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晓舟的重要文献“虚领顶颈”还是“虚领顶劲”在《搏击》杂志发表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心意六合拳论坛晓舟的重要文献“虚领顶颈”还是“虚领顶劲”在《搏击》杂志发表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4 | 点击数:2408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晓舟的重要文献“虚领顶颈”还是“虚领顶劲”在《搏击》杂志发表
凌氏心意沙龙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营长
发帖:488
经验:843
金币:843
注册:2007/1/29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晓舟的重要文献“虚领顶颈”还是“虚领顶劲”在《搏击》杂志发表

“虚领顶颈”还是“虚领顶劲”

作者:晓舟

在内家拳的著作中,常常出现“虚领顶劲”四字,也有人写作“虚领顶颈”,二者之间必有正误。综观当前的各种内家拳书籍,不难发现“虚领顶劲”似已成为金科玉律,如若写成“顶颈”则往往被视为“顶劲”的笔误,然而,究竟孰是孰非,笔者对此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笔者师从肖力行老师学习心意六合八法拳(又名“水浪拳”),学拳伊始,肖师强调的便是“虚领顶颈”而非“顶劲”,讲解简洁明了,即:前领颚虚,后脖颈顶。肖师认为虚领顶颈与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松腰坠胯均为习练内家拳的身法要领,系对身体的某些特定部位所提的不同要求,在行拳时需要始终保持的,而“劲”则要按拳术各种把式之须随时变化,“顶劲”不符合拳理。为此,先贤最早提出的就应当是“虚领顶颈”,只因“颈”、“劲”二字读音相似,字形相近,被后人所误传。又因一再的以讹传讹、人云亦云,导致将错误的用法摘录进了某些经典著作中,而该些经典又遭人望文生义,做出种种牵强附会的术语解释,这才造成了现今“虚领顶劲”大行其道的现象,“劲”与“颈”一字之差却导致整个词语晦涩不通,各家的注解往往故弄玄虚、不得要领。为此,肖师嘱咐我为“虚领顶颈”的句义做些功课。

以下是笔者尝试着从不同角度展开的对“虚领顶颈”与“虚领顶劲”之间的辨析。

首先,“虚领顶颈”的含义很好理解,即:领要虚,颈要顶。“领”、“颈”都可用来指脖子,但针对的部位不同。“领”,即领颚,在这里指的是脖子前部与下颚相连处;“颈”,指后脖颈,具体指脖子的后部下端与颈椎相连处。“虚领顶颈”就是要求做到脖子的前领部分放松,后颈部分顶起,“领”与“颈”相对,一前一后。前面已提过,虚领顶颈、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松腰坠胯均是内家拳的身法要领,这些词在语法上都为动宾结构(动词+名词)。其中,“虚领顶颈”要求脖子处的前“虚”后“顶”,“含胸拔背” 要求躯干处的前“含”后“拔”,都是行拳中身体某部分之前、后部位所需保持的一种相对的状态,用字造句可谓一脉相承。 

其次,从拳理上看,内家拳要求“顶头悬”,即头悬着,上顶天空。同时,要求“立身中正”,颈椎、脊椎应保持自然垂直,忌前倾后仰、忌左右歪斜。“虚”有放松之意,“虚领”则下颚收,“顶”有竖直之意,“顶颈”则颈椎竖,做到“虚领顶颈”了,脖子自然而然的竖直而不僵直,配合“含胸拔背”则可使百会穴与会阴穴上下一线,如此,方可达到“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清理顶头悬”的行拳要领。

如此来看,“虚领顶颈”四字原本通俗易懂,其含义不言而喻,完全符合经典拳理要旨的词语表达。那么,对照一下看看“虚领顶劲”的说法又有何不妥?

先从字面上看,如果把“虚领顶劲”中的 “领”做动词用,“虚领”解释为:轻轻领起。那么,至少存在两个语法问题:(1)缺少宾语成分。如果说顶起的是劲,那么轻轻领起的又是什么呢?这里显然缺少被“虚领”的对象,让人不知所云。(2)词组搭配不当。“虚领”跟“顶劲”前者是副词+动词,后者是动词+名词,组合起来明显不搭调。再者,如果把“领”做名词用,解释为领颚,那么,“领”对应的就不应当为“劲”,因为 “虚领”和“顶劲”之间并无关联,领颚放松了顶不出劲来,二者之间反而存在矛盾。

再从拳理上分析,“中正安舒”是内家拳的一个关键要义,身体决不能僵直。“虚领顶劲”一说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难以解释:其一、“虚领”就是让脖子放松,但脖子松了,头却未必能做到中正、顶天,因为在垂头时、头朝天或歪着的时候,脖子也可以是松弛的。其二、“虚领”跟“顶劲”之间本来就存在冲突,难道说练拳时只要脖子一松,劲就自己被顶出来了吗?还是说,只有脖子松了,劲才能被顶出来?其三、太极拳一十三势: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根本就无“顶劲”一说。相反,刻意“顶劲”既僵直又露形,太极拳修炼要旨“不丢不顶”、“舍己从人”的要求格格不入。此外,“顶”有竖、直的含义,而劲却是无处不在的,不单单只有竖、直的劲、还有横的、斜的、掤的、捋的、挤的、按的、采的、挒的、肘的、靠的等等,唯独没有顶劲。

综上,显而易见“虚领”与“顶劲”无论从字面上和拳理上都无甚关联,强扭在一起实难说通。

从笔者查询到的一些资料来看,“虚领顶劲”四字之所以被后世广泛运用,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的一段文字记载戚戚相关:“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因该《太极拳论》被奉为经典,后人理所当然地沿用了“虚领顶劲”一说,但是,对“虚领顶劲”这四个字的注解却存在着许多截然不同的版本,其中不乏冗长、拗口,牵强附会的现象。经相关考证,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至今尚存在着许多争议,诸如:此论的作者、年代、原文中某些字词的用法,以及内容是否完整等。那么,不知那些曾经对这四个字进行过推敲、体会,进而做出注释的大家们是否对《太极拳论》中“虚领顶劲”的用字产生过质疑?

