一起看同学们打拳,我只能看出路径上的对错,但是对动作的到位与否,还没有什么判断,需要更多的学习。老师说给学员指导,不需要也不能够说太多的问题,你说1234567,学生早就晕掉了,只能说他目前程度下最大的问题,说一个两个就够了。我观察老师指导清怡,一个转身双手平拉开掌心向上的动作,老师只指出一个问题,就是转身时不要把腿有意抬很高,腿就是自然的状态转过来就可以。果然清怡把这个抬腿动作去掉以后,看上去登时舒服了很多。我想这个多余的抬腿就是清怡在这一记里最大的问题,先把这个最大问题去掉,以后再去修正其他小问题。还有,老师说做教拳的时候,要注意一点,当你叫学生们打一遍给你看看,你就要看完,不要被一两个学生特别怪异的动作吸引过去单独去指导他,这样其他同学打得怎样你就没看到。看的时候要在心里默记,甲有某某问题,乙有某某问题,等到结束了,再把甲乙一一叫过来指导。如果学生很多看不过来,可以把他们归类,ABCD都是跟甲差不多的问题,EFGH都是跟乙差不多的问题。如果一时忘记了甲具体是什么毛病,但是记得甲这个人是有问题的,那就把甲叫过来再打一遍看一下,然后你就回忆起来了。老师说将加快对我的培养让我早点达到满师的水平,我很激动,内心充满期待。现在合格的老师太缺乏了,我也希望我早点学好,能够帮助老师分担一点教拳工作。

 

现在记录一下老师对我上节课的问题的回答:

起势的贴纱垂帘到停车问路,所谓脚部重心走8字的问题,我上次理解错了,应该是先右脚尖-右脚跟-左脚尖-左脚跟,是这个顺序,怪不得我回去练了2个礼拜,走8字还是走得很勉强,一点不顺,原因就是我走的是错的方向!为了让我明白,小凌老师站在我身后,双手抓着我的双臂,带着我打,贴纱之后右手一个往右下稍稍一压的动作,立刻就感到右脚尖着力了,很神奇。这让我想起晓舟老师写过的一篇文章,关于老师的功力传导到徒弟身上的事情,此情此景颇有类似之处。

正斜的区别:外三合,合住了,就是正的,不合,就是斜的。燕子斜飞:是飞行中一时找不到方向,后面看看,前面看看,然后定住在中间,这个时候是斜的可以理解。

水浪拳里有三记,是弓步向前,左手挡住头面,右手臂伸向身体侧面,此时胯骨也是侧着的,肩膀也是侧着的,手臂伸向侧面,肩、胯、手臂是合的。这三记分别是:高山流水后面的一记、天官指星、倒骑龙背。

熏风扫叶,是指室内的风,直直地向上,叶是对方的眼睛,打拳人的手直直地袭向对方的眼睛。左右侧熏风扫叶之间的那一记是琵琶遮面,弓步,重心在前腿。

猛虎回头:可去观察猫,沉肩、坠肘、裹中,两个爪子微弯朝前,随时可以向前扑出。

转肚子:此时重心应该是不动的,但那是高层次的水平,在练习的初级阶段,如果感到脚上重心变动可以帮助手臂转动得更顺,也是可以的。

因为老师的喉咙一直不好,晓舟老师心疼小凌老师的身体,特地关照大家不要问太大的不太好回答的问题,所以有一些问题就没有更详细地追问,等老师身体好了再说。

 

 

                                                 

                                              刘侃希

                                              2017-06-22


作者:shutjy
发表时间:2017/6/22 22:04:13

陶嘉严2017-06-17学拳小记

这周我们没有学习新的水浪拳招式,而是把之前学的再巩固下,在打拳的时候,王国燕老师指出了我打拳时候的一些不足:

1. 孤雁出群后转身,边下蹲边两手相对拉开,手腕不能折,两手指尖相对,要感觉双手抱着重物,有下垂的感觉。练了1周,没有这种感觉,还要继续努力练习。

2. 川流不息这个动作,手不能伸直,呈“之”字形。

3. 截手双推定式两手推出前,小臂先向大臂处收,然后推出。之前练的时候都是直接推出去。

4. 燕子衔泥之后的藏匕首的动作,身体要先向前略微前倾,然后再后拉,划圆,握拳,再打到灵猿摘桃这一式。

水浪拳练完之后,储教练和王涛教练开始教我们十大形,两位老师都教的非常认真,从起式开始按照123到收式,看着简单的动作实际打起来却没有这么简单,这里推荐大家看下小凌老师写的《轻步站---拳理要旨》和《踩步摇闪把---拳理要旨》。后来小凌老师给我提了3点要求,走直线,身架平、低,不发力,然后打一遍让老师看下,小凌老师当场指出我踩步的时候人高高低低,而且步子迈得太小。

