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3学拳笔记2017-06-3学拳笔记,刘侃希
6月3日,在大宁灵石公园上课。我出差智利,有一个多月没有没有见到老师同学了,乍一相见,很是亲切。
小凌老师说,看了我在智利打拳的拳照,得知我是拍摄视频然后截屏得到的拳照,并不是摆拍的照片的时候,觉得我的进步很大,不枉费老师他一番悉心教导。我听了很开心,也十分感激老师的培养。老师接着对我说,从现在开始我可以正式当助教了,可以跟老师一起看同学打拳,然后指出他们打得对还是不对,不对的话问题在哪里,应该如何改正。这个分析判断解说的过程,是对自己拳艺的磨练和提高。我自觉自已还没有学好,没有学到位,感觉去教同学底气不足,但是老师说我可以,说我的经验可以帮助到同学,那我就按照老师的话去做,这个一定也是老师培养我作为合格拳教练的一个步骤,我按部就班就行。
在智利出差期间,我每天都早起练拳一小时,反复回味老师说的要求,让身体去细细地感受。感觉这一个月进步比较大。慢慢地老师说的感觉会浮现出来,这个感觉很奇妙。比如老师说,孤雁出群后面有一个双腿微微下蹲,上身直立,双手横向对拉开的动作,中指相对,手掌要平,此时应该感觉到上面有东西落到手掌上来。我现在打到此处,基本都会感觉到手掌上有东西,而且整个手,手心手背手腕都感觉热热的,很舒服。从5月下旬开始,有比较明确的感觉,当我精神专注、动作缓慢地打一套拳,从起势到收势,有太多太多地方,都可以感受到身体的发热,被冬天的太阳温暖包裹的感觉,非常舒服。一个月前,我在4-15的课上还提问,只有手指和前臂有这种暖暖的感觉但是腿和脚却没有这种感觉是什么原因,但现在这种感觉已经扩大到了上臂、肩膀,并且往下发展了,有的时候可以感觉到小腹部里面热乎乎的,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丹田吧?有的时候后腰部和大腿前面也热乎乎的,不是烤火的那种热烈的热,是一种很平和的温暖,我能想到的最贴切的词语就是冬日暖阳,有的时候还有一种漂浮的感觉,身体好像变轻了,那种暖暖的轻飘飘的感觉,十分美妙。不过现在这种暖意还没有传递到脚部,最低到了膝盖上方,说明前路漫长。现在所有这些美好的感觉,都是不受意识控制的,不知道何时会出现,也不知道可以持续多久,突然而来,突然而去。我想这一定是因为我功夫还差太多,持续练习,达到老师说的“以意导气“的层次,就会变得可以控制了吧。很向往那个层次,但是我也牢记老师的教导,不要去求,静心练习,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不过我的这种发热的感觉,基本集中在右半边身体,右臂右腿右腰都有感觉,而左边身体除了左手外,没有什么感觉。我请教小凌老师,老师说,你的右边身体有热感,但是左边身体没有,是不是左边身体差,右边身体好过左边呢?其实不是的,还是径流量的问题。左边身体好,径流量本来就大,右边身体差,径流量本来偏小。现在练拳,通气了,径流量增大了,左边从60%增大到70%,只变化了10%,身体感觉不出来。右边从30%增大到70%,变动了40%,身体感觉明显。这不说明左边身体有问题,而是告诉你左边身体本来就比较好。等你继续练习,径流量加大到90%了,左边身体也一定会有感觉的。现在功夫未到,慢慢练习吧。老师虽然不知道我原来的身体状况,但是判断完全准确,我的右边身体一向是问题比较多的,从小到大各种外伤、手术都是在右边身体,右边比左边糟糕很多。老师的话让我很安心,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继续认真练习就行了。
