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男人之歌》——朱全弟作品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召开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心意六合拳论坛《男人之歌》——朱全弟作品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召开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3 | 点击数:751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男人之歌》——朱全弟作品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召开
晓舟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团长
发帖:939
经验:1519
金币:1519
注册:2012/3/20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男人之歌》——朱全弟作品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召开

昨天下午(415日),在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召开了“男人之歌——朱全弟作品研讨会”。新民晚报副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所长以及沪上知名作家和新华社、人民网、解放日报等十多家报纸40多人到会。今天(416日)解放文化娱乐版刊登了专门的报道,还有其它多家报纸也将陆续刊登。

 

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杂志栏目对朱全弟师兄进行了专访,专访中,全弟师兄遵照小凌老师此前的精心设计,打了十大形中的“单把”和“四把”。全弟师兄说:“因为在场的都是文弱书生,所以是不能拿他们试拳的,不过他们看了这两记拳感到很震撼的,知道了什么是‘拳’。”

 

       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授予朱全弟为“客座研究员”,这是该所新所长强荧接任两年以来,第一次为记者召开作品研讨会,也是第一次授予一名记者为“客座研究员”。

 

       全弟师兄说:“饮水思源,我不进凌氏心意六合门,也许能写文章,但一定不会有我现在的《男人之歌》,阳刚来自十大形,柔情也是来自十大形(写到这一句我觉得自己对拳是有一点体会了)。所以,我要感谢老师,感谢同门师兄弟。再次向小凌老师致敬并致谢。  

 

    小凌老师在接受了全弟师兄的专此特报后,非常高兴!小凌老师说:“柔情也是来自十大形一句,足以证实吾弟才、艺皆进”。小凌老师还请全弟师兄保存与之有关的报道,说:“这是我们团队的宝贵财富。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13-4-18 21:40:22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3/4/16 12:16:55 IP:已记录
晓舟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团长
发帖:939
经验:1519
金币:1519
注册:2012/3/20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Re:“男人之歌——朱全弟作品研讨会”

朱全弟作品研讨会在沪举行

2013416   文化娱乐新闻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姜小玲


  本报讯 (记者 姜小玲)朱全弟第一本散文集《男人之歌》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作品研讨会昨天在上海社科院分部举行。

    
朱全弟先后担任新民晚报体育和经济记者,《男人之歌》中的许多篇章是新闻的延伸,因而他的散文鲜活而接地气,读来言之有物。如《拜年的回报》是他在采访中牵线搭桥帮助受困学生,同时作为参与者也是捐款人写来的作品,情感真切;《与英雄合影》是他19998月在九江大堤决口后到达现场后的副产品,文章歌颂了抗洪救灾的人民子弟兵,引来昔日在老山自卫反击战中立下战功、如今因尿毒症深陷绝境的老兵陆少峰的求助信……他赴西藏采访,采写了新闻特写《英雄流血不流泪》等系列报道,随后还根据陆少峰移植肾脏成功后,反过来回报社会捐助困难大学生的事迹写成新闻报道,完成了散文和新闻的交互联动。评论家雷达认为,朱全弟的散文有记者的锐利、有作家的灵动,更有对日常生活的可贵的感悟力和洞察力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13-4-16 12:22:10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3/4/16 12:21:03 IP:已记录
晓舟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团长
发帖:939
经验:1519
金币:1519
注册:2012/3/20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3

Re:“男人之歌——朱全弟作品研讨会”

朱全弟作品研讨会在沪召开 共论《男人之歌》
2013-04-16 08:37:00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提要]  作者善于思考,包括一日三省自身许多反思之作:《那一夜,司机毁了我的心情》,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最后解剖的是自己。记者和作家,写作与习武,有机结合,于是有了一个精彩的朱全弟与他的《男人之歌》。

 

人民网上海415日电 (记者 曹玲娟 沈文敏)记者是写新闻的,然而写完新闻之后呢?作为新民晚报先体育记者后经济部记者,朱全弟的《男人之歌》当中的许多篇章是新闻的延伸,涉及面之广,采访者之多,无疑给当今是一个启迪:社会是如此精彩,记者可以这样做。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主办的朱全弟作品研讨会今天在沪召开。与会专家们认为,朱全弟所著散文集《男人之歌》中的所有篇章,都是作者进入媒体之后的有感之作,读来内蕴生动,作者情感丰沛,是散文天地和新闻外延的有机组合。

如《无名者礼赞》,是记者在采访一条新闻91岁的老母亲服侍51岁瘫痪儿子的新闻后作者误解了一位老太太的来电。如果没有夜光杯刊登此文,那么作者就会永远愧疚,有负捐款好心人。《拜年的回报》是作者在采访中牵线搭桥并跟一位市场老总去看望受困学生,作为参与者同时也是捐款人,所以写来情感真切。

作者善于思考,包括一日三省自身许多反思之作:《那一夜,司机毁了我的心情》,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最后解剖的是自己。

许多作品都是从采访一线中获得的材料。《与英雄合影》,是作者19998月在九江大堤决口后到达现场后的副产品。文章讴歌了抗洪救灾的人民子弟兵,结果,引来了一位昔日在老山自卫反击战中立下战功、如今因为尿毒症深陷绝境的求助信……

作家要有良知,记者要有担当。《人是大写的》,记叙了作者在公交车上震慑小偷的故事。后来,新民晚报刊登了朱全弟在公交车上抓小偷逼其同伙丢出赃款,因为这次被偷者是一位做财务的老同事,结果有了200772日新民晚报社会新闻版上的《公交车上小偷乖乖扔出赃物》一则报道。而2004年作者前往广西卧底传销的经历令人津津乐道。

记者和作家,写作与习武,有机结合,于是有了一个精彩的朱全弟与他的《男人之歌》。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13-4-16 12:33:36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3/4/16 12:25:32 IP:已记录
晓舟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团长
发帖:939
经验:1519
金币:1519
注册:2012/3/20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4

Re:“男人之歌——朱全弟作品研讨会”

朱全弟《男人之歌》紧接地气拒绝空谈

 

青年报 2013-4-16 [ A18 | 文娱 ]记者 郦亮

 

  本报讯记者 郦亮 朱全弟散文集《男人之歌》的专题研讨会昨天由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主办举行。朱全弟是《新民晚报》的资深记者。《男人之歌》是他继报告文学集《第四个领域》和摄影散文集《怀旧苏州河》之后的又一部力作,里面的几十篇文章汇集了朱全弟1992年到2012年之间所写散文的精华之作。

 

  这些散文多描写生活,紧接地气,拒绝空谈。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魏心宏昨天表示,朱全弟的散文是真实丰富的人生写照,体现了作者的细腻情怀,以及实在果敢之风。上海知名作家王唯铭表示,朱全弟有着独标一格的风格:他抒情,但心中装着沉重的民生;他纪实,但又有那份凌空蹈虚的飘逸。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3/4/16 13:18:16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5/15 11: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