    我在回去练习的时候,发现自己有三个问题,一个是打得非常变扭,一个就是我平时走路有些外八,而踩步时脚要尽量摆正,还一个就是刻意追求身架低导致弓步时后支撑脚脚跟离地。然后在论坛上看了王涛老师的踩步视频,感觉王老师打的非常轻松,我认为自己打得变扭应该是没有放松,再练的时候,先放松,然后不刻意追求身架的高低,觉得合适就行,同时放慢速度,把123每一式的要求都打到,就再没有变扭的感觉,而且这次打完之后,膝盖也没有不适的感觉,这里非常感谢上次小凌老师给我的留言,制止了我不正确的打拳方式。我现在先按照这个适合自己的方式练习踩步,下次上课再听下老师的建议。

[此帖子已被 shutjy 在 2017/6/22 22:06:11 编辑过]


作者:郭明虎
发表时间:2017/6/23 20:48:40

郭明虎2017-6-17

 

上半套已经学完。本周王老师带领大家继续训练了后面几招不是很熟悉的正确打法。然后带领大家打了全套,本来想让小凌老师点评。小凌老师说大家是跟着王老师打下来的,没有办法判断大家的真实水平。然后又让大家自己打了一遍。小凌老师做了点评。

然后在储教练的教导下,大家学习了轻步站。储教练强调了,轻步站中的外三合,以及要以45度角,来迎接敌人。这样可以减少被袭击的机会。储教练强调大家要放松,在踩步的前面两个动作一定要放松,在第三个动作踩向对方的时候,才要用来,并且要求,脚和手同时发力,同时达到终点的位置。储教练在讲踩步沿着直线走的时候,特意在地上花了一条线,在上面讲解,应该是一个脚的脚尖,和另外一个脚的脚跟前后在一条直线上,这样会帮助压缩身体,保证外三合的实现。

打拳结束小凌老师回答了大家几个问题。通过小凌老师对熏风扫叶的讲解,更好的领会了这一招的奥妙之处,在打拳的时候也有了发力感觉。


作者:刘运杰
发表时间:2017/6/23 21:39:15

“放松”小议

617日,大宁灵石公园,这次王老师没有教授新动作,让大家巩固复习上半套。后半段时间,储礼贵老师教我们打踩步,看储老师教踩步,我们跟着打,然后纠正动作。储老师指出我最大的问题,是肩膀不放松,力气全在肩上,这样的力量发出去就不是全部,仅仅是一部分,实际上这部分力量是在攻击自己。

我回来不断思考储老师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我打拳容易紧,容易僵硬、拘束,肩部一放松,打拳就舒服了、舒展了。其实肩部紧张的状态不光打拳的时候有,其他时候也有,比如在权威人物面前打拳肩部容易紧,在领导面前演示电脑操作也会发紧,这不仅是一种动作状态,实际更是一种心理状态或者心理模式,需要认识到后慢慢调整(这个可以跟张新宇同学讨论交流)。这周上班每当肩部有些发紧时,我默默告诉自己放松,肩膀就真的放松下来了,真是不错。

时时放松,关键一击,实乃技击要妙。这跟打羽毛球异曲同工,在击球一瞬间发力,教练也是告诉我们放松,也是说我太紧张,我以前总是体会不到,体会不深,这次结合储老师的指导,算是一点体悟,供大家参考。


作者:张耀东
发表时间:2017/6/23 22:13:49

<style></style>

上次已经学完水浪拳上半套了,这次王国燕老师就问大家是不是接着往下学下半套,或者先复习上半套,大家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小凌老师一锤定音:“先打一套上半套看看”,并且特意嘱咐让我们自己打,不要王老师领打。打完之后,小凌老师觉得我们还是要先复习一下上半套为好。于是我就跟大家着重复习了这几招:孤雁出群、截手双推、薰风扫叶、燕子衔泥。