在我出差智利之前,趁着我4月29日到上海参加凌氏拳艺汇演筹划碰头会,小凌老师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的下半套最后一小段做了指导,从叶底藏莲到存气开关,收势结束。这样在小凌老师指导下,我把全套水浪拳完整学习了一遍。老师说初级的指导算告一段落,你回去以后好好练习,过一段时间,看你的水平提高到了一定程度,再开始对你进行第二轮更高层次的指导,然后你再回去练,过一段时间,再对你进行指导,如此反复几次,你可学成矣。我牢记老师的教诲,每天认真练拳,希望早日够格达到请老师进行第二轮指导的程度。6月3日当天我把4月底学的最后一段拳打给老师看了一遍,老师指出了一些问题,现在我把4-29和6月3号两次老师指点我的问题一起记录如下:
叶底藏莲:两手先要靠在一起,然后右肘有意识地格开对方,再伸手向前。后脚跟和前脚尖要在一条直线上,否则身体就是别扭的,发不出劲来。
凤凰展翅:右手先是一刀挥向左,变成四指头朝前掌心向上,然后是左手一刀向右,也是四指头朝前掌心向上,左手右手是在同一平面上挥动。
白鹤啄食:手要竖着挥向前向下,想象正前方有一棵树,竖着向前而不要横着向前,对对方才有打击力。
月挂松梢:手臂也是竖着挥向右方。
倒拽牛尾:都是朝向45度。(插入-个人感觉倒拽牛尾的动作要领跟临崖勒马很象,腿部一样要求,区别是后手是拳头,前臂要竖直,是否正确?)
童子抱琴:起先是掌,然后到右下腹部还是掌,从此处向上时候变成拳,拳头要向前向上,意为顶住对方的喉咙让他失去平衡,只向前或者只向上,都达不到让对方失去平衡的效果,只有同时向前向上才行。同时记住左拳不离右手臂。换手时候一样,拳瞬间变掌,挥向左下腹,起手时变成拳头向前向上,右手始终不离左臂。
犀牛望月:后手从前手上方穿到前面,脸的朝向是正西正东方向。尽量往后坐,但是屁股不能坐到脚跟上,要有一点距离的,后背尽量竖直-这个是功夫,慢慢练才可能,然后身体往前倾,头倒向侧面,眼睛是垂直往上看,不管现在能不能看到东西,记住是垂直往上看,好像看一棵笔直大树的树顶上的叶子。
风动浮萍:赤龙搅水后右腿稍退一步是为了前进,右腿接着向前,左腿跟上并腿,然后右手变刀砍下左下方,右手砍到的位置在左腿上方跟左腿齐。能打进步尽量打进步,场地不允许再打退步。同时记得身体始终是蹲着一点的,不能站直了。浮萍是一种很小的水生植物,没有地方生根,根漂浮在水中,水面上有两片小小的叶子,风吹到哪里,浮萍就飘到哪里,因此是上下一起动的。叶片-手,根-身体、腿,都是同步动的。这个跟风摆荷叶不同,荷叶是有根扎在下面的,风吹的时候,荷叶-手臂在动,根-身体以下是不动的。
气升昆仑:左手到右手腕下然后收回到左胯部,右手从掌心向上变成掌心向下同时平伸向前,左手右手掌心相对,若抱球状。然后左腿向45度前方,左手仿若抱着球向上举起,重心始终在后腿,右手与左手对应,双手若抱圆向上举起。
存气开关:双掌手指朝前掌心向下,然后反掌掌心向上,向上举起双手,再落下双手,和贴纱垂帘类似,到收势。。
这节课上我问了老师一个问题,停车问路,两手交叉对合的交点,是在身体的正中线呢,还是偏向身体的左侧?老师很高兴我提这个问题,说问得有水平,说明我动脑筋了。老师的回答是这样的:
双手的交叉点在何处,要看胯骨的位置,如果胯骨是对着正南,那么手的交叉点就是在身体的正中线,正对鼻尖。如果在前面转动手臂的过程中,胯骨转了向左了,那么手就要跟着向左一点,其实是下面的胯骨带动了手臂,一起转向了左侧,这个时候,双手的交叉点就偏向左侧了。我的理解,就是保持手臂跟着胯转,就自然而然会有一个最舒服合适的双手交叉点的位置出现。
(插入——由此我还想到其他一个我有类似疑问的地方:
高山流水后紧接着一个弓步同时向前伸出手臂的动作,这个伸手臂是直直地伸向前跟弓着的前腿平行呢,还是斜斜地跟前腿有一个夹角向侧面伸出?我现在能想到的回答是:还是要看胯骨的位置和方向,如果胯骨是正的朝前的,那手臂就正朝前,如果胯骨是有一点偏向右的,那么手臂就偏右一点向前伸出,取决于高山流水之后我的腿和胯落定的位置。请问老师我这个理解对不对呢?)
