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男人之歌——朱全弟作品研讨会”朱全弟作品研讨会在沪召开 共论《男人之歌》
2013-04-16 08:37:00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提要] 作者善于思考,包括“一日三省自身”许多反思之作:《那一夜,司机毁了我的心情》,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最后解剖的是自己。记者和作家,写作与习武,有机结合,于是有了一个精彩的朱全弟与他的《男人之歌》。
人民网上海4月15日电 (记者 曹玲娟 沈文敏)记者是写新闻的,然而写完新闻之后呢?作为新民晚报先体育记者后经济部记者,朱全弟的《男人之歌》当中的许多篇章是新闻的延伸,涉及面之广,采访者之多,无疑给当今是一个启迪:社会是如此精彩,记者可以这样做。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主办的朱全弟作品研讨会今天在沪召开。与会专家们认为,朱全弟所著散文集《男人之歌》中的所有篇章,都是作者进入媒体之后的有感之作,读来内蕴生动,作者情感丰沛,是散文天地和新闻外延的有机组合。
如《无名者礼赞》,是记者在采访一条新闻91岁的老母亲服侍51岁瘫痪儿子的新闻后作者误解了一位老太太的来电。如果没有“夜光杯”刊登此文,那么作者就会永远愧疚,有负捐款好心人。《拜年的回报》是作者在采访中牵线搭桥并跟一位市场老总去看望受困学生,作为参与者同时也是捐款人,所以写来情感真切。
作者善于思考,包括“一日三省自身”许多反思之作:《那一夜,司机毁了我的心情》,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最后解剖的是自己。
许多作品都是从采访一线中获得的材料。《与英雄合影》,是作者1999年8月在九江大堤决口后到达现场后的“副产品”。文章讴歌了抗洪救灾的人民子弟兵,结果,引来了一位昔日在老山自卫反击战中立下战功、如今因为尿毒症深陷绝境的求助信……
作家要有良知,记者要有担当。《人是大写的》,记叙了作者在公交车上震慑小偷的故事。后来,新民晚报刊登了朱全弟在公交车上抓小偷逼其同伙丢出赃款,因为这次被偷者是一位做财务的老同事,结果有了2007年7月2日新民晚报社会新闻版上的《公交车上小偷乖乖扔出赃物》一则报道。而2004年作者前往广西“卧底“传销”的经历令人津津乐道。
记者和作家,写作与习武,有机结合,于是有了一个精彩的朱全弟与他的《男人之歌》。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13-4-16 12:33:36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