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学拳小记 2017-07-01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988 )
作者:xiejianxiong 2017/07/01 大宁灵石公园 王国燕老师开始教下半套水浪拳,这周四式1.旋转乾坤 2.风摆荷叶 3.掩手冲拳 4.琵琶遮面 三式要点如下: 1. 旋转乾坤在旋转时要感觉双手掌心有两支笔,对着前面画圈. 2. 风摆荷叶,是身体带动手摆动,摆动时,前伸的手掌有一个绕动的动作,从击技都角度讲就是手掌绕过对方的脸,前额,至对方的脖子侧,然后风摆荷叶,在对手颈部着力,一摸,使对手失去平衡.对手失去平衡就无法做出任何进攻击打的动作------小凌老师语. 3. 掩手冲拳:重心在后脚 4. 琵琶遮面:重心在前. 之后跟储教练继续巩固踩步.强调重点如下: 1. 整踩步过程,1,2,3三过动作注意身体高度保持相同 2. 双手摇动是贴这身体侧面,不要外摆,2式回收,3式出击都是. 课后小凌老师回答了我上次提出的练拳放松的话如何练出力量及劲的问题. 小凌老师先是说明什么是劲,什么是力量.力量就是你自身的力气的大小,天生的.身材魁梧自然力量大点,身体瘦弱自然力量小点.劲就是你打出的力量,对方承受到的力量. 那我们练水浪拳就练气,以气御力,通过练水浪拳使我们的力量可以高效的转为劲.不过我们练水浪拳以健身为主.以上是我的理解. 也许可以这样说:电路回路里电线上有电阻存在,就是内阻,电流通过就产生内耗,电量有一大部分消耗在上面.通过水浪拳可以降低内阻,练到极致就是超导.所有的电量都吃到负载上.负载得到了最大的劲.
作者:刘侃希 学拳笔记2017-07-01
今天学拳在大宁公园,看小凌老师讲话喉咙基本正常了,甚慰。
今天老师继续让我跟着一起看拳,看晓舟老师打的拳,说看的时候要学会分析思考,分这几个方面:1)哪些地方是比自己打得好的,这些地方要记住要学习,2)哪些地方是打了自己看不懂的,要记下来,回头去问为什么她这样打,3)哪些地方是自己本来有疑问一看她打就明白了,要记住 4)哪些地方感觉她打得有问题,要记录然后跟她交流。小凌老师说看比自己打的好的人打拳,那是师资,是帮助自己提高。看不如自己打得好的人打拳,那是对自己的警戒。不管看哪种人打拳,都是对自己有帮助的。我看完了之后,虽然有一些感觉,但是觉得晓舟老师比我高明太多,轮不到我来作评论。所以当小凌老师问我的时候,我说我觉得都挺好的,随便哪里都比我好很多。小凌老师火眼金睛,他马上就跟我说,评论拳就跟评论电影评论书法一样,并不是说你自己要是奥斯卡金牌导演或者著名大书法家,才可以去写影评书评,你只要对电影对书法有感觉,然后真实地反应出这种感觉就好了。我说我感觉晓舟老师的脊柱在很多时候是呈现出一道往外的圆弧线,而不是直线,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好的。小凌老师说那你刚才为何不说?我说还是觉得我水平低,不好意思说,怕说了不对。小凌老师说,有感觉就要说,只要是真实的就可以,那种为了博眼球哗众取宠的评论、不懂装懂的评论一定不要说,真实的就要说。
下面把我印象深刻的几个问题记录如下:
伏虎听风:我打这一记,伏了,但是没有听,是伏下来睡觉了。听,要精神高度紧张,是身处危险之中,随时要发现来犯之敌的感觉,不是睡觉。还有就是我合胯有点合过头了,合就是右胯对着正前方即可,我的右胯有点偏向右了。记得左边屁股不要鼓出来,要压下去。
