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主教练的“瓶颈”
——文至极则武,武至极则文
这篇周记由一个学拳不足两年的人来写,或许有些勉为其难。不过,nothing is impossible,事在人为!先要做事,才能成事!
拳艺无止境,不可避免的,在追求的道路上每个人或多或少、或早或晚总要碰到各类“瓶颈”。如能有所突破,就能站到一个新的高度向上攀登。但是,如困守其中,找不到出口,轻则停滞不前,功败垂成;重则误入歧途,前功尽弃。而此时,是否会有高人来为你指点迷津?而你,究竟是大彻大悟,还是执迷不悟......
2013年7月21日 周日 35° 晴
今日,吴新猛、金晓庆、朱宏滨、吕文发,我们凌氏拳艺的这四位主教练英姿勃发、神采飞扬地拍录了肖师“拳理要旨系列一”当中的五记拳,至此,“拳理要旨+释义+拳照+视频”的教学样板终能成形,即将隆重推出,而这又是内家拳发展史上一项“里程碑”式的教学创新!
四位主教练在当天的拍摄中都铆足了精神,风采四溢,颇有凌门大将风范。他们的拳打得各具特色:新猛教练中正大方,晓庆教练气势澎湃,宏滨教练威武刚强,文发教练则功力不凡。打到精彩处,在场的学员们掌声雷动。
待主教练们打完后,肖师为大家上了一堂深刻的拳艺提高课。课程的内容是:指点主教练们如何在现有的高度上冲破“瓶颈”。课程的主题,我想把之归纳为:“文至极则武,武至极则文。”
文到极致必见武相。君不见,杜牧的气格雄健,苏东坡的豪迈奔放。武到极致必生文风。岂不闻,岳飞的满腹经纶,辛弃疾的侠骨柔情。文武之道,同根同理。
肖师说:拳打到一定境界之后再往下练,打出来的实质就是自身的修养了。此时,修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拳艺的高低。那么,应该如何在练拳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修养?
第一:心怀敬意。我常说练拳要“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形,狂妄于外者,必失于中。
第二:好自为之。我有次教育小徒时就对她讲了这四个字——好自为之,当时她吓得不轻。当然,这四个字分量颇重,但也不为严厉训斥,她若能懂,想必会有另外一番感悟。练拳的道理其实也是如此,好自为之才能够行走正途,万不可误入歧途而舍去本性,谨记: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第三:明心见性。“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到达无我之境,方现本性。有些东西光靠学是学不来的,还须自修。比如,无拳无形有真意。拳,原本是看得到的,可以模仿;而意,则蕴含在无拳无形之中,惟有不断地去亲身感悟,修心养性。心明才能意到,外显坦荡安逸,内则胸有成竹,行于当行,止于当止。此时便是无拳胜有拳,也可谓水到渠成,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而无难。
对每一位习武者来说,肖师给我们上的这堂课都至关重要。于我而言,今日虽“不求甚解”,但日后一定会不断地“温故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