老师紧接着说既然你问停车问路问到了这个程度,我就再给你多讲一点,你来看我打一遍从起势到停车问路,能看到什么?老师打了一遍,我瞪大眼睛看了一遍,老师一看我的表情就明白了,说你没看出任何东西来,对吧?我老实点头说是的,什么也没看到。老师说你要看我的脚,看我重心的变化。从起势到停车问路,身体的重心体现在脚上,是不断变化的,是一个从左脚尖-右脚跟-右脚尖-左脚跟,一个8字形的游走变化方向,而不是立在一处固定不动的。我试了几遍,依然没有找到感觉,等回去后慢慢练习慢慢找出那种重心游走的感觉。
后来我又问了老师一个问题,开枝散叶,前手伸出是正向前还是45度方向?老师说是正前方,说水浪拳里没有特地在名字里点出“斜“的,都是正的,比如燕子斜飞,那是斜的,其他没有提到斜的,都应该是正的,(此处我有疑问:有很多向45度方向出手出腿的招式,不都斜的吗?这个正和斜是怎么定义的呢?不是指方位而是指身体和腿的角度?)。开枝散叶里,手掌心向上,手背与地面平行,手向前方伸出,想象食指中指象箭一样指向对方喉咙。这记拳要打出浩然之气。
中途休跟老师闲谈的时候,说到练拳,老师说他一点不觉得苦,很愉快的事情,何苦之有?问我觉不觉得苦,我说我也不觉得苦,因为练拳的时候感觉到精神愉悦,身体舒畅,那是一种享受。看到自己越打越有样子,自己这么大年纪还能学会这么复杂的拳,还挺有成就感的。既有享受又有成就感,怎么会是苦呢?每天我都是自觉自愿自动去练拳,没有一个说服自己去“吃苦“的心理前奏。
后来晓舟老师让我带小朋友们打从月挂松梢到存气开关这一段,我带小朋友们打了4、5遍,小朋友们还是没有记得路径,看来我做助教还差得太远,以后要多琢磨如何让被教的人尽快明白,而不是只是默默地领打,这样效果不行。
最后小凌老师又带领全体人员打了完整一遍水浪拳,跟着小凌老师后面,气感比较明显,同时也感觉自己差的地方太多太多,差距无比巨大,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还有一个感觉,就是晓舟老师打的拳越发出色了,比以前厚重了,我可以感受到她的掌间发散出的气,以及她的胯骨和脊柱的运动。晓舟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还有一个问题:在学习清怡的笔记的时候,看到讨论关于“闭门推月”和“琵琶遮面”的区别,我自己的打的时候,“闭门推月”重心在后腿,而“琵琶遮面"重心在前腿,两者差别明显,所以我是以重心来区分这两记拳的,不知道我这个理解对不对?我看了国燕老师的拳照,也感觉重心是分别在不同腿的。
期待下次的课程。
刘侃希
2017-06-03
[此帖子已被 刘侃希 在 2017/6/12 12:24:00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刘侃希 在 2017/6/12 12:35:53 编辑过]