川流不息:左手臂不是笔直的,而是之字形的,手指、手腕、小臂、上臂,象之字的下面那一捺的形状。举一反三,水浪拳里其他好多记伸手臂的拳也是一样的,手臂不好伸笔直。我问老师说之字形的手臂弯弯的是不是没有攻击力了,老师立刻示范,用弯弯的手臂架住我的脖颈瞬间我就失去了重心忍不住要跌倒了。所以之字形手臂暗藏的力量是很大的。顺便老师讲了擒和拿的区别,擒是控制对方整个身体,使其动弹不得,比如擒贼先擒王,就是控制对方的王让他动不了。拿是控制对方关节,是局部的,比如让对方的手腕翻转疼得不得了。同时老师在此处也指出我一个问题,本来他是指导李巧的川流不息的,我突然插进来问之字形手臂是否有攻击力的问题,害得老师停下来回答我,打断了对李巧的指导。以后不可以这样,老师指导时要等对那个同学的指导全结束了,其他人才可以插话提问。这个是教学的规矩,要遵守。
老师指导晓舟老师一个问题是说她的脚不好乱动,动是可以的,但是在对准方向(个人理解是攻击方向,对手所在方位)后就不要再动,如果此时脚再动来动去,就给对方攻击自己的机会了。--这个问题我也要注意。
起势的时候,重心在脚尖就是整个身体向前倾,重心到脚跟就是整个身体往后摆,不是上半身动而是上下身一个整体一起动。看老师身体的前后摆动很协调,手臂的动作是随之而来自然而然的,上下前后都一体,看上去非常舒服。我试验了N遍,终究是摆动不出那种感觉来。功夫啊功夫!回去后好好练习! 刘侃希
作者:天阙 看了你的文章,蛮好的。就是没想到你在陕西旅游,还这么认真,这么及时,很不容易,令我敬佩! 祝旅途愉快!
作者:晓舟 小凌老师指点我和回答侃希提问的时候,我们俩一起在听,一起在学,因此当读到侃希的小记,觉得非常真实,很有意思。我想,我也应该交一份课后作业。
完全没想到师父今天会来给我看拳,惊喜极了。看了我打的整套水浪拳之后,师父指出了两点目前我的拳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一、上身先动,过于前倾,二、脚下乱动。师父重新带我打了起式,将重心移至脚尖,同时完成翻掌。师父说:身体的前后摆荡,就像船儿在海面上荡漾,人会很舒服。难怪师父给我起名叫晓舟,是想让我打好水浪拳吧!我提了关于脚步的问题,我问师父:您以前说脚要随时调整,我是在调整,想把动作打到位且合起来更舒服一些,为什么您又说我是乱动?师父说:抬脚转方向的过程中要随时调整,但找准方向站定后就不好乱动了。原来如此,我还一直以为这样是对的。
最近一段时间练拳总觉得不舒服,找不到感觉,自己也很着急,但始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没想到师父今天一下子就帮我把问题找出来了,帮我去纠正。
这次,师父带我打了水浪拳的第一段,从起式到鸿雁双飞,在带打的过程中,主要给我纠正了临崖勒马后,右手下压(双手掌心相对犹如磁铁同级相斥)要压到底。闭门推月手与脚合。强调了两记拳(尚未命名)过程中的停顿,要求走到位,而不是滑过去。师父上次讲的拨云见日两手的上下距离拉开,我这次注意到了,但是,摘星换斗右手过程中的转折,我还是没弄明白,更是打不出。师父见我跟着打也还是不行,便手把手地带我走了一遍转换过程的路径。也真是神奇,我立马就有了感觉,而且,感觉到了拳中的劲路。我在想,这可能是因为师父一直会给我们强调腕直,通过5、6年的锻炼,腕关节有点打松打活了,打出了一点“小天星”的感觉。当然,打的时候,还是要注意沉肩坠肘,用肩带动。自己在练的时候,也要放松,不要刻意。先把师父新强调的动作意识加进去,慢慢练。师父还指出了我在抬腿时候,上身不正,道理其实和起式是一样的。我想,应该是控制好重心,整个身体的重心先上去,手脚随之而起,而不是用手去强行带动身体。那么,重心在哪儿呢?