另外这次小凌老师特意让储礼贵教练来教我们十大形。储教练先教我们踩步摇闪把,虽然以前学过,但是打的并不好。储教练耐心的教我们每一式的时候手脚应该怎么协调、身体怎么摆,特别是三式之中第一式的时候身体一定要四十五度。储教练跟我们讲:“十大形是最讲究的拳”,所以在练这种拳时,一招一式都要到位,不然以后会跑偏。最后收式的时候有一招叫恨天无把,我觉得特别形象,把这招想表达的内容准备的描述了出来。


作者:王钧
发表时间:2017/6/25 9:53:53

2017617日的学拳小记

 

本次课上,我们没有急于学习水浪拳下半套的内容,由王国燕老师带着大家巩固复习上半套的路径动作。上半套最后一个动作“猛虎回头”与起式后刚开始的“贴纱垂帘”的动作路径很类似,对比“贴纱垂帘”和“猛虎回头”两个动作,前一式两手的手指是并拢着下落,而后一式两手是五指张开,形似于老虎的两个前爪张开着下落,在气息上,前一式重于开启心神和气息,为打上半套拳做好准备,而“猛虎回头,我觉得打完后有收敛心神和气息的作用,用这一式作为上半套的收式很恰当,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很好。

接着,我们跟着储礼贵教练学习十大形的轻步站、踩步摇闪把和收势。储教练一边耐心地讲解要点,一边逐个纠正大家的动作,并不时地回答我们各自提出的疑问。储教练对十大形的理解和领悟很深刻,讲解紧扣关键要点,演示动作标准到位,对我们动作的纠正也是一针见血、对症下药。现将有关要点归纳如下:

1、手不离腮,肘不离肋

打左路踩步摇闪把时,左手划至右胯际后再向上翻起,擦过右肩尖,经由右腮出去,意指“手不离腮”。同时,右手划至右胯际后翻起,屈肘而上,臂成弧形,指尖前顶,与左肘会合,一并向前闯出,右手肘不可离开右肋,意指“肘不离肋”。右路的踩步摇闪把类似,两手的动作互换。

2、手脚齐到才为真

踩步摇闪把踩步向前时,以左路为例,左手挡出去离开身体的距离是右手决定的,是右手推着左手手肘出去,故,左手出去的距离由右手决定,同时,右手推出去的距离又受到不离开右肋这个条件限制。左踩步摇闪时,右肩催右肘,右肘催右手,右手催左肘。最后的发劲要注意的是,右手和左手的定格动作是一起到达,同时,左足向前迈出一大步,右足蹬直。储教练指出,我们在打时,很多左右手都是前后达到,这样动作就打散了,发劲就发不出来了,所以要多练习。

3、先放松才能发劲

踩步摇闪把时,打12的动作时,身体要尽量放松,只在最后的3时瞬间爆发发劲。打2的时候,两只手放在身前时,是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护着身前以防止为对手踢。以左路为例,左边肩膀要对着正前面,身体拧向斜45度。这个时候要做到肩与胯合,我问储教练,肩与胯合,是肩与胯在同一平面吗,储教练为我做示范,肩与胯合是两肩并不是正对前面,而是左肩朝前,两肩斜向45度,这样肩膀与胯有一定角度偏离,这样形成一股拧劲,我感觉像拧毛巾(我理解下来,这时候腰和肩一样,也是斜着45度,不知道对否),最后3时,腰和肩回归中线位置,带动肘和手发劲,发劲一定是全身的力道打出去,是全身之劲,不是仅仅光手在发力。储教练还说,整个过程,要注意,123时肩膀都要放松,只有放松了,劲道才能打出去,不然劲道最后都在自己身上。

4、收势

收势时,右足后撤转身,右弓左箭步,右手随着由左胯际斜向右后上方扬击,手腕屈肘靠肋。左手自右肩斜向左胯裆际按去,掌根出劲下捺,注意,右手挥出去时是在中线上,不能偏离中线过于向右。随后的鹰抓,需体会老鹰伸爪捕食时的劲力,猴束蹲时,体会身体下蹿,丹田抱劲,身体收缩起来蓄劲。虎扑时,体会猛虎扑食时的凶猛之劲。

小凌老师看了我们打的十大形踩步后说,初学者一上来很难做到老师说的各个要点,所以先把简单的要求做到,先做到两点要求,一是踩步时身体高度一致,不能重心有高低起伏,而是尽量步子迈出去大一点,重心低一些。