肖师教拳时,常鼓励和培养弟子们的“质疑”精神,他告诫我们:没有质疑就没有突破,学习的本身就是不断质疑的过程。前辈授拳往往是口口相传,经后代文人整理成文,失误难免。再经武人传抄转录,更使错误频率提高。拳经上讲“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前人之谬误非但无法被后世匡正,反倒成了不容更改的经典而流传百世,则势必对武术的发展极为不利。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我们是否能对“虚领顶颈”的用法最终做出定论,至少这种对经典提出质疑的勇气和能力是我们所不能丢失的。诚如肖师所言:经过质疑则必有所得!亦请有志于此者共同探讨,辩明真义,或可对后来之习武者有所裨益。

 

[此帖子已被 凌氏心意沙龙 在 2013-4-3 15:48:42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3/4/3 15:36:07 IP:已记录
晓舟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团长
发帖:965
经验:1565
金币:1565
注册:2012/3/20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Re:晓舟的重要文献“虚领顶颈”还是“虚领顶劲”在《搏击》杂志发表

去年的阳春三月,柳絮纷飞,师父触景生情,吟诵了一句“枝上柳棉吹又少”,德榜师兄立马接上:“天涯何处无芳草”。

今年又到三月,一株金丝海棠生得格外美艳,师父置身于满园春色之中,抑扬顿挫地念起:“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又是德榜师兄第一个接口:“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陈氏三杰”果然名不虚传!其实,“虚领顶劲”的问题也是陈德榜师兄先向我师父提出来的。

师父在写“踩步摇闪把拳理要旨”的时候用的是“虚领顶颈”,德楹师兄为此查了百度,发现大多数的文章中用的却都是“虚领顶劲”,于是请教了师父。为此,师父讲解了二者的正误,并命我在此基础上用心积累,整理成文。

当时,我还刚开始学拳,尚无法很好地领会,但因师命在身,自是不敢怠慢,所以练拳伊始就对“虚领顶颈”四字极为重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练都不敢有丝毫马虎。随着自身拳艺的不断提高和拳理的积累,我对这四个字的领会越来越深,半年之后,我终于在师父的指点下完成了这篇“虚领顶颈”的文章。

“虚领顶颈”这区区四个字实则包含了内家拳修炼的基石,若领悟并实践之,则“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在我师父悉心而高明的指点下,我从中收益极丰,并对我未来拳艺的精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师父的垂爱和对弟子教拳之用心,恩重如山,弟子此生铭记!

有鉴于此,我们师徒也希望这篇文章的发表能对后来的学拳者有所启迪,有所帮助。也谢谢德榜师兄当日的一问!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13-5-15 18:43:46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3/4/3 22:48:26 IP:已记录
蓝蝎子


角色:注册会员
等级:连长
发帖:231
经验:298
金币:298
注册:2012/8/31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3

Re:晓舟的重要文献“虚领顶颈”还是“虚领顶劲”在《搏击》杂志发表

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小凌老师曾在拳理要旨会上讲解过“虚领顶颈”与“虚领顶劲”之正误,晓舟此文,更加详细地将两者之别述诸笔端。恭喜晓舟文章发表,也感谢小凌老师和晓舟师徒对武学爱好者的无私奉献。
——————————
还在用U盘?OUT啦!姐我现在用云盘,36TB!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3/4/4 16:42:29 IP:已记录
于一碧诗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连长
发帖:265
经验:372
金币:372
注册:2007/12/6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4

Re:晓舟的重要文献“虚领顶颈”还是“虚领顶劲”在《搏击》杂志发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此帖子已被 于一碧诗 在 2013-4-29 23:43:37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3/4/29 23:42:45 IP:已记录
晓舟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团长
发帖:965
经验:1565
金币:1565
注册:2012/3/20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5

Re:晓舟的重要文献“虚领顶颈”还是“虚领顶劲”在《搏击》杂志发表

在这次炮台公园交流联谊活动的座谈会上,肖师问我:你自己觉得“虚领顶颈”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我知道师父如此一问必有后话,故不敢作答。师父说:其实,我在文章里讲得这些道理是说给不懂拳的人看的,小学毕业文化的人,就能知道正确与否。等到了第二层境界呢,用一句话就能理解为何是“虚领顶颈”。你们去读凌老师写的书,谁能把书中的这句话找出来,证明“功夫”已经到第二境界了,“功”就是一种认知。那么,到第三境界呢?只要打一记拳,自身就会有体悟,就会明白是“虚领顶颈”而不是“顶劲”。

 

认真思考师父的这番话后,我想其实这就是肖师所说的“学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道理。在明师的指点下,按照正确的路径,正确的方法去学拳,日积月累自然功夫上升,等功夫提高了,就会对拳有进一步的体悟。通过慎思、明辨,从体悟中获得感悟,方能达到上一层的境界。如此一层功夫、一层认知、一层境界,持之以恒,水到渠成。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13-5-13 12:19:24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3/5/13 12:01:00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7/30 14: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