回去几天,我按师父要求的练习,起式一来马上感到丹田聚气,小肚子有些许温热的鼓涨,人自自然然地松通,刹那间竟有了“若履云雾际,如舞鸿蒙里”的美妙。打拳的感觉焕然一新。丹田聚气之后,我尝试着尽量让丹田沿着水浪拳的行拳轨迹而走,把意识始终集中在丹田去打拳,有些动作可以不用去管手足了,让身体和呼吸随之任之,舒展合拢。我突然想到《盘法总决》当中一句话:“手足运行身前驱,身动务必意在先。”我想,这里的意在先,身前驱是不是和师父教过我的踩步“跌肚法”是一样的道理呢?师父有一次跟我说:你以后打踩步时,只想着肚子跌出去,可以不用去管手脚了。是不是在水浪拳里也这个道理?难怪师父让我两拳齐头并进,我常常在水浪拳里得到的体悟可以在十大形中得到印证,反之亦然,彼此有很大的促进。 还是回到那个问题,重心。我现在的感觉是行拳的重心应当稳在丹田。但,丹田的内气也是活动的,我能感知其动,但如何动还掌握不住。我想,内家拳便是由丹田的转动带动整个身体的运行,随着功力的提升,可以对以意导气下身体各部位微妙的运动有更清楚的体悟,到时我再把它记录下来。
因为有一段时间练拳总是觉得哪里不舒服,又说不上来,越练越没方向,这次经师父指点后,内在的感觉特别明显,感知到了一点进步的方向,十分喜悦。内心对师父无限的敬佩和由衷的感激。师父永远都知道何时要教,要如何去教。
更有意义的是,这次能和侃希一起聆听师父对我系统化的指点,师父跟侃希说:看拳要把对方作为“师资”,对方比你打的好的地方可以为师,不好的地方可以为资,看不懂的地方就问。你们以后是要做老师的,首先要学会看拳。我觉得师父讲得非常有道理,师父学任何东西,都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侃希学拳非常的认真,克服各种不太有利的条件,却比很多同学都要珍惜和努力,尤其是侃希身上求真务实,踏实进取的精神十分值得我学习。认识侃希以来,我越来越看到她身上宝贵的品质,一直在向侃希学习为人处事。侃希说的很对,她看出我打拳过程中很多地方脊椎的弯曲,这是我打得不对的地方,立身中正是最基本的行拳要领。我越是打不出感觉,越想要找感觉,不知不觉形成了坏的习惯,以后一定多加注意。也给大家提起警示。无论什么时候,立身中正,中线不让都是行拳的基本要求。侃希能向我直言,对我有更深的触动,更有利于我的纠正,谢谢侃希。我非常愿意和你一起把小凌老师这段时间对我的指点从我们各自的角度用心记录下来,作为第一手的学拳档案,对大家,对后来者都会有所帮助。
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小凌老师系统的指点和自身的努力不懈,侃希在水浪拳上的进步堪称为神速。侃希说觉得我的拳高明太多,不知道是不是客气,真的没有必要这样认为。我只是早几年入门,从师父哪里听得多一些,练得时间长一些而已,哪里谈得上高明?其实,井系的同学们也是一样的,如以入门先后而论,我最多是你们的师姐,完全应该用平视的角度来看我打的拳。其实,我看我的师兄师姐打拳也是如此,除我师父之外,从不会去仰视任何人。自古后来居上者多得是,更何况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老师。小凌老师在内家拳上的境界和教拳的功力,莫说当世绝无能望其项背者,我在过去的书上也从没看见过。这不是我一个人说的,当今最具权威性,最见多识广的武术资料收集人也对小凌老师做此评价,并称“凌氏拳艺是当世唯一的一块内家拳净土”。有小凌老师在指点,老师又为我们配备了国燕、礼贵两名一等一的优秀教练负责水浪拳和十大形的教授,我们井系的学员们没有不去力争上游的道理,否则真真是天予弗取,暴殄天物呀。要知道,练内家拳一旦跑到前面去了,后面的人是很难有机会追上的。小凌老师曾经举过一个最恰当不过的例子了。从不会走,到会走,再到跑起来,越到后面前进的速度是越快的,除非有一天跑不动了,才会被超越。值得我们深思!