上次课上,小凌老师说起《道德经》中“道”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尽管“道”是无形的,或者未被察觉,但却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决定着事物的发展变化。我以前看过《道德经》,从全文来看,是一篇讨论治国策略的论文,但文中很多篇幅在讲“道”,“道”虽然只有一个字,但要定义它并准确讲清楚很难,文中用了很多类比和比喻来做说明,说做事要合乎道,不可“妄为”,治国上,要学圣人之道的“无为”。引申到我们的练拳上,我想练武之“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先做好简单再求复杂

练拳时由易到难,由粗到细,先把1-2个标准要求做到位,再逐步练习其他方面的要求,逐步迭代,小步快跑就容易进步快。一上来要做到多个要求,反而打击初学者信心。

2、身体中正

练拳时,要多注意身体中正,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虚领顶颈,这个要求是贯穿行拳始终,记住这个要求,可以避免很多简单的错误,也能较好地理解动作的要领。


作者:晓舟
发表时间:2017/6/29 13:54:04

每次读大家的小记都有新的收获!谢谢大家!

侃希提的几个问题真好!关于脚底重心8字如何走,正斜区分都是我之前没有搞清楚的,我在想,为什么那么多年打下来,我就没能问出来?侃希学习和做事的认真和专劲非常值得我学习。老师的回答更是精妙,尤其是猛虎回头的比喻,太棒了!

看了小记中的描述,还有两点不明白的地方,可能是老师在讲的时候我不在场,想请教大家:

1、(侃希)熏风扫叶,是指室内的风,直直地向上,叶是对方的眼睛,打拳人的手直直地袭向对方的眼睛。左右侧熏风扫叶之间的那一记是琵琶遮面,弓步,重心在前腿。

但是,我打这记拳的感觉上手是横扫上去的,为什么老师说是室内的风直直地向上?

2、(陶嘉严) 川流不息这个动作,手不能伸直,呈“之”字形。

川流不息如何打出“之”字形?之前也听老师讲到过有一处要呈“之”字形,具体忘了是哪记动作了,不过好像不是川流不息。书法上“之”字颇有讲究,想请老师讲一下水浪拳中的“之”字形的要求,和相关的几记动作。

你们写的小记中已有好些地方超出我的认识了,果然是后来居上呀,要向大家多多学习,争取能够和大家共同进步。


作者:陈清怡
发表时间:2017/8/13 16:27:42

2017-06-17 学拳小记:

本周学拳,小凌老师继续对我的水浪拳进行了指导,这次为10-野马追风”11-川流不息”,具体细节记录于此,以为小记。

 

10 “野马追风”

在“孤雁出群”完成后为转身270度,方向回到正南,如下图。

 

在此动作之后,会抬起右脚,以右脚为轴,旋转180度。我在这个动作中又犯了“散”的毛病,把右脚抬的很高然后旋转。小凌老师指出轻轻抬脚离地即可。这个和“临崖勒马”把脚抬高是一个毛病。

 

11 “川流不息”

“川流不息”前是如下图的侧身、双手抱圆,掌心相对,方向正西。我做后面来回穿掌的动作时分3步,1是左手翻掌,掌心朝下后,向正西前穿;2是右手落下,在左手上方正西前穿;

 

3为右手在左手上,向南划半圆到左肩后回收,左手同时向南穿出。这里小凌老师指出我1的这个动作不对,翻掌就可以了,不要前穿。这个动作练了很久,一直把握不住这个度。看来还要多体会。

 

同时小凌老师还指出了我前面第七式“鸿雁双飞”到后面2个“闭门推月”过程中的错误。在这个“闭门推月”前有如下图的抬脚穿掌动作。我的穿掌(以下图为例)是右掌从左掌上面穿过去的。而准确的动作时右掌从左掌的下方,掌心相对穿过。

 

看来很多细节的地方看的还真的是马虎。

 

学拳完后的问答环节,小凌老师回答了侃希关于拳正和不正(就是斜)的问题。我对小凌老师回答的理解如下,一般拳都应该是正的(我理解是指胸部和脚同向),在水浪拳的拳名中,只有“燕子斜飞”明确是说了要斜的。那么实际呢还有4记拳是斜的,“摘星换斗”、“倒骑龙背”、“天官指星”和“高山流水”(记错了的话,请大家指正)。其他的都应该是正的。所以,比如“拨云见日”打的时候身体不能侧,应该是正的。

 

[此帖子已被 陈清怡 在 2017/8/13 16:28:48 编辑过]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5/13 18: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