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学习肖师的《“虎抱头”析疑——兼答王锡斌同志》
为进一步学习,我查阅了上文所提到的一些前辈大师所写的“虎抱头”相关,但感觉上这些记载都不够明确、不够透彻。也许正因此,当年王锡斌会对“虎抱头”提出质疑。
相比较,肖师在《“虎抱头”析疑》一文中,把“虎抱头”从外形、身法、到拳理、拳义都讲明讲透了,而且简明易懂,十分生动形象,真可谓对“虎抱头”三字一举而定乾坤!难怪乎,肖师的“虎抱头”析疑文一经发表,至此再无人提“虎豹头”了,就连王锡斌的原文都已难觅踪影。
(师父发表水浪拳五字歌诀的时候,小仙刚刚出生,发表这表文章的时候,小仙才满周岁。想不到,那时的师父就已经如此厉害了呀,已是当仁不让,尤胜先贤!难怪小仙会如此崇拜师父呀!)
孙禄堂《形意拳学》
谓之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此之谓内三合也。又云式立定之时,谓之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取名一气含四象也。易云:四象不离两仪两仪不离一气,一气自虚无兆质,两仪因此一气开根也。鸡腿者:有独立之形也。龙身者:三折之式也。熊膀者:项直竖之劲也。虎抱头者:两手相抱有虎离穴之式也。
姜容樵《形意母拳》
六合者,鸡龙熊鹰虎雷。形意拳之身法,六形合为一体也。”由是可知,这是形意拳身法要领的总括。身法,不仅包括了身手头足的静态姿势,也包括了伸手投足的动态要领,同时,形与意合,更深层次地概括了拳意、劲意等意识的应用。
所谓鸡腿,在形指的是腿形步法,双腿似直若弯,每动,后腿必有蹬意,前腿必有踩扒劲;
龙身,有缩涨变化之功,其形含胸拔背,裹胯松腰,上身似斜非斜。每一式必有一束一展是取其意;
熊膀,即熊形,熊有竖项之力,扣肩撑背,头顶项竖是取其形;力聚于背,蓄于肘而后形于拳是取其意;
鹰捉:鹰爪有抓捋之长,掌含指撑,使力达筋梢,是取其形;出手裹翻而回手撕摞是取其意。而六艺皆重取意,故不言爪而言捉。
虎抱头,或言虎豹头,或谓如虎豹之首,神采奕奕,精神饱满。个人以为这是附会之言。虎抱,言虎之扑食,必先蓄势于身。何谓“抱”,躬背而缩身,前爪藏于颌下,此即为抱也。是时,其目注于目标,头引而项直。故形意拳肘不离肋,手不离胸,此取虎抱之形;其势欲展而束,其劲非落而不发,是取其意。
雷声:雷有崩山碎石之威,丹田气动,声随气发,以声助力,是取其形;四稍惊起,力猛劲决,是取其意。
李天骥《形意拳术》
古拳谱表明,初期的形意拳健身、技击二者并重,拳法内容比较简单。基本拳法为前六势、后六势,前者劲刚,后者劲柔。动作强调六合、五行和刚柔变化。基本要领概括为:龙身、熊膀、鸡腿、鹰爪、虎抱头、雷声。
[此帖子已被 凌波小仙 在 2013-4-3 9:54:15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