2013年的夏季,小凌老师在门内对全体学员进行了十大形的标准化训练,天大热,人大干,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最大的效果。今年夏天,老师又特意为我们增加了半小时进行十大形的强化训练,老师如此安排必然有其深意,当然老师会更加辛苦!相信大家会珍惜老师的用心和储教练、国燕教练的辛勤付出,能够收获最大的成效,并受益终生。
作者:刘侃希
作者:刘侃希
作者:shutjy 陶嘉严2017-07-01学拳小记 转眼进入7月,我们要开始水浪拳下半套的学习了。 旋转乾坤在旋转时要感觉双手掌心有两支笔,对着前面画圈。 风摆荷叶,王国燕老师在教学时说是身体带动手转向,我自己打下来的感觉是,王老师所说的身体指的是腰部,通过腰部的转动带动手的转动,因为如招式名称说的那样,荷叶不会摆动,风吹过,才会摆动。另外手在摆动时又一个绕动的动作。 掩手冲拳:重心在后脚,打这一记的时候,黎明告诉我人上半身要中正,不能歪斜或者前后倾斜。 琵琶遮面:弓箭步后支撑腿伸直,我个人认为重心在中间。 随后王涛老师让我打一遍踩步给他看看,指出我还是有身体起伏高低的问题,并告诉我在第二式的时候,人的重心应该在后,而不要前冲,正因为我重心在前,才会有高低起伏这个问题,随后按照老师的要求再来了一次,情况就要好很多。不过还是有存在第三式手脚不同步的问题。好需要好好练习。 之后,跟着小凌老师复习了之前学的招式,川流不休,左脚迈出一步那一记,要先伸左手再伸右手。伏虎听风前一记,重心在后,之前都是在前。声东两击西的那几记,身体高度要保持一致,不能有上下起伏。 现在天气越来越热,终于开始体会到夏练三伏的感觉了。
作者:罗建军 地点:大宁灵石公园
这次我到得比较早,来到练拳的草地时,清怡比我还早,已经在开始打拳了,我看了一会儿选了个地方也练起拳来。昨夜刚下过暴雨,草地上还有些许湿润,几处低洼的地方也积了些雨水。我在打拳迈步之间就比以往要小心。当我把上半套打完时,人也陆续到齐了。国燕教练教授了我们旋转乾坤,风摆荷叶,掩手冲拳,琵琶遮面几个路径,要点纪录在下,为了方便学习,将其他学员的相关记录也摘录过来,但是我们要记住:小凌老师一再强调是因材施教,他的教授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切不可生硬照搬。 旋转乾坤 接上式,两手手心向外,沿着两肋侧边举边转到顶,然后手心向外,像起式垂纱落帘那样向下落至胸口处,开始划圆。如拳照定式般。 赵丹的记录: “旋转乾坤中要手指要竖直,两手掌在同一平面,腕要平直,不能弯,要做到这样就要把肩膀放松,以这个点为圆心,划圆,可以划一圈也可以画两圈,第二圈比第一圈大,最后回到圆心,进入下一式”
风摆荷叶 接上式,向前出左脚,两手心向右,左手前伸,右手和丹成九转后手动作类似,只是手心要向外,右手转腕,手心转向左,右脚向前,左手撤回身侧和先前右手类似,右手向前和先前左手动作类似。要以身体带动两手摆动,两手的摆动要在一个平面上,右手转腕在技击时为托着对手的下巴,让其失去平衡,然后右手摆动为勾着脖子带动对手。再向右摆动一次。
甄智杰的记录 “又比如水浪拳中的一招“风摆荷叶”,重点在这个“摆”字上面,“摆”其实就是中心轴。风吹动荷叶必然要左晃右摆,如果没有中心轴在的话,那叶子不就要被刮走了吗。受到了老师看塘中荷叶来练其“荷叶手”动作的启发,我现在也一直观察身边比如家里养猫的动态,公园里鸟的动态,风吹叶子的动态等等一切自然界的东西。”
