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拳“记”与“忘” 听到晓舟妹妹说,小凌老师让我打“碰意”时,我有一点儿慌:这个名字对于我来说,是全新的。不过既然有小凌老师亲自指点,我相信我能够练好它。小凌老师说,这记拳他是针对我的特点,专门为我挑选的,感动ing......
自己在家中先拜读凌老先生“心意六合拳艺传真”中的 “鹏意”一节(临时抱佛脚
),我想应该与 “碰意”同义。书中云:起首轻步站。左足收并右足。同时两手自下握拳,捋过左肋,屈肘贴肋上提,朝胸前钻去,左拳在前,高与鼻尖相齐,拳心朝里,右拳背贴于左肱肘弯里侧,两拳相向朝外拧劲……
6月2日,大宁绿地,小凌老师教我“碰意”。小凌老师教拳非常认真,我也不敢偷懒。看着小凌老师打拳,学着他的姿势,一开始总是学不像,手、足、肩、胯诸多错处。小凌老师不厌其烦,仔细帮我纠正。教完后,我到一边独自练习。练了几遍,感觉总是不能协调(一个字“笨”
),再次向小凌老师请教。小凌老师十分耐心地又给我重头讲解演示了一番。平时收势时习惯了连贯跳跃之势,小凌老师让我做分解慢动作时,尽然错误百出,看来还得重头练习。
回家后每次练习,脑海中总是反复出现小凌老师教拳时所说的要点:左拳意在击打对方颈颌部;尤其第二步至关重要,须转身面向对方,不能以身体侧面对着敌方,优势尽失;注意含胸拔背;收势时右手五指分开稍弯曲,左手指尖向前;左手从右肘弯里侧上穿叠于右手掌背上;注意猴蹲束之势……
这几天每天都练习“碰意”,自我感觉有些进步,也有一点体会。因为小凌老师说,拳中第二步最为重要,所以每次练到第二步,总是停顿一下,体验感觉自己的姿势是否正确。转身面向敌方,但手臂应该向前旋,左肘与左膝应该在一条线上,这样才能达到肘与膝合。感觉这个姿势有点像龙吊膀。身体尽量下蹲,就像坐在一张椅子上。起身时,人就像弹簧一样一跃而起。有了距离,加上速度,才能达到一定的力量。
“碰意”这记拳与其他拳如“踩步”、”龙吊膀“等不同,不需要较大场地来回练习,只要两足所站位置大小即可,即小凌老师所说的 “拳打一席地”。从起势到收势,反复多次,双足仍旧立在原地。这对于我来说非常有利,我可以随时随地地练习,上班时坐在椅子上,也可以突然发劲一跃而起。
收势时两肩胯交相裹劲,是为“束”,为的是下一步出掌时的力量。就如同猎豹,它奔跑的力量与速度,取决于它四肢与身体的伸缩。每次猎豹都尽可能将自己的身体弯曲收缩到极限,然后突然发力,尽量伸展,故每次蹿跃距离可达7米左右,为陆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
学拳需要记忆,需要记住拳的动作要领。要记住这些不容易,然而,如果要忘记已经比较熟练的动作更不容易。那天与晓舟妹妹一起打水浪拳,小凌老师在旁看后,过来帮我指正了最开始几个动作:双肘下沉是为了上升而下沉,故下沉幅度不要过大;右手划圈时,左手不能原地不动,要向前伸展,然后由肩部转动带动左手回收。虽说水浪拳学了一年有余,但看小凌老师打水浪拳,才知道自己有很多错误的地方,有些动作握拳、出掌居然还是反的。唉!都怪自己以前学拳不认真,看来要向小凌老师重头开始学习了
。只是这些(错误)动作几乎练成了习惯,若要忘记,还真是不容易。所以这些天,我除了练习“碰意”,水浪拳我只练习小凌老师上周日教我的开头几个动作。
期待着下次到大宁绿地让小凌老师指导我拳艺,也期望我练习的“碰意”不要让小凌老师太过失望
。
[此帖子已被 蓝蝎子 在 2013-6-8 22:00:15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