晓舟的记录: “我因为看到论坛上一张肖师风摆荷叶的示范照,觉得自己在行拳的路径中似乎没有这个定式动作,所以请教了肖师。肖师用此记拳的技击演示为我解答了这个问题。同时,肖师借此为菠萝细述了风摆荷叶与风动浮萍的不同内涵,用荷叶与浮萍各自生长的特点告知了菠萝两记拳的打法和用法。 聪明的菠萝可能是记起了肖师曾为她给《云水禅心》填词的一句“叶底藏莲风波静,动似蛰龙起”所改的一字,将“静”改为“涌”,故向肖师请教了“叶底藏莲”一记的打法。待肖师将此招式所暗藏的杀机演示给我们看后,我们更赞叹“涌”字的一字千金。 风摆荷叶、叶底藏莲、风动浮萍是水浪拳中三个很有特色的招式名称,荷叶、莲(子)、浮萍均为水生,风起涟漪,随波而动,大有水浪拳的韵味。荷叶因风轻摆,莲(子)悄藏叶底,浮萍飘浮水面,处处体现了水浪拳清雅柔美、和谐自然的神韵,充满着诗情画意,料想以菠萝的才情定是十分喜的。” “风摆荷叶一记,肖师针对晓庆“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强调了学拳先要把招式名称的涵义弄懂,顾名思义才不至于走偏。同时,又结合晓庆已具备的一定功力和技击上的特长,为其指明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此招掌法如水面之荷叶,双掌的左右摆拽应始终保持在同一高度,不可忽高忽低,这样才能保证路径的正确。指点要领先学生当前水准的半步到一步,秉持这样的教学原则,肖师又进一步指出:行拳时要肩催肘,肘催手,肩尽可能地向前透出,才能在技击上取得好的效果。风起于青苹之末,感敌之势,前手是也;叶摆于水面之上,牵彼之劲,后手是也。风叶相联,根之所系,身动是也。”
掩手冲拳 接上式,右手握拳虎口向上向前击出,同时左手手心转向下,手背隔于右前臂靠近肘处如拳照定式。右拳张开变为掌,左手抽出放于右手上方向前伸,右手后撤向后伸,左手翻转手心向上,左脚后撤,左手跟随后撤,右手手心转下,向前伸,与左手交与身前,右手继续向前,左手继续向后伸。右脚后撤,右手跟随后撤,类似于先前右侧动作 侃希的记录: “掩手冲拳:拳头手背那面和手臂之间不要有夹角,要平,拳头下沿跟手臂不要有夹角要平,两个平,同时拳头微微指向内侧,取其有力量出击”
琵琶遮面 琵琶遮面在上半套已经学习过了。
课后小凌老师给我们讲了氤氲之气,还解释了山中何所有这首诗的意境。我听后不禁感叹中国文化太美,内家拳太美。难怪小凌老师在开班之初就说内家拳是为己的拳,以前觉得太抽象,不够具体,现在终于有点明白内家拳内在哪里了。 在离开公园时,清怡说我的纪录比较细,对他有所帮助,说来惭愧,很多都是摘录以前学员的纪录。相反每次打拳后我感兴趣的就是其他人的纪录。经常能从中得到不少收获,从而在打拳时调整并不断得到印证。比如在看到不巧同学纪录的起式“如拖重物”后,我不断感觉,模拟这种情境,最近在起式,垂纱落帘落下时能够感觉到手的沉重感。还有侃希纪录的垂纱落帘后两脚心重心的移动。我在打到这里有了那种感觉时突然想到,这岂不就是外三合中的手于足合,然后就仔细感受脚上受力点的变动,自我感觉比以前要清晰些了。
有两个问题向小凌老师请教: 1.外三合是不是要分左右? 2.在伏虎听风,声东击西等身体有倾斜时怎样做到身体中正?驽马回头这一式呢? [此帖子已被 罗建军 在 2017/7/7 22:25:44 编辑过]
作者:郭明虎 郭明虎2017-07-01 今天王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了下半套开始的几招:旋转乾坤,风摆荷叶,掩手冲拳,琵琶遮面。 风摆荷叶:大家开始打的时候没有掌握要领,以为两个手掌交互前后摆动即可。王老师给大家演示了一下,前面的手掌是用来击打敌人的脖子的。加入左手掌在前:用左手掌靠近小手指的下部分手掌来撩敌人的脖子,敌人肯定会躲闪,然后乘势翻掌,变成靠近大拇指的手掌在下面拨动敌人的脖子向后方发力。在后面演练的时候,小凌老师对大家的这招动作不满意。又亲自演示了几次,按照小凌老师的演示,大家感觉顺当很多,动作也不那么机械了。 掩手冲拳后面的后退动作中,小凌老师强调,向后面的手一定要伸直到最远的地方,再从耳朵旁边穿过向前。
储教练教导大家轻步站的时候强调了,在做第一个动作时候,要保持身体的高度不动,轻轻抬起后脚伸向前面,整个过程重心都在另外一个脚上,重心高度也不变。在打第三个动作时候,要后脚登直,这样才能更好发力。
作者:于一碧诗 [此帖子已被 于一碧诗 在 2017/7/15 21:16:06 编辑过]
作者:xiejianxiong
作者:陈清怡 2017-07-01 学拳小记:本周学拳,小凌老师让我把上次指导过的拳打给他看,还是有很多地方不太对。纠正之后继续指导,这次为“12-伏虎听风”、“13-声东(两)击西”和“14-青龙(三)探爪”,具体细节记录于此,以为小记。 第10式 “野马追风”
在“野马追风”这个动作之后,左手翻掌朝上,右手逆时针在外沿绕左手掌270度。小凌老师指出我右手绕到左手完成后,右手的位置贴在左手,不对。要分开一些,自己体会两手间距为1个立掌。 以上动作完成后,肩胯带动(伸展的)双手转180度,我转身180度后,重心直接就在后脚上。小凌老师示范为转身后重心在前脚,为前弓步。然后踩手收缩至腰前,身体后坐,重心转后脚。 第11式 “川流不息” “川流不息”前是如下图的侧身、双手抱圆,掌心相对,方向正西。上次的总结是分3步, 1是左手翻掌,掌心朝下后,向正西前穿;2是右手落下,在左手上方正西前穿;3为右手在左手上,向南划半圆到左肩后回收,左手同时向南穿出。 我这样打给小凌老师看,老师说脚就2步,这样打第一步上脚,对应手动作会做不过来,示范手的动作。我理解对应脚的2步,手也就2下,这样才能手到脚到。那就是上第一步(左脚)的时候,左手翻掌,右手回落,同时完成。上第二步(右脚)的时候,左掌经右肘下穿过,后左右手掌向左侧平出。 第12式 “伏虎听风” “伏虎听风”前面有3个手臂来回摆动的动作,如下图。在第一个摆动中,有2个地方要注意。 (1) 右掌要到回收到左肩,然后向右边水平“砍”过去。 (2) 整个右掌回收到右“砍”的过程,左手掌始终是在右手肘下方的。我试几次,发现如果左手掌一定在右手肘下方的话,右砍一定是侧身的。而我以前的动作时不侧身的。 另外,“伏虎听风”的最后一次侧身穿掌动作,也有2个地方要注意,如下图。 (1) 是右掌从左掌下穿过,然后重心后蹲,如下。 (2) 右掌穿出后手是于肩平的,不是向上的。 第13式“声东(两)击西” 这一式的问题,小凌老师主要强调在第一次击西的动作完成后(如下图),这个时候拳架可高可低,但是一旦打到这个高度,那后面的动作就要保持这个高度,不要高低起伏。 第14式“青龙(三)探爪” “青龙探爪”这一式我总是丢掉一次。这里主要强调了,第三次探爪的时候是向正东的(起势为正南) [此帖子已被 陈清怡 在 2017/8/13 16:21:33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